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做好高质量的调查研究
2019-11-18陈志发
〉〉〉〉〉 陈志发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也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功;要以高质量调查研究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旨在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旨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领导干部要下大力气解决好调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毛病。
带着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
调查研究既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又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进行调查研究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人民群众怀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挚感情。只有真心实意地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纽带,才能听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扑下身子,躬行下马细看花
少数领导干部,觉得现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多了,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上发问卷,向网民征求意见和建议,也是调查研究。这只是一种倾听民意的方式,但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做调查研究。刘少奇同志在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转变下面的作风,首先要看上面的态度,他看你眼色嘛!看你要什么嘛!不转变作风,就不可能了解全面情况。”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做样子,而要扑下身子“下马看花”,访贤于百姓,问计于基层,求知于实践。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艰苦调查、细致研究,才能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眼睛始终向下看,脚步一直朝下走。
真心实意,虚心向群众请教
毛泽东同志不但亲自做了一系列的农村调查,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调查研究方法。他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谈到:“我在兴国调查中,请了几个农民来谈话。开始时,他们很疑惧,不知我究竟要把他们怎么样。所以,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常事,他们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使他们开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较多。到后来,我们简直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可见,调查研究能否做好,关键看领导干部是否真心投入。真心与群众交朋友,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甘心拜群众为师,才可能听到真话,了解到实情。
专心致志,沉下心来抓本质
坚持问题导向、工作导向、实践导向。少数领导干部打着调查研究的旗号,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使严肃的调查研究变成了“作秀”。调查研究不是作秀,而是要增强责任感,着眼于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求真务实。要不为名利所驱、不计个人得失,敢讲真话,敢揭实情。只有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层层剥离矛盾和问题的各种表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抓住问题本质,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途径。搞好调查研究还需要聚精会神、找准路子,在广泛使用开座谈会、蹲点调查、实地考察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调研并重,重“查”轻“研”不可取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调查与研究脱节、重调查轻研究、甚至只调查而不研究,都不能算真正的调查研究,也不可能达到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把抽象的认识具体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做下去
偶尔搞一次调查研究,不可能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陈云同志说过:“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可见,调查研究是需要长期进行的。调查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旧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又会出现,因而我们要不断地调查研究,不断地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新对策。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长期性,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对于做好领导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