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历史视角下的新中国70年

2019-11-17程美东

社会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化历史国家

文/程美东

关于大历史(macro-history),黄仁宇认为:“应当广泛地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地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史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研究。”“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大历史”就是主张“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黄仁宇在用大历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历史时,注重从小事件看大道理;注重从长远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观察历史;注重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问题。用大历史的观点来审视新中国70年,就是要避免用西方政治道德主义来简单否定、污名新中国历史的认识误区,而要从新中国发展与近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成效、新中国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的成效、新中国发展与国际共运发展的命运与前途这三个角度来加以审视。

从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成就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发展的大势,现代化程度实现的高低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尺度。所以,研究新中国70年的历史,应当置于现代化的视野之下。但是,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模式和途径并不完全一样,原生型和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发展模式就有很大差别。原生型现代化国家主要是英国,世界上多数国家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如德、日、俄以及拉美、非洲、亚洲各国。中国是在陷入半殖民地状态后走向现代化发展途径的,属于典型后发现代化国家。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分析考察新中国70年的世界历史方位时,选择了德、日以及拉美、亚洲一些国家作为参照系,以这些国家建立独立民族国家70年的历史发展成效作为参照对象来加以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察:

(一)民族国家独立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具有转折性关键意义

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对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德国、法国、日本这些已经走向世界现代化前列的国家,还是亚洲、非洲、拉美那些广大的处于现代化发展的中低层次的国家,它们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都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后实现的。没有现代民族国家的独立,既不可能获得本国现代化发展所必需的安全的外部环境,也无法形成强大的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所需的公共国家权力,自然就无法走上现代化道路。所以,实现民族国家独立,按照现代化的原则和思路重新组建民族统一的国家,是所有现代国家从落后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世界上的大部分后发现代化国家都是在二战之后实现独立的。虽然个别国家因为战乱等原因使得经济发展波动大,甚至出现倒退,但它们在实现独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制造业增值总体上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新中国70年发展成效领先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立国70年的发展

据有关人士研究,1814—1936年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在2%至2.5%左右,如无日本侵华战争,则1933—1953年间中国的GDP应增加1.63倍(作者注:我国的经济在1952年才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而实际上只增加了0.28%。其中,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就达到了1000多亿美元。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基本接近两位数。

印度在1960年的人均GDP是82美元,几乎与中国一样。到2017年底,印度是1979美元,而中国是8836美元,印度增长了23倍,而中国增长了98倍。同期内印尼增长了71倍,菲律宾增长了约11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增长了约11倍,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增长了79倍,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增长了24倍,海地增长了约10倍(该国1804年爆发独立革命)。这个数据充分证明,在后发现代化国家,1949年后的中国发展速度是领先的。

拉美四个重要国家在二战后50年与美国相比发展是越来越慢、差距越来越大,只有墨西哥基本持平。而中国则呈现出越来越快、差距越来越小的趋势。1949年我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2%,2000年提高到2.5%,到2017年更是提高到14.7%。这充分说明了新中国70年发展的速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情况。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

以大历史的视角来审视新中国的发展,需要从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加以横向的比较,也需要从中国历史的长时段中加以审视,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新中国历史应当居于何种地位?作为中国完整文明史的延续和发展,对于新中国历史的研究必须要放到整个中国历史当中加以考察,只有这样的研究和审视,才能突显其历史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加清晰新中国的历史定位,才能更加明白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选取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建立70年的发展情况作为比较,主要是找到一个大致的历史比较点,而不是仅仅限于这个70年。

(一)新中国70年发展与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建立70年发展比较

之所以将新中国70年与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建立70年发展进行比较,乃因为他们之间具有可以比较的类似性。这种类似性就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寿命在200年以上的,如西汉、唐、宋、明、清)在建立70年左右往往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人民生活方面都居于该朝代的上升期。它与同时期的周边邻国比较,也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整体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

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其建立70年时的公元前132年正是汉武帝意气风发开始独立执政的时候。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谋划打击匈奴,此后的14年间,他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打击,解除了北部最大的外患。紧接着,他遣使通西域、定闽粤、征高丽、拓蜀郡,使得汉代疆域空前广阔。同时,他设立太学、独尊儒术、任用贤能、改革币制、盐铁官营,使得汉朝建立70年后的汉武帝时代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力全面强大的时期。唐朝建立于618年,70年后的688年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武则天时期,虽然当时朝内政治斗争激烈,但它上接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可以说,唐朝建立70年前后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家很有生机和活力,处于明显的上升阶段。宋朝建立于960年,70年后的1030年正是宋仁宗当政时期。当时的北宋经过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代皇帝的经营,到仁宗即位时边境安定、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社会总体上达到了宋朝前所未有的水准。宋仁宗即位后宽刑仁慈、重视文化、发展农业,文化科技发展迅速,唐宋八大家其中六个都产生在他当政时期。明朝建立于1368年,70年后的1438年是明英宗统治的年代。经过太祖、成祖、仁宗、宣宗的努力,明朝已经进入到盛世阶段。当时,对外有郑和下西洋,北部的鞑靼和瓦剌、东北的建真、南部的交趾都归顺明朝,加上内部重视农业,发展工商,惩贪养民,出现了史称“仁宣之治”的大好局面。清朝入关是1644年,70年后的1714年是康熙末年,这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的开始阶段。

