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途径
2019-11-16覃勇
覃勇
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任务。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内涵的精神思想,其主题活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故而将其融入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意义非凡。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概念的产生是在2012年11月29日,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并详细讲述中国梦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梦想而形成的。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并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强化和完善为民服务的意识。因此,为引导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相关教育部门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应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集中学习活动,重点解读“中国梦”中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正确引导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全面且准确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爱国主义情感。只有如此,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正确领导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够获取全新成果,其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才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为大学生未来学习和奋斗做出正确指引
首先,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能够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活动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支持,并全面促进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中国梦”这一概念蕴涵着深厚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体建设历史,将其融入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可辅助学生对中国历史与时代发展形成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此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融入还可充分引导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我国基本发展情况形成正确认识,并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奋斗做出正确指引,从而带领学生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最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具备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并有效将多元化思想观念与传统思想文化结合到一起,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对学生各种思想进行有效处理。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并理解各种观念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帮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有助于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中国梦”这一概念本身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将其融入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当中,可以促进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并为其提供良好支持。首先,“中国梦”思想在实行过程中要求在推动中国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可以此作为基础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理解与认知,并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国历史文化。其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融入,还可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自身在民族复兴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形成明确认识,让学生对“中国梦”这一思想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见,“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融入,不仅有效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改革,还充分践行中国梦的精神思想,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创新提供良好支持。
三、“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人才培养氛围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先进的互联网与电子科技也逐渐渗透到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当中,并深受人们热爱和追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发布的信息报告可以看出,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高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其中占据比为31.4%的网民年龄为20~29岁,在整体网民占据比当中占据比最大,而在校大学生则有95%以上都是网民。这部分大学生在获取教育信息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除课堂讲课外就是互联网,其次便是电视媒体。因此,若想有效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可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如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进行工作。例如: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会先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全面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广泛利用在互联网建立的校园教育网和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媒体进行设定中国梦专项内容,实时发博、转载、互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信息,及时、深入的宣传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二)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包含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主要内容的群体文化,其受教主体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而文化实施的场地也主要是以校园为主,其文化实施的具体价值导向是育人。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在思想上、专业上都优秀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主的,故而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其所培育的人才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相关学校可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并在融入形式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期达到预期效果。首先,相关学校可通过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一系列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如“中国梦与我的梦”、“中国梦与成才梦”、“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召开讲座、培训、演讲比赛等不同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其次,还可在校园内开展橱窗宣传栏、宣传横幅标语、校园海报等等,将中国梦的相关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绘画、图片以及相关语言详细描述出来,向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传递更多积极向上的信息,增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
(三)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认知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当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参加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向管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以及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补语社会脱节,具备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使其早日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首先,相关专业教师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典范、创新创业园等活动,加强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让他们明确认识到我国历史发展脉络。其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融入还可通过每年组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参加“三下乡”、“西部计划”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深入社会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群体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当中,可有效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还可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全面的思想基础。因此,相关学校应积极将次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可在实践中获得不可小觑的成就。(作者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職业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17B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