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关工路,谱写一部《永远写不完的故事》

2019-11-18刘亚敏

中国火炬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孙转学老家

刘亚敏

我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走在结对助学的关工路上,精心记录着一个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2009年7月的一天,我无意间得知一对史姓的安徽兄弟随父母来到长泾,因父母没有结婚证,办不了转学证明。学期已开始,孩子却住在父母宿舍里。看到孩子上不了学,我也是心急如焚。我立即去学校了解异地转学的政策规定,一方面让孩子的家长千方百计去补办相关手续;一方面和学校领导商量让孩子先上学再补交手续。终于在一个星期后,孩子进了长泾小学读书。安徽和江苏的课本有差异,他们入学后的半年时间里,我经常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习情况,节假日为他们补课。我还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或食品作为奖励,他们学习进步很大,分别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长泾初中就读。

老家在徐州的小孙同学是三年级随父母转学到长泾来的,是我的结对对象。突然有一天,小孙的老家突发了一件重大事情,对他疼爱有加的爷爷奶奶和太爷爷三人,一夜之中突然全部中毒死亡,这对小孙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孩子和父母匆匆赶回老家。三天后,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父母留在老家处理后事,小孙回学校了。那个阶段,我不光为孩子安排好生活起居,还和小孙的班主任联系沟通,组织师生帮助和安慰他;和学校政教处商量,请学校心理老师为其做心理辅导,让小孙同学平稳地渡过了难关。

现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小冯同学老家也在徐州,父母在长泾打工,他和两个姐姐都在老家上学。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过分溺爱。当年小冯上一年级时,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人管不了他。前年,父母只能接到身边让他上学。由于有了懒学的坏习惯,再加上语言不通,小冯的学习实在跟不上,孩子也厌学了。我分析了这些情况后,就帮助联系了校外补习班,利用晚上为小冯补习功课打好基础。另外,我还买了课外读物,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每周都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假日里陪小冯做游戏,每学期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两次以上。现在孩子的各方面有了长进,他父母不但安心上班了,还成为企业的骨干。

小韦同学是前年从徐州随父母转到长泾实小的学生,一开始,由于语言和习惯等地区差别,小韦厌学并不合群,学习跟不上去。我和班主任策划组织“欢迎新同学”主题班会,让她感到班级的温暖,同学的亲情。目前,小韦同学的学习成绩已达到班级中等水平,并成为学校文艺队的骨干。

我还和不少家庭困难的孩子结对,在物质上资助他们,在精神上鼓励他们,让他们能顺利接受义务教育。现读初三的小仲,父亲是一名聋哑人,且患有腿疾,母亲不堪贫困离家出走。我和志愿者为孩子过生日,让其参加夏令营活动,孩子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去年获得了学校的“黑马”奖。我还教育因赌博借高利贷的一司姓青年,并资助其儿子两年的学习费用,直到该青年认真上班,家庭和谐为止。

记得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有一部巅峰之作——《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我的梦想和希望是:坚定不移走关工路,用余生谱写一部《永远写不完的故事》。

猜你喜欢

小孙转学老家
我的老家
我也转学了
退路
姊妹鞋
在老家过年
转学的烦恼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原来如此
神秘号码
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