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训基地发展现状浅析
2019-11-16王爱鸟魏薇解莹
王爱鸟?魏薇?解莹
我国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实训基地包括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受到重视。本文梳理了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的主要问题,即重视不足,实践教学的支持不够;企业参与少,实训基地建设后继乏力;体制不灵活,运行与考核机制有待改进。
一、我国经济管理实训基地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
在我国,经管类实验教学与理工类实验教学相比,研究时间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验教学形式从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科开始逐步引入。1994年,国内第一个经济学科实验室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 ,紧接着经管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教育部领导重视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的发展,自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研讨会。
(二)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
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教高〔2005〕08号文件,即《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指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评审建立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育部主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乃至各级院校积极响应,各高校进入实验中心建设的高峰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12年发文《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建设目标为,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支持一批高等学校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特色为基础,建设学科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形成实验教学新模式教学科研协同、优质资源融合、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教学改革方向和实验室建设需要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直接促进了实验基地的建设和提质升级各个学科包括经济管理专业。
201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实验室处工作要点指出:计划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左右的,继续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00个左右。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实验室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和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在国内许多高校积极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如““经济管理行为仿真实验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科实验中心”-暨南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等。据统计,从2007年-2015 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申报中在教育部高教司主导下,共48个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占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比例的5.32%(2007-2015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902个)。2013年-2015年建设申报中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建有18个经济管理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见图1:2013-2015年国家级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名单),占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6%(2013-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300个)。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实验室处提出了《2017年-2020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在最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终,经济管理类分配到80个项目数名额,是专业分配名额数最高的;其次是临床医学和艺术学类,各50个。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分别集中在2019年、2020年各40个,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总额的8%。
可见,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的发展受到教育部高教司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将积极响应,将迎来建设的高峰期,将形成基于大数据的高标准、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二、经济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支持不够
在教学中,高等学校经管专业存在十分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验室虽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但与理工科实验室相比来说,经济管理实验室起步较晚,很多人误认为经济管理实验室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实验室。另外,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普遍忽视学生创造性、主动性的发挥,忽视理论、实践的应用。由于认识上的问题,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导致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导致毕业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二)企业参与少,实训基地建设后继乏力
以资金来源来归类,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投资创办的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实训基地。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实训基地都是政府投入兴办,部分实训基地由职业学校自筹资金建设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企业有效参与实验室建设与运营的主要模式,学校和企业能互为助力,学校能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但在现实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的发展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数量少且双方合作不畅,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更新、教学理念、指导老师等跟不上技术进步与时代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实训基地的建设后继乏力。
(三)体制不灵活,运行与考核机制待改进
职业学校在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更加重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使得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运行效果一般。主要存在以下問题:1)管理观念不科学。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对于理论的研究高于对于实验和实践的研究,导致了实训工作缺乏重视、管理人员和运行经验。很多经济管理类院校常常是拥有先进硬件实验设备,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管理体制不灵活、运行与考核机制不畅。2)资源利用不合理,管理机制不统一。目前分散式管理制度是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运行最多的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分散式的管理还经常导致设备不能利用,管理人员冗杂,职能过多重叠,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得利用成果不能够满足于建设的初衷。3)运行与考核等管理机制不能与时俱进。近二十年,职业院校经管实训基地建设在规模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体系化、层次化方面考虑较少,不能按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进程进行管理机制的革新、管理人才的培养,陈旧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我国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训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适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管理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其问题的解决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在人才培养改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的配合下积极推进相应对策:职业院校需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将其纳入学校建设预算;将经济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尤其注重与课题体系、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适时进行实训基地的更新完善;努力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明确实训基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建立与兄弟学校、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实训基地的良性循环;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吸收最新技术,改进运行机制与考核机制,促进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度实验室管理专项课题
项目编号:2017SYSYB17:《职业院校经济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