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保健品”的那些事

2019-11-18刘静冰相小多

银潮 2019年4期
关键词:安慰剂保健食品保健品

文>>>刘静冰 相小多

前段时间,有位老病人王阿姨,做了胆囊癌根治手术2年半,进行常规复查,结果发现转氨酶异常升高。我们首先想到:是不是出现了肝脏转移?但通过各种影像学结合检查均未发现转移复发的迹象,经保肝治疗后效果不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后详细了解病史,才得知她在食用价格昂贵的保健品。她解释道:“一些关心我的亲戚朋友,给我送来了各种各样的补品:抗癌的、增加免疫力的、软化血管的、促进睡眠的……最近因为肝功能不好,治病心切的我把保健品都加量服用了。”我建议她把这些保健品立即全部停下来。她半信半疑地停了,结果一个月后,肝脏的转氨酶全部恢复正常。

本想“保健”,结果差点命不保。其实这并非个别现象。几年前,日本肝脏学会一项调查表明:一年时间内,由不含药物成分的所谓“保健食品”所致的健康损害者达326例,其中肝功能损害的为90例。美国相关数据显示,保健品(包括膳食补充剂)导致的肝损害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的20%以上,并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甚至有些重症病人需要进行肝移植。因此,欧美各国都先后发出了相关预警。

天然≠无毒

一些保健食品往往宣称其是天然的,如来自某某大草原、某某山脉的,使用“纯天然、绿色、有机、纯手工制作、皇家专用”等诱人字眼,再通过名人做广告或者“老中医”作讲座,郑重其事地声称该产品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事实上,普通老百姓很难分清其与药品的区别,受这些洗脑式宣传的影响,误以为“保健食品没有副作用”。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以增进健康、美容和治疗慢性病为目的而服用保健品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2.3%;服用种类最多的是天然“中药制剂”,其他依次为维生素类、藻类、蜂胶等。去年我的一个长辈体检时,做胃镜发现豆疹性食管炎、胃炎,拿着报告找到消化科,医生问的第一句话是:“是不是经常吃保健品?”消化科主任说:“很常见,这种病很多是保健品惹的祸。”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这些“天然成分、植物成分”的保健品导致了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其中不乏重症病例。

保健食品里都有啥?

保健食品中有效功能成分按照类别来划分,大致分为六大类,分别是: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大豆多肽、谷胱甘肽、牛磺酸等;碳水化合物类,包括膳食纤维、低聚糖、活性多糖等;脂类,包括大豆磷脂、植物固醇、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微量营养素类,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植物性化学物类和益生菌及其发酵制品微生物酵素类。这些成分具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保健品都未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考究。此外,由于管理不规范,保健品行业鱼龙混杂,比如生产的产品成分不明确,甚至有些不法商家在其中非法添加药物。因此,不推荐大家购买保健品。

安慰剂效应

很多人说服用保健品确实感觉好多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其实,他们之所以相信自己好多了,不过是被“安慰剂效应”影响罢了。所谓“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的是无效治疗,但他们却“预料”或者“相信”治疗有效,从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听起来好像很不合常理:一个无效治疗因为你相信它有效,所以它就有效了。目前安慰剂药物和安慰剂医疗过程已经被证明对很多病症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短暂疗效,其中包括长期性疼痛、高血压、心绞痛、抑郁、癔病,甚至癌症。

更重要的是,通过跟保健品销售人员的交流,他还得到了情感支持。人老了,儿女都有自己的事情,难免会孤单,而那些销售人员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心理,为了让他购买产品,往往会给予他比其他人更多的关注,比如经常打电话关心其最近身体状况,询问上次吃的产品效果好吗,有时候还会充当“咨询师”角色,听老人抱怨,或者听他回忆过去的美好,甚至有时上门端茶倒水等,这种情感支持对老人购买意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保健品

对于我们人体来说,需要的营养素是全方位的,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如何获得这些营养素?答案是吃好一日三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一日三餐包括如下:主食250-400克,其中三分之一粗粮或杂豆类;水果类200-350克,蔬菜300-500克;畜禽类40-75克,鱼虾类40-75克,蛋类40-50克;奶制品类300克,大豆类及坚果类25克;油25-30克,盐6克,糖不超过50克,饮水1500-1700毫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肿瘤患者膳食指导》推荐肿瘤病人饮食也基本和健康人无异。应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进行饮食,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保健品而忽略正常营养摄入,更加不能耽误疾病的治疗。

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如上总结,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并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选择食物的种类可以多元素化,但是不要吃过多的肉类和油炸食品,而应多选用味淡的品种,如水果、蔬菜、粥类等。有了规律而全面的饮食,我们是不需要额外补充“保健品”的。

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猜你喜欢

安慰剂保健食品保健品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九旬老人砸200万元买保健品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踪导练(3)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跟踪导练(三)2
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