APP下载

以新理念做好年轻干部工作

2019-11-18谷孝红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3期
关键词:层级年轻干部新理念

文/谷孝红

全国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了做好年轻干部工作这一重大课题。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也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本所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紧密聚焦百年大计和瓶颈问题,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认真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

要“破”“立”并举。年轻干部短缺,既有旧观念、老体制“破”不了的问题,也有新理念、新机制“立”不全的情况。结合制定常态化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意见,通过在“选育管用”各环节设置硬性比例和刚性约束,破除隐性台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和隐性台阶,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任务清单,建立部门专责和党委主责的责任机制,切实解决对年轻干部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够的问题;破除层级限制,对全市各级年轻干部资源进行通盘统筹,形成上下联动、衔接配合的大格局,对重点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层级管理,由市委组织部直接掌握一批各级优秀年轻干部,市管干部人选直接管理,科级干部重点人选进行跟踪培养。破除流动障碍,按照中央“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要求,探索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制度,建立年轻干部多渠道多领域发现、识别、培养、使用办法,实现部门、条块、地域间的合理流动。

要“质”“量”兼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结合全市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重点解决好质与量的兼顾问题。专题调研前,根据各类人选情况制定个性化、差异化调研方案,盘活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存量”,扩大中省直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增量”,切实改变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单一、成长路径趋同、源头储备不足的状况。专题调研时,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把“对党忠诚”细化为是否服从组织安排、是否拈轻怕重、是否担当作为、是否言行一致、是否搞“小圈子”、是否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是否对组织“打埋伏”等调研要点,坚决滤掉“两面人”。专题调研后,分岗位、分层级、分专业、分方向调整全市年轻干部储备库,按照专业类别和培养意向制定个性培养计划,预留岗位空间,保证各批次干部中都能优中选优使用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

要“快”“慢”相宜。对年轻干部,必须处理好“必要台阶”与“大胆使用”的关系,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着眼长远需要,充分发挥“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的制度优势,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将集中安排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项目建设、信访服务等压力大、工作重的岗位经受历练,健全配套措施,做好跟踪考察,防止“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时在时不在”的问题,保证“墩”得实、干得好。着眼现实需要,从每一批干部的选拔使用和预审把关抓起,根据班子建设的长远需要和换届周期内的干部交替情况,拿出量化目标和空缺岗位,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及时提拔使用,特别要培养选配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科级党政正职,开通一条优秀年轻干部成长使用的“快车道”。

要“严”“宽”相济。年轻干部大多缺乏基层和艰苦环境磨炼,既需严格管理,也要宽容爱护。我们将“严”字当头,把从严从实贯穿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过程,健全完善持续发现、分批调研、动态管理、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防止为了“结构需求”而“降格以求”。将跟踪管理,对进入组织视野的年轻干部,组织部门定期跟踪考核,党委(党组) 定期谈心谈话,市委组织部定期进行状况分析,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动态更新,采取“不公示、不公开、不以一次选拔定终身”的方式,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调整出人才库,对新发现的“好苗子”及时补充到储备人才库中来,始终保持优秀年轻干部这“一池活水”碧波荡漾。

猜你喜欢

层级年轻干部新理念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