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研究
2019-11-16杨慧娟
摘要:江西赣南地区采茶戏作为充满特色的戏种,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成的别具一格的成熟艺术形式。赣南采茶戏已经被视作传统艺术,纳入国家保护对象中。文章通过简单介绍赣南采茶戏,研究了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点,希望能够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
赣南地区作为客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属于客家文化的标志文化之一,采茶季节,客家人都会在茶园当中通过对唱的形式表达心意,即采茶戏的前身。现如今,经过时间的发展,采茶戏已经变成代表赣南历史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该文化会一直传承,变成记录赣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赣南采茶戏的介绍
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能够上溯到明清时期,在江西赣南地域生活的人们创造出采茶戏的艺术形式,当时叫作三脚班或者三脚戏。此种艺术形式经过百年的发展,基于当地风俗民情,集中多种戏曲的优势,发展为一种组成形式多样化的艺术戏曲,具有综合性与地域性的特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传承,赣南采茶戏因其自身特殊的魅力变成我国戏剧界的瑰宝。
二、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点
(一)唱腔的构成
赣南采茶戏主要包含本调、凡调以及杂调三种腔调。本调作为采茶戏当中的基础腔调,旋律委婉曲折,后代采茶戏表演者在本调的基础上加入多种板式变化,比如平板、快板等,丰富本调变化。按照剧中人物设置不同,每一个角色本调唱法各不一样,大概分成花旦本调、小生本调、老生本调、小丑本调这几种形式。著名的“斑鸠调”“打鞋底”和“上山调”充分表现出这种本调的唱法。凡调训率优雅动听,旋律有较大的起伏,凡调未有行当之分,可是具有板式变化,为采茶戏表演带来巨大的空间。杂调简单朴实,欢快甜美。在采茶戏当中虽然并不是主要唱调,但是穿插使用,点缀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通常利用分节形式与反复唱调的形式来表现,歌词简洁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被人们所传唱,更具地方风俗特色。
(二)唱腔的特征
赣南采茶戏唱腔的演唱特点就是语言,赣南采茶戏的演唱语言即赣州官话和客家话,这两种语言作为赣南采茶戏的主要语言,集中在赣南采茶戏当中体现出来。大型赣南采茶戏的演奏中,具体运用的是客家话,赣州官话具体运用到小型表演中。赣南采茶戏具体表演类型包含河东与河西两种。河东采茶戏具有较强的演唱说唱性,旋律线条起伏程度低,表演方法以抒情为主,河西与河东表演方法不同点即河西采茶戏表演力度强,表演方法以激动、快活为主,旋律强。
(三)采茶戏的板式与曲体结构
赣南采茶戏的基本特征由板式以及曲体结构反映出来,比如赣南采茶戏的曲牌体结构。赣南采茶戏的曲牌更具独立性,每一个曲牌都能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形象、风格与特征,多个曲牌的组合能够让采茶戏具备丰富的艺术效果与戏曲内容。板式作为连接曲牌与曲牌间的桥梁,是将曲牌组合用来表现特殊内容的体系。随着赣南采茶戏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曲体结构的特点也逐步显示出来,能够分为下面几个类型:第一种,单句构成的一段体,作为最为简洁的一种结构形式,长度大概是1-8个小节,为人们提供连贯流畅的感受,表现出一定的乐感,《山歌》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牌;第二种,“起、承、转、合”四乐句乐段的结构形式,这种曲体结构方正对称,结构整齐划一,一板一眼,应用在赣南采茶戏当中较为广泛,最典型的要数《牡丹调》。第三种,上下对称一段体。这种曲体结构上下句匀称对等,与四乐句乐段的结构对比更加整齐,其中《下山调》是代表性的曲牌。第四种,重复式多句结构一段体。这个结构较为独特,结构凌乱,按照使用场景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表演,比如《摘了一季茶》。第五种,叠奏式变化多段体,在基本主题中多次反复出现,并且每次的反复基本一致,在少数地方产生变化。
(四)唱腔的旋法与调式
为了更好地研究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点,需要分析赣南采茶戏唱腔的旋法和调式。调式即按照音阶高低变化规划出来的特殊的文化思想,属于赣南采茶戏的核心。旋法就是指旋律在变化当中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调子,这些调子具体表现了戏曲的主要特点,在旋法中表现出调式特点。两者间作为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调式制约着旋法。从采茶戏当中不同艺术因素结合的程度来看,调式以及旋法在其中有着显著的差别作用。赣南地区采茶戏与其他戏曲种类有很大的不同,调类少,具体包含宫、商、角、徵、羽这五种不同类型,作为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徽调是采茶戏当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调类,并且徽调式的采茶戏类型多种多样。
总而言之,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传承戏曲文化的重要形式,研究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深入了解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良好地完善赣南采茶戏,更好地传承赣南采茶戏,推动戏曲文化获得良好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向晓云.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征探究[J].戏剧之家,2018(19):54.
[2]张红英.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分析[J].戏剧之家,2017(20):41.
[3]赵艳丽.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05):353-354.
作者简介:杨慧娟(1988-),女,籍贯江西省吉安市,大专,四级(助理级),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采茶剧团,新干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妇委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采茶戏表演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