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2019-11-16银清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钢筋结构信息化

银清华

[摘           要]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是工程相关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从培养专业人才的角度分析,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需要进行改革,提升其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实践教学效果较好,因此可将其应用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改革中,优化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信息化技术;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38-02

信息化技術的发展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方法和流程,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使信息化技术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需要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使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教学。基于此,笔者分析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以及其教学现状,而后提出几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措施。

一、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介绍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讲解的主要内容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图,且图形的表示方法为平面整体表示方法。通过学习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能够使学生认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计算方法、下料以及绑扎等工作,从而为其进行结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是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

由于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研究的重点内容是钢筋结构的三维构造,抽象性较强,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缺少直观性。因此,必须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要实现钢筋模型的看得见、摸得着。在其教学中,要将最新的工艺、科技发展等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同时发展。

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现状

平法识图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难点就是学生缺少与实际工程接触的经验,不了解实际工程中涉及的剪力墙、梁板柱等结构构点、钢筋骨架以及节点构造等,在看到平面图纸时无法准确地想象其三维图形,导致认识结构施工图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与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相关的土木工程专业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工作,而工程管理专业则重视核算工程量以及计价能力。因此,为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识图以及计算能力,需要从施工图的基础开始教学,加强识图教学,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此外,由于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存在应付心理,只是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考试结束后很快就忘记相关知识,导致学生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比较差,长期下来就会影响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专业发展。

三、信息化技术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基于各行业都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也尝试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事实证明,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改革中,希望能够强化其教学成果,为学生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运用信息化技术展示三维图形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研究的重点内容是钢筋结构的三维图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高,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和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展示其钢筋结构的三维图形,使该课程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并且提高教育教学的便捷性。目前广联达软件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中使用比较普遍,其操作简单,更便于学生学习,并且软件的内容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等也比较容易理解。利用广联达间三维建模之后,能够充分展示出结构中的钢筋骨架,能够使学生了解构件中的钢筋构造和分布情况。此时,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钢筋平法图集已经更新,与传统的图集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安排,穿插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最新图集与传统图集的特点。如在讲解结构梁的平法识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展开教学,重点讲解梁平法图形的制作规则以及表示方法,在广联达软件中完成三维建模之后,与梁的扭筋、受力钢筋等构造进行对比讲解,强化学生识图和读图的能力,如图1梁内钢筋的分类,让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展开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改革。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更希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落实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改革时,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激发其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讲解钢筋算量的内容时,需要学生了解钢筋结构和钢筋的分布特点,不同工程中钢筋结构的实际设计情况等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事例,将其钢筋结构的设计理念、施工图纸等资料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计算机中展示的内容计算钢筋的使用量;也可以要求学生直接将钢筋结构图输入到相关软件中,利用软件直接进行计算。这样能够同时提高学生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的综合能力,提升其竞争力,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讲解理论知识

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中,由于学生三维空间能力不足,教师为强化学生对钢筋结构和相关零部件的认识,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展示钢筋结构构件,或是提供一些施工现场的图片及录像等内容,从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的基本原则,到结构图纸的各类型表示方法,利用三维图片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能力,并且与施工图纸结合,培养并强化学生识图能力。此外,在柱、板、梁等结构的教学中,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施工现场的录像以及图片等资料,提高教学的真实性,进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在讲解钢筋结构时,展示施工现场中钢筋结构的施工录像,让学生通过录像观察钢筋结构的三维图形,将其与理论内容结合、对比,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升钢筋结构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识别钢筋结构、计算钢筋使用量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和效果,如借助BIM技术讲解梁上部钢筋识图和计算,图2和图3中钢筋三维图及计算过程,图文并茂,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

(四)运用信息化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而言,其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并且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高,其中包含的重点难点内容较多,如果单纯依靠学生的抽象能力去实现,那么教学时间有限,并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部分知识只能依靠教师提供的模型;对结构比较复杂、没有模型的构件,只能通过图片进行讲解,导致很多知识都无法进行透彻的了解。而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利用网络中的视频资源进行教学,也可以录制施工现场的视频进行教学,提高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便于学生观察的同时,能够了解钢筋结构的三维图形,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其模型,帮助学生在二维图纸和三维构件之间建立联系,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为提升其识图能力奠定基础,并且有利于提高其钢筋计算能力。

四、结语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识图能力比较重要。因此,学校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升学生识图能力,进而强化其钢筋计算能力。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该技术展示三维图形、激发学生兴趣、讲解理论知识、突破重难点等,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全面使用。

参考文献:

祖雅甜.《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9(8):140-141.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钢筋结构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截钢筋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浅谈Φ3.0m扩底桩三层钢筋笼加工、吊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