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提升路径

2019-11-16陈敏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陈敏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纵然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普及率较高,但就业指导课程效能有待商榷。笔者以艺术类专业为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针对就业指导课程效能提升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效能;艺术类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着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家庭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建设发展。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全国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技巧,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但总体来说,很多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效能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一、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各类工作人员”。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各具特色,但核心和本质是服务于国家教育目标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使命,毕业生能否就业、就业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大部分人来说,本科教育是进入职场前的最后一个系统性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学生会习得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巧,但以往的教育经历和学习经验,使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导致毕业求职时束手无策。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学生连接学校环境与职场环境,培养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了解就业形势、适应角色转换、掌握求职技巧、规避就业风险。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效能,能够在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建立职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困境

课程效能是指课程在促成个体经验增长和课程目标达成上突然发生的有效结果和能力[1]。课程效能越高,课程的效果越好。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起步较晚,课程内容选择初步形成体系,就业理论、生涯规划、实践指导方面均有涉及。但从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困境

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容包含生涯唤醒、自我认知、职业和职场探索、生涯目标和职业决策、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求职策略、职业意识培养。和其他课程相比,就業指导课程总体学时不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但不同主题对应不同学习阶段,时间横跨大学四年,这使课程内容设置陷入困境。如何兼顾课程的适应性和延续性,既能使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学习相应的内容,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经验的连贯,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提高的关键。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的矛盾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就业观念、增强职业知识储备、提升就业能力和技巧,提前为将来所从事的目标职业做出努力,做好就业准备。课程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实践经验的获得,有时甚至更强调实践性和指导性。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突出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观念和求职行为的影响,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限制,教师教学方式多还停留在讲授就业知识的层面,以理论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给艺术类专业学生授课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就业理论学习兴致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缺乏专业化经验

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通常是由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兼任,授课素材以教材和教师自身经验为主,理论研究不系统,缺乏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性思考,无法准确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间的平衡。教师没有受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科系统训练,专业化经验匮乏,授课方式单一,很容易导致授课时生搬硬套的就业理论,或者忽视课程理论和内容联系,仅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做出解释,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提升就业指导课程效能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学生缺乏课程学习意义感

从开始接受教育到进入大学,学生都有既定的、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往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形成了较为功利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很多学生会潜意识的以“课程有没有用”为判断标准,来决定对课程投入多少精力。以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例,学生更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对通用类课程投入的精力少,认为“不需要认真学,期末考试过了就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主体,大部分学生在大四之前很少产生求职紧迫感,不能直观地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缺乏意义感,课堂参与度低,导致就业指导课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提升路径

(一)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经验是课程效能的重要构建因素。要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首要任务。第一,需要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组建专门的课程教学队伍。艺术类院校专业方向各异,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也有较大差别,可以挖掘学校已有的了解专业特点的教师资源,将有意愿专门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研究的教师吸收到师资队伍中来,形成稳定的学科教学研究团队。第二,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短期培训、专项调研、实践体验等方式,提升授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明确课程体系和价值取向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归根结底是因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第一,院校要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时间和周期,兼顾课程的延续性和适应性。第二,拓宽教学素材的选择范围,课程内容和教学素材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专业学习规律,以开展就业专题讲座等方式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

课程价值取向决定了课程的方向和师生对待课程的态度。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就业观,就业观决定毕业生对职业的价值选择,“要不要就业”“希望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去哪里工作”“什么时候就业”等问题都是毕业生就业观的具体体现。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人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整体,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这和就业指导课程引导方向不谋而合。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取向应在国家总体教育目标指引下,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实现。

(三)选择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

课程效能的最大化体现为帮助学生获得与其特征相适应的学习经验。现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普遍还是以提示型教学方法为主,如示范、呈示、口述、展示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方便學生短期内接受并理解内容,适合于理论部分的讲解,但对实践性内容就不太适用。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状态、就业观念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授课时就要机变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贴合学生实际,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以期达到或接近就业指导课程效能最大化。

1.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和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艺术类学生思维方式具有一定浪漫主义色彩,思想活跃,乐于表达,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堂讨论、教学对话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对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态度的养成具有较好的效果。

2.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内容的探究和发现。教师在讲授实践性教学内容时,可以使用自主型教学方法,通过就业场景模拟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求职技能。

(四)规范课程管理,完善课程与教学评价

规范教学管理,完善课程与教学评价,能有效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重视度和参与度。从学生层面来看,需要加强课堂考勤管理,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升课程参与度,同时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教师层面来看,开课前应组织集体教研活动,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整体教学方向;课程教学中开展听课和教学督导,保证教学质量;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帮助教师反思和改善课程实施方案。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对学生顺利就业具有积极意义,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能提升需要院校、教师、学生的多方努力。只有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增强课程实践性和趣味性,提升课程效能,才能让就业指导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蕾.课程效能及结构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03):87-89,116.

[2]马光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3):225-227.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第1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
2021年在晋招生部分院校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在晋招生院校艺术类专业缺额计划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