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自然的启示”话题作文导写
2019-11-17
【文题呈现】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事物的变化……你从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典型的提示类话题作文题。所提供的文字启示我们,要通过“见、闻、思、感”等感知方式,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思想感情的触发点,然后以小见大,大胆地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去捕捉同社会生活相关的启示,寻找立意的支撑点,借以行文,这样才显得深刻。
第一,要抓住提示,弄清内涵。话题作文题的提示语,是审题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命题者往往通过提示语,对话题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对象进行限制,或指明方向,或指定对象,或规定范围,或界定内涵。本题中,根据提示语,“一粒沙”“一朵花”“长江流水”“月圆月缺”和“世界”“大气”“岁月的流逝”“事物的变化”这些词语不外乎“景”“物”和“人”“事”,由此联想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非六字提挈:“人、事、景、物、情、理”,故“启示”的概念也很明了,即后两字:“情”与“理”。这样一来,命题意图就很清楚了:借大自然中的“人、事、景、物”来抒“情”说“理”。这就破译了话题,降低了写作难度,打开了写作思路。
第二,要化面为点,避虚就实。“大自然”和“启示”,都是涵盖面很广的两个概念。大自然中,物类繁盛,不胜枚举;生活的“启示”,现象芜杂,举一漏万。二者均可谓包罗万象。对此,我们一定要善于选择那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最能触发自己感想的物与景,小口径切入。例如,可选择写悬崖顶上的藤蔓,借以证明自然界中生命力之顽强;也可以像《游褒禅山记》一样,由“花山”谬传为“华山”悟出“深思慎取”的治学之道等等。如此写出的文章才不至于轻飘无力。同时,还要注意,“启示”所代表的哲理,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一定要将其落实,具体到很细的某一项、一条、一点上,才会使人有实在感,否则很可能会导致作文写起来无所着落,虚无缥缈。
第三,要以小见大,借微衬著。曾国藩说过:“凡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作文更是这样。在选好具体的写作对象,明确应该阐释的哲理后,就要以感性的实物体现理性的哲理。其关键在于找到二者的连结点。如由大雪压青松,青松压不折,想到身处逆境而不低头折腰的志士,其连结点在于“挺拔刚直”的特征;由青松的常年蓊蓊郁郁想到老年人的年寿绵长,其连结点在于“永葆青春”的特色,等等。找连结点可以运用“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方法。借用一句话就是,“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由小到大才是美”,文章就是要动态地揭示这一过程。
佳作一
像蒲公英一样飞翔
◎翟律维
远处的小山坡上,微风吹过,一朵,两朵……那是飞翔的蒲公英。
——题记
小时候,我就对蒲公英情有独钟:喜欢它纤细娇弱的身躯,喜欢它蓬松柔软的“小脑袋”,喜欢它洁白无尘的颜色……尤其喜欢的是,当风吹过,蒲公英漫天飞舞,自己置身其中,心也一起跟着它们飞翔了。
这一瞬间自由而唯美、短暂而永恒。我独自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微风轻抚着我的脸,夕阳的余晖给万物镀上了一层灿烂的光辉。突然,一群金灿灿的“精灵”飞过眼帘,飘向空中。定睛一看,原来是蒲公英。那毛茸茸的精灵在微风中跳舞,像一群欢呼雀跃的孩子约齐了出游。在金色的光芒下,它们染上了太阳的颜色;在风的召唤下,它们努力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它们的身影是那么欢快与自由。它们随风起舞,并不关心飘向何方。我久久伫立在原地,心不由得被这自由的精灵给触动了!
像蒲公英一样飞翔,学会独立与成长。蒲公英看起来很纤弱,也许它很难阻挡风雨的打击,然而,每一个经历风雨洗礼的小精灵都是坚强而倔强的。风乍起,蒲公英都会离开自己的母亲,它们是否来得及与母亲道别?我想一定是有的,因为母亲早就为自己的孩子准备好了飞行的翅膀和轻盈的白纱。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然而,学会独立,脱离庇护,走向远方,才是真正的成长。
像蒲公英一样飞翔,无惧前途与远方。蒲公英在离开母亲的时候,也许有不舍和忧伤,然而,它们将迎来崭新的生活,它们欢快地随风飞扬。它们将飘向何处?也许会在高山,也许会在树梢,也许会附着在大地上,也许会落在房顶,但无论在何处,都将建一个新家。这其中或有幸运,或有苦楚,但是做一朵独立的花、做一朵荆棘丛中的花、做一朵能孕育新生命的花,谁能不惊讶于它的坚韧、乐观与随遇而安?
