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印强化安全合作的动因及影响

2019-11-17

社会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印度洋印太安倍

近年来,日本与印度不断走近,两国关系持续好转,双方在建立互信关系,强化政治、经济、防卫安全等领域互动频繁。日印双边合作机制的定位不断提升,合作机制的建设也日益完善,尤其是2012年安倍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之后,日本积极拥抱印度,强力推动双方在政治及军事安保层面的对话与合作。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及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则是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的新兴大国,日印密切双边安全合作关系不仅会对中国周边形势产生冲击,同时也会对亚太乃至印太地区局势产生影响。

日印安全合作迈入新阶段

(一)首脑互访频繁,高层交流机制化建设取得成效

军事安全合作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双边信任措施的建立,日印首脑通过互访不断提升双边信任关系,推动双方安全合作向多领域、高层次的方向发展。随着日印首脑交流的有序进行,双方的政治信任关系进一步增强,战略层级的安全合作也在不断推进。尤其是2012年安倍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与印度总理莫迪之间在强化双边安全与战略合作方面进展迅速,推动日印关系进入“蜜月期”。

(二)军事演习强度和内容不断增加,军事装备和技术合作持续深化

首先,日印军事演习强度和内容不断增加,呈现出从多边向双边发展的趋势。其次,不断深化在军事装备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日本十分重视印度对军事装备及技术的需求,力图将印度打造为日本军事装备的消费市场。日本一方面通过制定“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对外输出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限制,为武器出口扫清障碍,另一方面在2015年12月与印度缔结《防务装备及技术转移协定》,通过双边协议的方式彻底扫清日本向印度出口和转移防卫装备及技术的障碍。由于此次军售是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后的首次军售,因此十分看重其示范意义,意图通过此次交易来打开国际军售市场;同时,一旦印度装备日本的US-2水陆两栖飞机,未来日印在印太海域可以开展联合搜救、反潜及巡航等合作。最后,设立“日印防卫产业论坛”,以官民一体、军产融合的方式,推动双方军事部门和军工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推动小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充实日印战略合作内涵

在国际政治的重心从“亚太”转向“印太”的背景下,美国原先的“轴辐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地区形势的发展。因此,加强各盟友间的关系、拓展伙伴关系网、拉拢印度打造小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成为美国和日本“印太战略”的重点。日本在强化日印安全合作、积极拉拢印度的同时,也通过战略合作构建日印美、日印澳等以日印为主体的安全合作机制。

第一,建立政治互信,深化日印美战略合作。近年来随着三边对话讨论的议题更加具体也更具针对性,将极大地促使日印美三方共同利益不断汇合,形成具有排他性的小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第二,完善合作机制,推动日印澳海上安全合作进程。日印澳三边对话机制的建立将促进三方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合作,三国对于南海问题及海上航行自由的关注将会冲击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合法权益,为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制造新的障碍。

第三,启动日印美澳四国安全合作机制磋商。作为四国安全合作机制的推动者,早在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就曾在印度国会的演讲中提出建立这一机制。2012年安倍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后再次指出:“日本应该与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联合,组成‘菱形安保体系’来抗衡中国。”经过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动,2017年11月,日本、印度、美国及澳大利亚四国外交官员在东盟会议期间单独举行四方会谈,标志着四国安全合作机制磋商正式启动。

日本强化与印度安全合作的动因

近年来日印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日印安全合作的升温并非偶然,中国快速崛起的冲击、日本对于“海上交通线”的担忧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大力推动成为日本积极拉拢印度、强化与印度安全合作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快速崛起对日本的冲击促使日本重新发掘印度的地缘价值,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

当前美国仍是亚太及印太地区的主导力量,对于地区秩序及安全环境依然拥有强大的塑造能力。然而中国的快速崛起正在重塑该地区的战略环境,特别是中国海上力量的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在亚太及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日趋显现。加之美国战略收缩引起的对盟国的防卫能力和意愿的下降,使得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在维持地区秩序、平衡各方力量方面日益捉襟见肘。

