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的大国工匠
——李志强
2019-11-18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中国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摇篮,是共和国空中战鹰强劲动力的诞生之地。1983年,李志强从部队转业来到黎明公司成为一名装配工人。在全国第一代劳模马德有的精神感召下,李志强怀揣航空报国的志向,靠着勤看、勤问、勤学,仅用了相当于别人一半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多种产品的装配技能,并且练就了“只要看到装配图纸,就能将成千上万个散置的零件组装到一起”的能力,成为一名航空装备装配的行家里手。
航空发动机对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的特殊性,要求其制造过程绝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特别是在最后的装配阶段。李志强所承担的航空产品的组装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对质量要求极为严苛,要靠精密的手工操作,一边调试一边积累经验。他在产品总体装配、管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次故障排除过程中,李志强打破原有需将发动机分解后操作的做法,在零下30摄氏度的条件下脱下棉衣,只穿一件内衣,裸露单臂,从发动机尾喷口钻进发动机舱,在宽度不到8厘米的管路间隙中伸手操作,凭着精湛的装配技艺盲排盲装,连续工作12小时,成功地排除了故障。
近年来,李志强在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班产周期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攻关工作。为提高生产效率,他一方面将操作细化成若干工序,控制每道工序装配时间,实现了两班制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另一方面,根据班组员工的装配技能和熟练程度,合理进行人员搭配,通过发挥人员的比较优势,提升了班组中小团队的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2013年,班组刷新了产品装配生产的纪录。2014年,他继续在两班倒的基础上合理调配人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每天减少3小时的生产准备时间,并进一步完善班组标准化作业,作业时间精确到分钟,精简作业小组,平行生产组织,在未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将某产品装配周期缩短50%,完成了超出班产能力80%的任务,他自己则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最长连续36小时不下火线,带领班组成员共同努力,再次创造了单月产品装配交付的历史纪录,打赢了一场“常人眼中不可能打赢的战役”。
多年来,李志强与班组成员在装配操作的同时,结合每一个装配点改进创新,持续开展精益改善活动。20多年来,他参与和直接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有80多项。2010年牵头成立劳模工作室后,他积极调配人员、设备能力,凝聚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活动。2014年,劳模工作室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命名为“李志强劳模工作室”,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通过开展创新成果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拉动各层次技术、生产骨干开展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他首创并推广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消除了产品组件的装配瓶颈,采取零件形迹管理、装配车防撞保护装置、接油盒搭板等举措,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
为解决产品的管路装配问题,李志强连续两年白天跟班进行现场生产工作,夜晚进行试验跟踪,对产品的几百根管路进行状态统计,总结出管路连接的三大问题,通过质量保证措施有效提升了管路装配水平,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费用2300多万元。
李志强不仅在工作中做到尽善尽美、细致入微,作为班长,他还细心关照班组每一名员工的发展。在新员工入厂时,他会找每一名员工谈心,对其家庭、学习、入厂原因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为其安排合适的师傅、制定学习目标。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只要找到他,他都会从原理到操作手法一一讲解,把自己的操作经验倾囊相授。
多年来,李志强亲自带徒10人,有6名徒弟成长为高级技师,3名徒弟取得技师证书,1名徒弟取得高级工证书。他还带领班组成员着力创建学习型班组,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培训员工7100余人次。班组采取专家讲学、现场辅导、打擂比武、案例剖析等形式,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建立员工操作能力星级评价制度,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开展“拜师学艺”等活动,实现以老带新、以多技能带单技能、以党员带群众,使班组成员共同进步;年均完成员工实训368学时,开展师徒结对12对,专题培训项目75项……
李志强不仅个人优秀,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企业的“品牌班组”、行业内久负盛名的“金牌班组”,用无数的成就赢得了“动力铁军”的美誉,用实际行动牢牢筑起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坚如磐石的“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