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2019-11-17长江大学党委统战部
◇ 文/长江大学党委统战部 张 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党派在新时代有着新的时代使命和政治担当。2018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强调,“要加强民主党派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各项议事决策制度,增进班子成员团结,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全面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新时代下民主党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保障。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为民主党派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与众不同的职能和特点,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培养输送各民主党派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后备干部骨干和党外干部队伍的重要阵地,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渠道。在当前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之际,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如何加强自身建设,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一)班子建设
随着至上而下的换届调整,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与政治交接,新一代代表人物已成为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骨干。目前,高校民主党派班子基本健全,一般是老中青相结合,老同志传帮带、中年骨干担当工作重任、青年成员作为锻炼培养的后备人选。高校自身特点决定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具有年轻化、学历高、职称高的特征。从年龄上看,大都在45岁上下,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从学历上看,基本都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些还有留学进修或访学经历;从职称上看,教授居多,至少是副教授以上职称,在各自专业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和造诣。
(二)成员发展
随着高校统战对象的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大量的优秀党外教师被吸纳到民主党派中来,党派内部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民主党派成员人数不断增加,绝大多数是高中级知识分子,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是发展的主要对象,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党派成员的中青年教师比重逐步提高,其中年轻教师是发展的主要对象,整体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队伍正在逐渐形成,总体上,民主党派成员发展呈现出稳定、团结、活跃的局面。
(三)活动开展
社会服务活动是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树立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窗口,是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当前,社会服务活动的背景、理念、方式等已发生变化,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活动新途径,开拓社会服务活动新领域,以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教育、医疗、法律、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形式由分散、短期、小范围逐渐向固定、长期、集聚趋势延伸,由常规的业务技术服务逐渐向提供咨询决策服务拓展,由局部服务逐渐向区域服务发展。
(四)作用发挥
目前,民主党派人士在部分高校担任处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行使着行政管理职权,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务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高校民主管理机构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人士参与,他们围绕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反映教职工的心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高校中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和谐。还有部分高校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约人员等,他们利用自身学识专长,深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提出很多有价值和广泛影响的提案、议案和建议,为促进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制度建设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基本上是在民主党派上级组织和高校统战部门的指导下完善会务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度建设,而领导班子议事、新成员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建言献策、学习培训、调研考察等方面也主要是按照民主党派上级组织和高校统战部门的指导意见来制定实施。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逐渐将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概况和总结,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初步形成了具有高校特色,体现自身组织特点的工作规范要求。
二、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有待强化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以兼职为主,且多为业务骨干或学术带头人,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由于本职岗位任务繁重,致使他们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认真研究、谋划、创新党派工作。有些党派负责人在走上领导岗位前,从未经历过相关领导工作的历练,也缺乏开展党务工作的经验,更谈不上研究和指导党派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他们在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
(二)成员发展的严谨性有待加强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成员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在发展新成员时,单纯的以学历和职称等硬性指标为主,而忽视了对成员个人修养、思想水平、政治表现等方面的考察。二是追求速度,忽视程序。对于发展对象,有的基层组织直接向上级民主党派组织申报发展对象,办理发展手续,忽视了民主党派章程中组织发展的有关程序。三是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党派特色趋同。有些党派负责人倾向于在本学院或本学科中发展新成员,导致党派成员在某个学科、某个院系聚集,从而使党派的特色有所“弱化”,活力有所下降。
(三)活动开展的创新性有待提升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组织活动模式,保证了活动开展的制度化和经常化。但由于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分散在各个学院和部门,且支部开展活动大都是业余时间,往往存在活动计划性不足、活动参与度不高、活动覆盖面不广、活动服务性不强、活动实效性不够等现象,从而使活动方式简单、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乏味、活动缺乏新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组织功能,使成员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对组织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作用发挥的主动性有待增强
有些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对自身独特的政治地位与应承担的政治责任认识不到位,缺乏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职积极性与主动作为意识有待提高。就建言内容而言,往往更多地关注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在集群智、策群力推动学校发展方面的建言献策不多;就知情渠道而言,大多还是各自为阵,仅仅将基层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稍加整理作为参政议政内容,而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五)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有待完善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还相当薄弱,缺乏系统性、配套性、完整性的工作制度及运行机制,导致工作随意性较大,极大地影响了党派成员的创造性和战斗力,不利于党派组织自身建设。有些制度的制定仅限于表面形式,没有形成“明责、负责、问责”的配套管理机制。制度的制定也多从自身工作的需要出发,对党派组织建设起不到有效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有的制度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党派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制度建设不能上下衔接、整体配套。
三、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路径
(一)以班子建设为关键,发挥引领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高校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主要是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定政治信念,不断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把领导班子塑造为政治素质高、领导才能高、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奉献精神强的坚强核心。现阶段高校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搞好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力量,摆正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提升“五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并着眼于处理好“五种关系”,即本职与兼职的关系、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与所在院系单位的关系、与上级组织的关系、与统战部门的关系。
(二)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凝聚政治共识
思想建设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对成员的思想教育及政治引领也是一个不断持续、不断强化的过程。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物色、考察、发展、培养、选拔成员的各个阶段,都要给予成员思想上的关怀帮助。针对党派成员的年龄阶段、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岗位性质等不同特点,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增强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建设要以提高全体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教育引导党派成员不断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历史使命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政党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党派成员在新时代下继续保持和发扬本党派的特色,引导广大党派成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三)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提升队伍活力
组织活动是一个基层组织活力之所在、凝聚力之所在、战斗力之所在、影响力之所在。因而,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下大力气在活动方式上下功夫、活动形式上做文章、活动内容上出思路。根据基层支部成员的情况、需求和兴趣点,结合支部的发展方向,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基层支部,形成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探索开展适应新时代、符合基层特点的组织活动,经常安排成员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取新信息、接触新事物、增长新知识,开阔眼界,让党派成员找到归属感、增强责任感。
(四)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突出作用发挥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能力建设上应注重发挥整体合力,防止出现单枪匹马、由代表人物唱独角戏的局面,在提交提案议案前要组织内部讨论和征求意见,不断提升民主党派成员的民主协商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切实搭建起党派成员建言献策的通道,拓宽党派成员政治诉求、民主诉求、利益诉求的渠道,促进相互沟通交流;切实把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智慧、力量集中起来,调动大家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在作用发挥上凝聚整体力量,着眼于纳群言,献大计,广作为。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长效机制的建立要把握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性,依托上级组织的指导来开展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统一、实体性与程序性的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使基层组织的工作制度具有统一性、规范性和严肃性。通过调查研究基层组织制度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着力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为广大成员所认同的、适合组织运行的制度,使基层组织的班子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等有章可循、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好的机制能否长久发挥效力,关键看落实,要强化监督抓落实,创新载体抓落实,切实把好的机制执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