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且与中国存在结构性的矛盾,面对日渐强大的中国,其对中国的警惕和防范心理也日益增强。一方面不断强化军事力量,加强东海钓鱼岛地区的防卫,推动战略重心转移,另一方面深度介入南海争端,意图通过“两海联动”来牵制中国。日本深知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制衡中国,于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希望通过联合美国、印度及澳大利亚等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打造“菱形安保体系”来围堵中国,而强化与印度的安全合作及密切日印关系是“菱形安保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日本看来,印度是日本在地缘政治上极其重要的国家,位于连接日本与中东、非洲的海上航道的中央位置,日本与印度在共享普遍价值的同时,在维护亚洲及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拥有共同价值。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而言,中国和印度深陷“邻国的邻国即为朋友”的邻国困境,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及中国加强与尼泊尔、不丹等南亚国家间政治、经济往来,进一步加深了印度对中国的猜忌和不满。而中国与缅甸、斯里兰卡及巴基斯坦在印度洋地区的港口建设则引发印度国内炒作中国围堵印度的“珍珠链战略”,激发印度民众对中国的敌对情绪。面临来自中国陆、海两个方向的战略压力,印度也急需寻找具有共同利益的战略伙伴来分散压力。

(二)日本对于海上通道的担忧促使其加强与印度的安保合作,保障维系日本经济发展的从印度洋经南海到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

基于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考虑,日本十分重视印度洋地区海上航线的安全,一直尝试寻找各种机会增加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感。日本远离印度洋,要想保障印度洋海上通道的畅通,不仅要持续强化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更需要深化与印度洋沿岸大国印度间的安全合作。一方面,印度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石油等能源资源主要来自于波斯湾地区。日印双方在维护印度洋航线畅通,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印度作为印度洋沿岸国家,在保障印度洋航线安全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并且印度海军是印度洋沿岸国家中最具实力与规模的武装力量,从确保印度洋海上交通线安全的角度出发,印度海军无疑是值得信任的。

(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大力推动

日印安全合作的深化离不开双方领导人的努力。冷战后,印度在日本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但在对日印关系定性方面,日本领导人一直存有疑虑,甚至1998年由于印度核试验,日印关系一度陷入僵局。不过,安倍就任日本首相之后,为日印关系的发展描绘了新的前景。

为了挖掘印度的合作潜力,安倍积极推动日印在战略、政治及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一是明确提出“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意图推动日印在战略层级的合作。二是密切两国领导人关系,推进领导人互信关系建设。此外,安倍还在推特上关注印度总理莫迪,并积极与其互动,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三是大力推动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为了提升日印经贸水平,也为了构筑日印特殊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安倍积极推动日本企业、日本产品及日本技术进入印度。其中,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建设印度首条高铁成为安倍积极推动的重点工程。此外,安倍还积极向印度推销日本核电技术,2017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印度出口核能的《日印核能协定》批准案,这是日本第一次与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签署核能协定,而且,作为第一个受核武器危害的国家,日本同意向印度出口核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日印强化安全合作的潜在影响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自从安倍再次执政以来在政治军事大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实力都在快速发展,日印强化安全合作对地区秩序及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带来的影响不能不令人警惕。

(一)恶化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加大领土争端和平解决的难度

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日本和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国,也是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中的重点。由于历史积怨,中国与日本、印度存在着领土主权争端,在现实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与日本、印度围绕领土主权争端的对抗不断升级。日本强化与印度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将严重冲击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大中国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难度。

首先,日印强化安全合作将增大中国陆海两个方向上的战略压力。中日东海撞船及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在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对抗不断升级,日本通过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全力强化西南地区的安全防卫,并将其打造成对抗中国的前线。随着中国海上实力不断增长,海洋强国建设步伐加快,日本在东海地区面临的战略压力与日俱增。为此,日本一方面深度介入南海争端,推动南海争端的国际化,意图实现两海联动来分散东海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则强化与印度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妄图通过陆海联动从东西两个方向牵制中国。

其次,日印在战略层面的互动逐渐增多将加大中日以及中印领土纠纷和平解决的难度。当前,中日之间已经建立海空联络机制,双方在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博弈开始向可控和可预期的方向发展,中印之间的洞朗对峙事件也得以和平解决,双方领导人的会面助推中印双边关系改善。但领土纠纷的零和性使得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中日和中印并不因为短期内两国关系的改善而放松在领土纠纷中的立场。同时,日本以安全合作为切入点全面推动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双方在战略上的相互借重将加大中国与日印谈判磋商的难度,甚至日印在领土争端问题上达成共同针对中国的战略默契,通过日印联动在领土问题上牵制中国。