像蒲公英一样飞翔,无惧青春的迷茫与忧伤。我突然觉得自己和蒲公英很像,只是目前的我还是一颗停留在“家的港湾”上的“愣头青”。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但也总感觉爸妈的唠叨令我烦扰;有时候我又特别念爸妈庇护的好,不用经历风吹雨打;我对未来懵懂而又迷茫,不知去往何方。现在,我似有所悟,愿作一个蒲公英,强大自己飞翔的“翅膀”,当风来时,我要愉快地舞蹈、飞翔。
风起时,蒲公英到处飞扬。我希望我能像蒲公英一样飞翔,过成我自己想要的模样……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因事说理的散文。大致可将文章内容分为两部分:描绘蒲公英——评说蒲公英。其中,评说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由物及人)展开,平行式结构很明显。在优美的诗化语言中注重“说理”的真实性。象征意义的直观展示比较自然。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十五中高二24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易松平 祝宇】
[佳作二]
开在石头上的花
◎李 金
初冬的早晨,我在操场上散步,刺骨的寒风肆意地翻卷我的头发,浓厚的白雾无情遮挡着我的视线。依稀间,一片黄绿色的花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对这迥然不同于白茫茫的一片黄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定睛细看,令我惊讶的是,它只不过是一簇黄绿色的纠缠在一起的树藤。它生长在这毫无营养的石壁上,竟然长得这样独特、热烈和动人。
它所经历过的秋是怎样的?我想这秋不同于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清、静、悲凉;亦不同于刘禹锡《秋词》中的秋——豪迈、奔放与阳光。这个晚秋一定是悲凉而又壮美的,只有由深秋而入寒冬的肃杀才能孕育这一壁盘根错节的树藤。枯老、细小的藤蔓如同流动的血脉般爬满了石壁的整个身躯,洗去一切纷杂的铅华,显现出生命最自然、最苍老的容颜。它凋落了繁雜的修饰,散发着淳朴的气质。它无所畏惧地展示一簇簇拥挤的、枯黄的树叶,有的只是无限延伸的、坚韧的藤蔓。我情不自禁地抚摸这带有冰凉气息的石壁,它十分粗糙,沙砾突兀,可偏偏万物最美丽的形式——生命就出现在这向来冰冷坚硬的石壁上。
开在石头上的藤蔓,像花一样惹眼。在这被寒气所笼罩的季节里,在各式生命都感受到威胁而战战兢兢的恶劣环境中,这一簇平淡无奇、不知其名的树藤竟使我有一种感动与思索。我不由自主地轻抚了一下它可爱的叶子,莫非旁边的树叶感受到了我的爱意而黯然神伤?竟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方式“抗议”我——大片树叶成群地飘落,于那如轻纱般的白雾间以凌乱的舞步显示苦寒的威风。它们落得那么静,那么轻,那么悲凉,似乎在倾诉,又好像在呐喊。藤蔓的叶子只有一丝的颤动,它很坚定,也许只是微微地笑着甩了一下头发。我无法想象这些小小的尚带绿意的叶子是怎样努力地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以屹立于这严冬的墙壁上。一簇不起眼的树叶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这是低等植物对生命的敬畏吗?这种生命有着怎样我无法了解的高尚!它们或许不如宗璞笔下的紫藤萝那样盛开的热烈、芬芳;亦不如石缝间的生命那样坚忍不拔,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始终为生命的存在努力着、坚持着。
初冬的风仍在刮着,弥漫天地间的雾还未散去,可在这天地间,我的心暖着,因为我遇见了生命。一丛藤蔓,它在春天不那么起眼,它在夏天不那么蓬勃,它在秋天不会高歌,但是,到了冬天,它是独特的,它的坚持和韧劲,使它成了石头上盛开的一朵花!身处困境中的人,我想亦是如此吧。
点评
作者体察入微,对冬日里的一丛普通的藤蔓充满深情,描绘细致,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赋予藤蔓高贵的品格:坚持与韧劲,卒章显志,显得水到渠成,细致入微的语言描写显示出学生良好的写作素养。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十五中高二243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易松平 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