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柴烧陶艺发展历程
2019-11-16孙义渊
摘要:柴烧是中国古代陶器最重要的工艺过程,是人、土、火的完美结合,是陶土的涅槃重生。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烧成过程不可预测,对成色要求高,成品概率低,每一种柴烧陶瓷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唐宋五大窑和元、明、清几代的柴烧窑出现,都追求精致的陶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各种审美观念的出现,对陶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柴烧陶艺也在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柴烧;陶艺;发展历程
陶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柴烧技术。陶瓷起源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在古代,烧火是为了给窑炉供暖,是制陶的唯一方法。而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多样化,现代柴烧陶艺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现代的柴烧中,柴烧仍然被用作烘焙的一种手段,但没有必要用“匣钵”保护它。
一、古代柴烧陶艺的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柴烧可分为传统柴烧和现代柴烧两大类。传统的柴烧起源于中国,现代的柴烧开始于日本,后来进入到中国的台湾和景德镇等地是各种美学与现代科技进步的结晶。
在新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6000年,在夏家店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个由古代人们用柴烧制成的罐子。在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开始出现,在烧制之前对胚体进行手绘,大部分装饰以红色和黑色的图案,在这一时期,古人对美的需求已经开始。
在商周时期,陶器开始向原始陶瓷转变。在出土墓室的陶器中开始出现气泡、燃烧、裂纹等现象。此时,烧成温度明显升高,工匠们大胆地学习1200℃以上的青铜熔炼和铸造的高温技术。陶瓷表面出现了云纹、光纹、棋盘、波纹等装饰图案,并在春秋时期继续发展,在这一时期,江苏和浙江发展了原始陶瓷,成功地奠定了后期陶瓷工业的基础,到了战国时期,工匠们开始制窑,成功地提高了窑的温度,为烘焙更复杂的陶瓷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中国柴烧陶瓷都处于原始瓷的阶段。
在《中国古代陶瓷文集》中,据说商代至东汉时期的青釉器被称为“原始瓷”。在这一时期德化考古、发现辽田尖山、苦寨坑古窑址,在这个阶段,柴烧只是作为一种技术,但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开始变化,并慢慢地为未来成为一门艺术而慢慢地积累。唐朝以后,制瓷工艺成熟,唐三彩是这一时期瓷器工艺的最高代表,不仅对低温釉进行了升级,而且采用了两种烧制方法。到了唐朝末年,陶工开始南迁,景德镇陶瓷开始繁荣。到了宋朝,文化发达,商业繁荣,名窑云集。宋代瓷器具有显著的特点就是色泽单一。
二、现代柴烧陶艺的发展
柴烧瓷器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流传至今,几千年的经验和文化的兼容并蓄赋予了现代柴烧新的意义。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生产设备,燃气窑和电窑已经成为做陶瓷的主要工具,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陶瓷的生产和成品的稳定性。同时一些仿古瓷的出现,它们仿制古代瓷器的经典造型和釉色,用现代化设备批量生产,这种瓷器只流行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它不能满足现代人独特、独立的审美需求。
到了20世纪,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无釉陶瓷出现了,起源于日本,在传入中国之后,又得到了新的发展。无釉的陶瓷恢复了柴烧的方式,在其燃烧的过程中,胚体是完全被在火中。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气温的不断变化,火焰的流动,还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的掉落,会很好地为素坯上施一层落灰釉。而所有的柴烧陶瓷都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窑炉的不可控制性,所以就显得格外的珍贵。
同时我国自主研究开发了一种环保型无烟柴窯,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柴窑中燃烧不充分、污染性大的现象。无烟柴窑主要由坯窑室和燃烧室构成,其中在燃烧室中,通过用栅栏将其分为上下两层,右侧连接窑室,窑室上方连接烟囱,在下燃室中有相应的进火口和添柴口。依据热力学原理,木柴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火焰,会随着囱的抽力而向上升腾,从而能够从下燃烧室进入上燃烧室,然后又回到下燃烧室再进入坯窑室。进过这样循环的燃烧两次,将会使得木柴燃烧得更加充分即无烟排放,环保又节能。
烧窑时,火焰分为五色:暗红、橘红、红、明黄、明亮。这是陶土中的铁离子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不同呈现。在低温时,火焰暗红;烧制约30多个小时,温度达到600多度时,火焰橘红,此时的铁离子还没有活动;到800多度时,火焰变成红色,窑内缺氧,一些铁离子开始游离到坯体表面;当温度上升到1000多度,火焰呈明黄,在重还原的环境下,铁本身开始燃烧;温度达到1300度时,火焰呈明亮,更多铁离子附着在胚体表面,形成多随机面,继而形成千变万化的柴烧效果。
还原柴烧过程中,作品吸收了丰富的碳元素,自然生成了特有元素硒以及远红外线。因此,柴烧作品能够改善生物分子活性,使水的微量元素变得柔软、水分子更加绵密,从而起到净化水的效果。
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柴烧瓷器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努力,也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这个简单、神秘、神奇、不可预知的标签成了现代柴烧的魅力。
三、结语
经过历史的洗礼,现代柴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柴烧是一种有灵魂的存在,蕴含了丰富的艺术。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柴烧陶器将会带来更大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中国的艺术瑰宝,为世界陶瓷艺术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孙义渊,泉州市德化县艾慕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