最后,威胁中国印度洋航线和能源通道的安全。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在战略互信缺失的背景下,中日两国大致相同的“海上交通线”将会导致一方在印度洋强化军事存在和维护航道安全的行为被另一方视为对己方航线安全的威胁。如今日本以打击索马里海盗和加强日印安全合作的名义持续强化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印太战略”的推进又将进一步增强日本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这都将会影响到中国印度洋航线的通畅和能源通道的安全。

(二)诱发地区不稳定因素,形成新的阵营化趋势

当前亚洲地区力量对比和地缘战略局势正处在深刻变化中,日印强化双边安全合作将激发某些潜在对立因素的增长,诱发地区不稳定因素,加速地缘政治势力阵营化的趋势。一方面日印深化双边安全合作将改变南亚地区的地缘形势,引发巴基斯坦的猜疑和反制,加剧印巴对峙以及南亚地区的动荡局势。另一方面,美国积极将印度拉入亚洲的朋友圈甚至同盟体系内。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日印强化双边安全合作既是补齐美日印澳四边合作的“短板”,也是美日+X计划的重要内容。一旦美日成功将印度纳入其伙伴体系,预示着亚洲地区将出现应对中国崛起的新的阵营。在未来甚至会有更多的国家被纳入到美日制衡中国的阵营中来,导致中国周边的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

(三)助推日本海洋战略转型及“正常国家”建设

战后日本一直实行重经济轻军备的吉田主义,其海洋战略的核心为确保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和防止来自海洋方面的进攻,为此,“专守防卫”成为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1981年5月,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问美国,并与里根总统联合发布共同声明,日本同意适当加强防卫力量以保卫日本周边的空域和海域。之后,日本自卫队开始承担起守卫日本列岛周边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的职责。随着中国海上实力的不断崛起,日本专守1000海里的海洋战略面临诸多挑战,日本意识到有必要推动海洋战略转型。如今,日本一方面以反海盗的名义进入印度洋,并在非洲之角吉布提设立军事基地,另一方面则在军事安全领域强化与印度合作,通过在印度洋举行常态化、定期化的军事演习,推动日本海洋战略转型和“正常国家”建设。

结语

在零和战略思维影响下,日本把中国当成“假想敌”,针对性地支援与中国有纷争的国家,在提高日本在印太地区影响力的同时,还起到制衡中国的作用。而基于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日本选择与印度强化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以牵制快速崛起的中国。当前日印安全合作已在制度建设、联合演习、军备合作等领域取得较快的发展。未来日本将在完善现有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双方在战略协调、小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及塑造有利于彼此的“印太”秩序等领域开展合作。具体而言,日本可能在三个方面强化与印度的合作。第一,继续强化日本海上自卫队与印度海军在战术演练、军事技术合作及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当前日本在印度洋西岸的吉布提建立了军事基地,一旦印度愿意向日本海上自卫队开放港口、共享军事资源,日本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将大幅提升。第二,提升美日印“马拉巴尔”联合演习的规模与强度,积极说服印度接纳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联合演习,打造制衡中国的“菱形安保体系”。第三,实施“亚非增长走廊”计划,塑造符合日本和印度国家利益的“印太”秩序。

尽管当前日印安全合作进展顺利,日本对“联印制华”寄予厚望,但印度未必会完全按照日本提供的路线图来牵制中国。首先,印度不结盟的外交传统及大国志向,注定了美日拉拢印度打造制衡中国的小多边安全合作体制之路不平坦。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不会由于美日的拉拢而轻易放弃其外交传统。并且,印度自身特有的大国志向使其不愿成为美日制衡中国的工具。其次,日印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目标并不一致,日本积极推动与印度的安全合作主要意图在于牵制快速崛起的中国,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优先,而印度则希望通过日印双边安全合作来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进而在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得到日本的帮助,经济发展优先于政治和战略利益。最后,中国同为日本和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印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印度能在多大程度上配合日本的对华战略尚存疑问。事实上,印度最希望出现中日共同竞争印度市场而印度从中渔利的局面。

猜你喜欢

印度洋印太安倍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解析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解析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去印度洋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安倍 避谈“道歉”
海啸·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