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对比分析

2019-11-17李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数据存储云计算信息化

李娟

摘要: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在信息化数据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基于此,提出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对比分析,具体体现在存储备份容错性、存储备份可扩展性、经济成本的对比。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发现,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数据的存储备份相比于传统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容错性较高,有效提升系统运行设施的实用性,提高大量信息化数据的有效访问效率;可扩展性增加,有效扩宽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为存储数据及其备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存储空间,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云计算环境下更为有效。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对比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6-001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云计算有许多定义,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云计算指的是由分布式处理、平行操作以及网格计算发展而来的一种动态式的,有利于扩展的,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出来的基础设备、服务系统、应用体系以及信息资源库,最终以分布式技术对各项基础设施和资源库进行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应用的一种计算方式[1]。云计算可以为网络用户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高功能的、科学配置、迅速计算、资源海量化的计算式服务,可是云计算在为网络用户带来大规模经济效益、高使用范围、高可用性的同时,其虚拟化技术、资源共享、数据储存备份等一系列特征造成它在应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面临着非常大的威胁。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IT公司纷纷加强对云计算的应用,可是在实施和应用云计算服务期间,因为每一个公司研发部设置和开发的云计算业务利用的稳定性远远不够充分,云计算涉及的安全问题也在慢慢显现出来[2]。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 IT网络资源服务方式,拥有海量的计算机资源构成的共享式 IT 资源库,网络用户需要的数据都会上传至该数据资源库内,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作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再把这些数据加以处理后为网络用户提供计算、储存、备份等基础性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云用户将其所需要的或应用到的数据上传至自己的云端以后,数据管理程序就不再受到云用户的把控和监视,这个时候用户应用数据就会处在一种不可控的范围内,这就会导致网络用户对云服务提供商缺少一定的信心,从心理上就不愿意将自己的数据上传被别人看到。可是,在数据上传到数据资源库的过程内,因为云计算被恶意使用、滥用、共享技术造成的诸多问题、账号被恶意攻击或劫持、未知的网络环境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都会导致数据大量丢失或外泄,造成数据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失去其完整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云计算的实质就是把用户需要的计算任务分布在诸多计算机组成的资源库内,数据的完整性、稳定性、安全性会直接决定计算任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现在,为确保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备份的安全性,使用较多的技术是传统加密技术,即以交换机为核心的计算结构。

1 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对比方法

以交换机作为核心的结构是传统信息化数据分布存储备份技术,伴随社会信息化技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以交换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数据分布式储备份结构逐渐显现出来一定的缺点,严重影响到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以交换机为核心,顾名思义,指的是以交换机作为系统内每一个服务器链接的中心,负责作用于数据包的上传,而服务器只是单纯的负责数据的存储备份功能。这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树形结构,具体包含聚合层、核心层、边界层三大部分内容,结构比较单一,有利于链接且操作简便[3]。但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数据信息呈现爆炸式,树型结构的存储量极其有限,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大数据信息时代下的一系列工作需求,没有办法充分满足网络用户的现实需求,其存储量、备份效率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

而目前发现的以服务器为核心的结构主要是借助于网络数据线将每一台服务器装置好的多个网卡进行有效链接,以便完成服务器之间的互相联系。在这种结构下的中心服务器内,既需要对信息化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并完成存储备份,还需要对数据包进行上传,进而实现信息化数据的共享、关联[4]。与其他结构相比较,以服务器为核心的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不会存在交换机、路由器等多项与数据信息转发相关的设备,大大简化了整体结构和线路链接流程,避免出现树型结构中出现较为频繁的双点式瓶颈难题,完成基层网络信息化数据在服务器中的流畅传输。这种结构的唯一缺陷就是网络服务线路会有一定延時,这样就会导致服务器的基本运行负荷比较大,会对系统工作的顺利性产生一定影响,增加时间方面的成本,有些时候还会对性能损坏。同时这种结构的典型特征就是CamPuter Club 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一个服务器在多维数据节点上均会和其他几个服务器进行有效链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环状的拓扑网络结构。

