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四川省石渠县鼠类包虫病感染状况数据集
2019-11-17姜路帆郑普阳李波郭聪周训军张琛王勇杨进荣张美文杨廷勇
姜路帆,郑普阳,李波,郭聪,周训军*,张琛,王勇,杨进荣,张美文,杨廷勇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四川大学,成都 610065
4.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
5. 甘孜州草原工作站,四川康定 626000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组成本数据集由 2部分数据组成,其一为鼠类数量调查数据,其二是鼠类解剖数据。其中:鼠类数量调查数据包括时间、气候、生境、数量等;鼠类解剖数据包括性别、体重、体长、尾长、宫角状况、胚胎数、宫斑数、睾丸位置、睾丸大小等。
引 言
包虫病是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的俗称,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感染人或动物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已确认的棘球绦虫属有5个种[1-2],在公认感染人体的4种棘球绦虫中,以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分布最广、危害较大,其幼虫分别可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3]。两型包虫病是以牧业为主地区的人畜常见病、多发病,病灶主要发生于宿主的肝脏、肺脏、脑等器官,导致这些器官的占位性病变及其相关损害。人体泡型包虫病若不治疗,病死率很高[4]。我国22省区有此病,高发省区是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部、内蒙等[5]。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县包虫病发病率位居全国之首,半数家庭遭受包虫病的折磨。因其高感染率和高致死率,藏区人称之为“虫癌”。包虫病的防治和扶贫并列为该县的两大政治任务。
根据以前的数据资料,包虫病循环的研究大多关于犬类以及牛羊等牲畜。本数据集的建设,为探究包虫病的野外循环链补充了重要的一部分——高原啮齿类动物。同时,对于探究高原鼠类的繁殖状况,对高原鼠害进行监控与防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1.1 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的采集方式主要有两种:(1)每年8月,由工作人员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采用夹捕法,用江西贵溪李氏捕鼠器械有限公司厂生产的弓形夹200个,大号钢板夹60个。弓形夹放置于高原鼠兔洞口,钢板夹主要放置于青海田鼠洞口,每隔1-2小时巡视一次,收集捕获的鼠类。当天解剖捕获的样本,记录体长、尾长、体重、性别、生殖状况等指标。体长测量精确到1 mm,体重、胴体重称量采用便携式电子天平,称量精确度为0.1 g。并检查内脏是否感染包虫病,进行病变器官取样。(2)每年4月,石渠县开展大灭鼠活动,由工作人员收集灭鼠后的死鼠进行解剖,记录体长、尾长、体重、性别、生殖状况等指标。体长测量精确到1 mm,体重、胴体重称量采用便携式电子天平,称量精确度为0.1 g。检查内脏是否有感染包虫病,病变器官取样。数据采集的地点分别在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 33°06′N,97°96′E;阿日扎镇 32°97′N,98°36′ E;尼呷镇 32°95′N,98°05′E;格孟乡 33°22′N,98°07′E。
1.2 数据预处理
数据采集完成后,由工作人员将数据输入Excel并保存。
2 数据样本描述
本数据集由两部分数据组成,其一为鼠类数量调查数据,包括时间、气候、生境、数量等(表1);另一部分为鼠类解剖数据,包括性别、体重、体长、尾长(高原鼠兔无尾长)、宫角状况、胚胎数、宫斑数、睾丸位置、睾丸大小等(表2、表3)。
表1 鼠类数量记录表
表2 高原鼠兔解剖记录表
表3 青海田鼠解剖记录表
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本数据集主要来源于野外采样,体重称量使用便携式电子天平,精确度为0.1 g;体长、胚胎大小、睾丸大小测量使用直尺,精确1 mm。一方面测量时为一人读取数据,一人监察,一人记录数据,并互相核实(大声重复),数据均为人工纸质记录,录入电子数据时经多次核查,以保证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将野外肉眼观察凝视感病的组织样本取回带回实验室做病理学切片观察(图1),进一步确认是否感染包虫病(图2),从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空缺值代表未捕获到和未观察到。
图1 肉眼观察病变组织部分样本图片
图2 组织镜检部分样本图片
4 数据价值
以往国内外关于包虫病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犬科动物以及牛羊等牲口上,对于啮齿类动物在包虫病循环链中的作用及地位尚不明确。本数据集采集了高原优势鼠种高原鼠兔与青海田鼠的繁殖与染病数据,有利于探究包虫病的传播机制,更进一步研究鼠类携带包虫病的机制。同时对于高原鼠害的监控和防治也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