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民企集约化、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
2019-11-18徐望
◎徐望
民营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颇具潜力、极具活力的经营主体,对于充实文化产业资本、优化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以及促进文化市场形成多元主体竞争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民营文化企业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文化资源挖掘程度低、创新能力较弱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难以形成与资产规模相对应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建议民营文化企业走集约化、集团化和规模化路线,实现发展的“提质增效”。
运用经济杠杆推动民营文化企业集约化发展
运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和企业在进行经济杠杆应用时,需要把实现既定目标与保障劳动者物质利益相结合,在交换、消费和生产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劳动者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在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杠杆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1.支持龙头文化企业优化升级
常用措施包括:通过多种途径向重点文化企业注入资金;运用财政政策协调银企合作关系;在专项基金安排、技术改造立项和流动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支持其完善分配方式;支持企业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申办财务公司,提高企业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采用多种途径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如通过“债转股”进行债务重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等;支持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并购;促使企业债务、资产分割的完成;鼓励企业基于多种经济成分广泛吸收的基础上对试点投资方案进行采用,保证在所有成员企业投资中,核心企业享有控股权利;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使大型文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撑来促进企业发展更为长久。
2.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挥潜力
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更需要获得政府扶持。在此方面,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引导其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在财政管理方面,建议政府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使中小企业竞争环境愈加公正化、公平化。在资金筹集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便捷性。
运用政策杠杆推动民营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
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体现着国家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因此,要组建集约化程度高、规模效益好、资本价值链长、经营范围广、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确保在发展过程中处处体现出“优势组合、优势互补、优势扩张”。对此,建议通过制定重组、联合、兼并等相关政策措施,实现社会文化资源的充分调动。
1.实施企业兼并政策
当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市场份额增大、市场集中度提升、规模经济发展以及企业规模扩大时,极易出现竞争过度行为,此时政府需要利用企业兼并政策来进行市场平衡,这也是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行的文化产业组织政策之一。
2.实施企业联合政策
若以联合紧密程度为划分依据,则企业间的合作可分为“组织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前一种企业联合纽带为业务、资产,后一种企业联合纽带通常不将资产关系包含在内,仅指经营业务。不管企业采用何种联合方式,竞争都会变得更加集中、适度、有序,日常经营也会更加规范。
3.实施经济规模与直接管制政策
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竞争适度的前提下对其规模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具体来讲,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文化企业经济规模的最低准入标准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还可通过直接管制的方式限制大中型企业数量,防止企业竞争过度现象的出现。在实施集团化战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速兼并收购以及深化资本重组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的行政干预手段实属必要,但在行政干预过程中必须注意尊重市场机制的内在规律。
运用市场杠杆推动民营文化企业规模化发展
民营文化企业只有规模化发展,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并将产业链横向、纵向拓展。在传统发展模式下,我国文化资源配置受行政区划限制,地方保护、产业壁垒问题比较突出,阻滞了专业化经营协作。对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
1.以市场为中心整合文化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一是破除地区封锁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经营。即在进行企业集团划分时,将以往的行政区划分方法转变为基于文化资源,并发挥资本纽带作用的划分方法,从而完成企业集团的组建,实现文化企业集团经营的规模化以及运作的市场化;对具备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进行激励,鼓励其以多种形式联合国外知名企业,增强国际影响力。二是大力提倡文化企业跨行业发展,并通过不断提升经营结构实现企业发展空间、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展。三是向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提供政策支撑,促使其基于业务和资本,通过重组、上市、联合和兼并等方法实现资源整合,并使其自身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提高、资源优势得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建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四是通过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来推动创建国有资产经营或文化控股公司。五是加强对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其在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和产业调整等方面的作用。
2.明确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推动经营协作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是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从宏观角度来说,一方面,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领域,应推进形成以若干个具有高度导向性、规模效益突出的大型集团为主体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并以强大的集团优势吸引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如演艺集团、文化会展集团、文艺项目经营集团、出版集团、艺术品经营集团和影视集团等。另一方面,针对具有较强专业化的产业,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需要保证其分工合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形成具有较多企业数目以及适当规模特点的集群性市场结构,采用“抱团发展”的策略促进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并促进具有“新、精、专、特”特点的中小微型文化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微观角度来说,需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依据对企业经营者组织形式进行规范,从而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性、经营者管理制度的高效化以及发展创新机制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