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的解读与构建

2019-11-17李坤

当代贵州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德层面中华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主流文化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最大的道德公约数,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之时代精髓的体现。众所周知,与世界上其他悠久的大型文明相比,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性、人文性更强,华夏民族不以宗教立国、立人,而是一开始就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礼仪之邦与小康生活相伴、“为政以德”与“义以为上”并行、“修身为本”与“存心养性”共生,从来就是评价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修养是否“向上向善”的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蕴含的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所承载的国家伦理和国家公德。儒家思想认为,一个国家施行仁政,使百姓富裕、文明开化、人际和谐,就做到了“敬德配天”。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取之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养料,又是判断当今中国能否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主要依据。

在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表述,蕴含了当代中国所要达到的社会伦理和社会公德,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人人性善则道义普施,礼法合治则社会公正。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既承接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公义的强调,又融入了近代以来富有生机与时代特色的内涵,特别是法治、平等这些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现代价值。

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以个人的自我完善,个人与国家、民族、他人之间的建设性关系所指向的个体美德与群体美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无信不立”“以友辅仁”等美德,又赋予其广泛、深沉、具有现实意义的内涵,通过个体、群体、全体的思想和行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传统,立足当代,面向世界和未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经过多年探索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华文化振兴的基础和条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不动摇,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各种优秀文化的积极成分,建设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为“三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不忘本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沉淀、衍化、传承与发展,如果不能对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那些优秀的、精华的、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价值与生活理念抱有热忱与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吸收外来”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要条件。我们除了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扬弃工作外,还要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化的内涵、形态、因素、手段、途径等进行科学汲取与合理消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洋为中用”“去伪存真”,在交流与交锋中实现互补与交融。

最重要的是“面向未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最终取向。文化是为当下服务的,更是为未来服务的;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强大与否,取决于其内涵的说服力、形式的吸引力、历史的影响力和未来的延续力。我们要感佩圣哲先贤,他们创造的文化成果从来就是面向未来、面向子孙后代的,以至于我们今天能够受益。因此,我们今天做的所有文化传承、创建工作,不仅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猜你喜欢

美德层面中华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诚实是美德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