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呼唤版权保护升级
2019-11-17于平
于平
春节期间,《流浪地球》《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电影凭借优秀的制作质量,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然而,这些春节档影片上映没两天,盗版资源就已经以“1元起”的白菜价,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
尽管早在春节前夕,国家版权局就针对《流浪地球》等8部春节档影片发布了版权保护预警,要求网络服务商、电商网站及应用程序商店加快处理侵权内容及链接,但依然难以遏制日益猖獗的盗版现象。在各个微信群、QQ群里,不少人甚至携盗版资源给群友们“拜年”。以至有电影人悲叹:发盗版链接就像发红包,令人心寒。
春节档影片遭盗版,令相关影视企业损失惨重,而贩卖盗版电影的产业链,却赚得盆满钵满。不少盗版者通过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发布信息,以单片1元至5元不等的价格对外出售。按照片方保守估算,两天时间里,单点链接平均观看次数就能达到2万至10万不等。此外,广告联盟也成为地下盗版产业的输血管,为盗版者输送源源不断的非法利益。
电影盗版现象为何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首先,一些影视企业在源头把控不力,导致片源在制作环节就出现泄露。一些院线也成为盗版的帮凶。今年春节档热映的4部电影,当日就有盗版视频流出。两天之后,电影的高清视频资源已在网上出售,其背后很可能存在“内鬼”因素。其次,网络传播的快速、隐蔽以及传播主体的高度分散,也对监控、打击盗版造成诸多困难。一旦盗版电影从地下渠道流出,在网络上进行复制、传播,不仅传播速度极快,其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许多侵权者往往隐匿于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中,仅针对固定的消费者推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根除。
面对这样的态势,传统的监管和执法手段,显然已难以适应反盗版的要求,版权保护急需升级。
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需要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对盗版行为实行“零容忍”式的追究。长期以来,执法部门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盗版侵权行为,虽然屡屡出击,但因查处手段有所欠缺,其效果并不理想,这就大大助长了盗版者的侥幸心理。同时,盗版电影传播者人数庞大,执法部门难以一一锁定查处,也在一定程度上,
形成了法不责众的社会心理。此外,即便有的侵权行为被查处,处罚往往偏轻,对侵权者缺乏震慑力。
种种难点,都对执法部门的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许多盗版网站的服务器在海外,给查处带来很大困难。但是,这些网站必须依靠广告联盟方能获利。因而,如果能对广告联盟实施严格规范和治理,就不难截断盗版网站的财源。可见,无论是执法方式的改革还是执法效率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查处热门电影的盗版行为,就是与时间赛跑,只有第一时间截断盗版传播,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票房损失,保护片方利益。但不少时候,执法部门和影视企业只是各自为战,这就大大影响了查处效率。因此,当下急需建立一个由执法部门主导,影视企业、网络平台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如此,才能整合多方力量,对盗版行为真正做出快速反应。例如在版权监测方面,执法部门、片方和网络社交平台的数据可以打通,实现监测信息共享。在联合治理的模式下,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沟通成本,提高查处效率。尤其是,网络社交平台的加入,可以倒逼其改进打击侵权盗版的手段和力度,实现平台对侵权投诉更加快速的处理,并采取更多主动措施堵住盗版传播渠道。
以《流浪地球》等为代表的国产影片热映,标志着我国电影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应当认识到,我国电影产业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向世界,不仅需要电影制作技术的追赶和超越,版权保护和监管也应如此。春节档影片遭遇盗版,凸显了电影版权保护的危机与紧迫性。而根治电影盗版顽疾,为中国电影的起飞插上法律保护的翅膀,更有待政府部门、企业、民间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