1.1 存储备份容错性的对比

站在比较科学的立场上,容错技术是一种当下时代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之一,也是云计算环境下重点标注的分布式存储备份技术之一,优良的容错技术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有效提升系统运行设施的实用性,提高大量信息化数据的有效访问效率。数据容错技术指的是在计算机系统稳定应用过程中,即使偶尔由于某些原因出现错误式的激活问题,相匹配的系统依然可以为网络用户提供最佳的信息化数据服务模式。在有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史中,数据容错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冗杂信息数据也会同时出现,应该怎样根据其具体状况,借助于不同路径手段采用有效的措施完成容错,并在这个基础上优化利用各式储存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下有关专业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在传统数据存储备份工作模式下,必须利用科学、高效的服务器、专业化的存储备份设备,才可以完成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容错性,可是在完成系统目标的实际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设施的经济成本,还会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的精确率,出现各式各样的技术难题。在云计算工作环境下,数据存储备份失效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少见的现象。据有关统计调查说明,在系统设施的应用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节点失效的问题,经过具体计算,失效的节点可能远不止一个,而在大规模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应用过程中,每隔8个小时,就会出现一个磁盘存在节点失效,进而造成数据采集工作很难圆满完成,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精确率也较为低下,一系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而云计算环境下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1.2 存储备份可扩展性的对比

就计算机系统的扩展性难题来说,传统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冗杂磁盘的预先保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手段能够有效扩宽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为存储数据及其备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存储空间[5]。然而采取这种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大面积数据存储备份的状况。伴随信息化数据具体状况的不断改变,如果只是单纯的采取冗杂磁盘的预先保留方式去解决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空间扩展的问题,是没有办法彻底地解决大面积数据得以科学存储和有效备份的状况[6]。就现今而言,国内信息化数据的存储及其备份状态来说,数据规模已经达到最高级别。就当代信息化数据发展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进化而言,未来国内的数据规模也会呈现爆发式上涨趋势,数据等级也会朝着更高级别的方向而发展。基于这种状况,数据网络应用服务中心与数据组织结构必须按照数据规模的改变以及等级变动掌控做出合适的调整,为满足当代社会现实需求做出一定尝试。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备份产生以前,以计算机服务器为主程序的数据存储备份手段通常而言会比较冗杂, 是借助于提高其扩展性来增加其存储备份空间, 从而满足数据包存储、上传的相关应用功能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备份技术产生后, 其数据包的存储备份空间极其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云计算环境下工作的数据中心存储备份量的数目是比较巨大的,通常情况下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万。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备份工作中心的应用规模以及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备份量均会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化数据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7]。面对数据存储量如此迅速的增长,其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多,这对于云计算环境下的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而言,在其扩展性方面就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标准。

1.3 成本控制对比

在云计算技术还并没有完全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储存备份结构只会对小面积的数据进行存储、备份、计算和分析,并没有对损耗状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所以传统技术下分布式数据储存备份材料的经济成本及其管理成本相对来说会比较低。然而因为现代社会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信息化、科技化以及经济化的时代,伴随世界范围内每一个国家彼此之间关系的加强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数据规模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数据数量逐渐增加,怎样有效地实现控制成本就成为当代信息化企业应该思考的关键内容。

2 实验与效果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具体的看出本文提出以服务器为核心的结构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备份效果,特与传统环境下的数据分布存储备份进行实际比较,对容错性、扩展性两方面内容进行比较。

2.1 实验准备

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特将实验设计方法除了实验环境不一样外,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进行容错性、扩展性的相关实验。其他实验条件设置主要见下表。

2.2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对比过程中,通过两种数据存储备份技术同时在相反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工作,分析其容错性、扩展性的变化。实验效果对比图见下图所示。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的对比,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发现,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数据的存储备份相比于传统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容错性较高,有效提升系统运行设施的实用性,提高大量信息化数据的有效访问效率;可扩展性增加,有效扩宽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为存储数据及其备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存储空间,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云计算环境下更為有效。

3 结束语

本文对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对比进行分析,依托露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根据信息化数据备份的要求,实现本文设计。实验论证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具备极高的有效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数据存储备份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黄永峰,张久岭,李星.云存储应用中的加密存储及其检索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8,16(4):33-35.

[2] 孔丹,马兆丰,蒋铭.基于云平台的安全审计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8(10):66-70.

[3] 洪澄,张敏,冯登国.面向云存储的高效动态密文访问控制方法[J].通信学报,2018,32(7):125-127.

[4] 张金辉,郭晓彪,符鑫.AES加密算法分析及其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8(5):31-33.

[5] 冯敬益.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5): 59-60.

[6] 张琛,杨浩.分布存储关键技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 70.

[7] 陈晓红.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的相关技术[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8(21): 33-35.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数据存储云计算信息化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