从上述王朝建立70年的角度来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发现,虽然其所处的时代差异大,各自的生产力内容也有所差异,但这些王朝整体的发展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甚至在这个时间段前后达到了该制度体系下最高的发展水平。这也充分说明,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古代的发展具有内在动力和方向的一致性。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健康继承和更高层次的升华。中国古代这些王朝建立70年的时候往往也是该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这个事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我们汲取中国历史上王朝由盛而衰的经验教训。

(二)不能机械、简单、静态地比较新中国70年与中国历史上王朝70年的历史发展

在这个比较研究中一定要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审视,而不能机械、简单、静态地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要防止循环史观的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注重史实的考证辨伪,注重历史道德评价,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和传统,但其不足之处,就是历史方法论中缺乏用进步的、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比如在认识历代王朝兴替更新的问题上,喜欢用循环史论来加以解释,喜欢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解释历史变迁的规律,以这样的历史观来进行比较研究肯定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防止以循环史观来比较国史与中国古代王朝史研究的弊端,重点要防止以下几点:离开生产力决定论的观点来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离开特定社会关系来进行比较研究;离开人民的具体性来进行历史比较研究。

其次,要防止静态的研究方法。把新中国70年和中国历史上王朝建立70年进行比较,如果采取静态的研究方法,就会把古代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简单地移植到同时段的历史过程当中。比如把中国历史上王朝一般70年左右开始由盛而衰、王朝寿命一般200年左右的史实简单套用到对新中国历史的预测和判断。这样的研究方法就是机械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它忽视了历史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活跃性、发展性、能动性、动态性特点,使得生动丰富的历史研究变成了僵死的数学换算。

最后,要防止离开历史时间和空间研究的弊端。历史时间与历法时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载体,历史时间的载体是特定的人类活动,而历法时间的载体是自然存在,离开历史时间去进行历史长度的比较研究,就是符号研究而已,活生生的历史内容被抽得一干二净。历史空间是历史主体活动赖以产生的客观环境,忽视历史空间来进行历史比较研究,会出现移花接木似的魔术般的虚假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与游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新中国70年与中国历史王朝70年的比较研究,如果离开了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的研究,其结论一定是荒唐的、南辕北辙的,哪怕这种研究在具体的逻辑和方法上是多么的严密和认真。

从国际共运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新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

19世纪中叶,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由理想变为现实。苏俄支持下成立的第三共产国际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其帮助下,世界五大洲先后建立了70多个共产主义政党。党员总人数约400多万”。20世纪可以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发展的时期,在这场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尤其是在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继续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而且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研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的历史,都必须要从国际共运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加以审视。

(一)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典型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朴素的思想,可以说东西方很多民族早已有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社会主义才逐渐发展成为一场波及世界范围的革命实践运动。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把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创权寄托在当时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身上。十月革命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必须首先在发达国家同时爆发才能取得胜利的思想,使得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落后国家成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但是,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的苏俄及其支持成立的第三国际,一开始就把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放在了欧洲。欧洲革命失败后,他们才把革命的中心放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亚洲,他们把日本视为革命的希望,直到日本革命迟迟没有动静时,他们才注意到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才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与苏俄的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此建立了新中国。所以,新中国从诞生之始就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有16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苏东剧变爆发后,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改旗易帜,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却呈现出格外繁荣的局面,其显示出来的生机和活力令世界瞩目。新中国70年的成功,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国家进行民族革命、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典范。这一成功,给那些正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增添了无尽的信心和力量,尤其给那些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现实的经验和长远的方法借鉴。

(二)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些辉煌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超乎寻常的发展上,更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更加清晰和自信上。新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使得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和时代性、未来性结合得更好了。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善于在理想和现实、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把握平衡点,使得我们总体的方向正确、步骤稳妥。我们不仅在改革开放时期坚持了这个原则,可以说整个新中国70年我们总体成功的原因都是坚持了这个原则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新中国在这方面的贡献,至少表现为以下几点:(1)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2)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将人类政治文明的优势与中国特色的具体国情有机结合起来;(3)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新中国70年的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异彩,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活力的认识

苏东剧变后,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那些仇视社会主义的人士眼中,社会主义一度变成了一个敏感词,甚至是一个负面词语,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内外成为一些人嘲笑、贬低的对象,社会主义从一个当初令人憧憬向往的美好理想转而成为一切黑暗落后的象征。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光溢彩的生机,以铁的事实粉碎了贴在社会主义上面的各种负面标签,使得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为社会主义重新正名,它让那些奉行资本主义、正陷入危机和困惑阶段的国家开始认真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思考其前途和命运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新中国70年的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异彩,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活力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更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现代化历史国家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新历史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