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才供需优化调整研究
2019-11-17□王鑫孙婕石静
□王 鑫 孙 婕 石 静
面对我省经济增速从2005年15.1%至2017年7.4%的持续下行趋势,省政府积极开拓新路,创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在产业结构性调整、新经济业态培育、简政放权制度创新上取得了预期成果。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绘制好优质劳动力大军的“工笔画”,切实落地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我省人才储备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产业结构调整,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不仅要超越,更要跨越
新旧动能转换并非新老产业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发展新动能不能“唯”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的更新迭代;发展实体经济,也不是“唯”制造业,而忽视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们要从产业结构的系统性进行分析,谨慎避免单方面发展引起的“掣肘”现象。本文对标先进找差距、寻根源,对统计年鉴中提供数据的31个省市分别根据GDP和第三产业占比进行排序,选取两项均排名前15位的省市作为标杆,满足条件的省市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本文将广东、江苏、浙江作为标杆省份进行对比,部分借鉴北京和上海情况。
(一)已实现“三二一”历史转变,但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产业创造了年均GDP增速近10%的增长奇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是一个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一书明确指出:工业比农业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附加值高,为此,发展第三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山东省2000年以来三次产业GDP贡献度数据显示,山东省第二产业长期高于第三产业;从2014年开始,第二产业对GDP同比拉动作用在逐渐减弱,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直至2016年,山东省第三产业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山东省产业结构情况不容乐观。2000年至2017年,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GDP排名全国第三的地位极不相符,山东省第三产业贡献率全国排名仅为第17位;全国在2015年即已实现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贡献率的良好局面,而山东省实现这一目标则晚了一年多。以2017年4个省的统计数据为准,进行两组数据的对照,一是各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例,二是各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对比发现,广东、浙江两省第三产业比重超过其GDP占全国比重,江苏和山东两省与之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不仅第三产业比重低于GDP占全国比重0.6个百分点,而且较先进省份(浙江、广东)的差距是0.8个百分点。所以,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对我省来说意义非凡。
(二)山东发展第三产业,要重视生活服务业快速裂变对拉动消费升级的重要作用
产业新动能的形成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除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变革之外,需求变化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需求是拉动商品和服务供给形式不断拓展、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力量。需求根植于消费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外需动力减弱,以消费升级为引领的国内需求正快速崛起。山东省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35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山东省1亿多人拥有近3万亿元的消费潜力。当今我国的消费模式已经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面对这一转变,一方面,要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要通过促进供给体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做好生活性服务业,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无止境的消费质量提升,这是未来带动消费升级的重要保证。
(三)山东发展第三产业,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弯道超车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代替制造企业完成日益专业化的市场调查、流程改造、品牌设计、网络推广、客户服务等工作,让企业集中精力去完成研发、制造的核心任务。健康成长的生产性服务业将帮助山东生产制造业形成更具竞争力、附加值更高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山东省雄厚的实体经济和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为基础,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将线下生态“复制”到线上,打造“世界网络营销生态”和“垂直电商网络营销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效应同步发力再次放大集聚效应,线上线下一体化资源的掌控将决定全球商品供应链的分工格局,山东省弯道超车正当时。
二、山东省第三产业跨越发展需要大量的租赁与商务服务人员
不论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是要素驱动,还是投资驱动或者创新驱动,都无法绕过劳动力这一关键要素,缺乏有计划的劳动力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是很难获得长效优势的。
(一)山东省第三产业劳动力从数量上看不落后,但产出效果有差距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用来分析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按照此模型计算出2017年4个省的人均资本边际生产率,自高向低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函数提供的判断依据是:当人均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时,表示发展规模已趋近于饱和;当数值越大时,说明其劳动力缺口越大。据此判断出山东省劳动力从数量上说还是比较乐观的。同样,对2017年4个省劳动边际生产率进行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这说明山东省人均创造价值最低,这也正是我省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痛点。
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把教育大省、人口大省优势转化为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优势。“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等措施为山东省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量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大军是执行、实施改革举措的主要力量,为此以下两项工作也应引起关注:一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从而加大创造价值量最大的第三产业的人才储备;二是提升劳动力水平,在多渠道招募高端人才的同时,加强数量巨大的以产业工人、技术骨干为代表的一线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培养有轻重缓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员最短缺
为保证人才育得出、留得住,就要结合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所需对职业教育精准定位、精准施策。2017年山东省就业总人数为2147.7万人,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就业人员数量与标杆省份存在的差距通过以下分析完成。
1.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作为对照标杆,分别统计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就业总人口以及第三产业用人最多的7个行业的就业人数,7个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计算以上数据的占比,取5个标杆省市占比的平均值作为标杆基准数值。7个行业的标杆基准数值分别为0.2278、0.0352、0.0395、0.0194、0.0193、0.0148、0.1107;山东省数据分别为0.2382、0.03117、0.0406、0.0088、0.0215、0.0122、0.0408。
3.以标杆省市的数据为基准,计算出山东省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偏差,7个行业分别为1.0%、-0.3%、0.1%、-1%、0.2%、-0.3%、-7.0%。
4.在分析的7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人才在全国一流省份人才数量标准的正负百分之一范围内波动,仅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差距较大,低于标杆省份7个百分点。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领域人才储备远远不足,按标杆省市就业人数占比11.07%的水平计算,山东省大约需要增加62万人。同时,从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占总法人单位数量的比重来看,标杆省市平均值为74.45%,山东省为70.95%,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省服务业活跃程度尚需继续提升。
三、关于职业教育为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提前储备人才的建议
商务服务业可全面升级企业的营销、管理、服务等各项要素,全面提升企业服务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客户满意度,在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山东省第三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不论是生活性服务业裂变发展促消费,还是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都需要一大批租赁与商务服务的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地培养人才,一直是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点,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专业设置上都注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人才由财经商贸类专业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一)高职教育有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局部调整即可实现优化
财经商贸类是高等职业教育19个专业大类之一,其在校生比例超过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山东省招生和就业比例达到20%~24%,与浙江等标杆省份相比,尚存6%~10%的差距。职业教育在工作匹配度上能给受教育者带来优势,而学生到其他专业岗位就业,其人才的职业优势就无法体现出来,2018年,山东省财经商贸类毕业学生共有61911名,最终能够对口就业的有49466名,“损失”了1万多名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优秀商业人才,从而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拆除专业之间的藩篱,瞄准人才存量和增量建设专业群
“云物大智移”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促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转型升级。围绕客户需求组建快速反应的“买全球、卖全球、线上追(数据)、线下留(客户)”的商务经营管理项目团队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企业组织模式及经营管理变革的大趋势,传统的按照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划分的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为此,建立一个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金融、连锁经营管理等多专业相融合的商务服务专业群成为必然。
(三)探索“龙头制造+行业专指委”跨界融合新活力,实现四链贯通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智能+”概念,意味着随着ABC(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 Computin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中国在消费端领先的数字化能力开始向生产端迁移,企业将利用大量消费数据为产业互联网赋能,低成本定制化生产渐成趋势。以海尔COSMOPlat、如意集团、双星轮胎、红领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利用消费大数据驱动产业互联网完成向定制化经营模式的转型,为山东省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示范。山东商务人才培养要借助龙头制造企业的产业背景,借助商贸、会计等行业经验,“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贯通,立体化培养能处理复杂商务问题的人才。
(四)立足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专业群建设,将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共同发展的好局面
现在,以消费大数据赋能,以价值链增值为目标,制造企业可以面向全球市场,全渠道调配资源,以“灵活多变的项目团队/小微组织”组织企业、以“核心业务+协同服务”运行企业将极大提升其适应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的能力。商务服务专业群建设对接5个关键岗位群,承担需求分析与挖掘、产品规划、品牌建设、视觉沟通、采购与供应管理、客户服务与关怀、业务财务等主要任务,旨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大幅度提升制造企业精准营销、精细管理、智能服务、品牌策划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以上商务活动仍然不能脱离“产品”特性而自说自话,山东省制造业发达,二三产融合,围绕我省重点制造业领域开展有针对性地商务人才培养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学生与当地行业企业之间的吸引力,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就业的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期,通过充分调研精确定位,通过对标先进找准方向,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贡献,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