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2019-11-16邓曼英
邓曼英
“一带一路”政策的全面实施,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完备系统的课程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践成为商务英语专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对接的是涉外商贸服务行业中的跨境贸易领域。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回暖,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回升,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一方面,中国跨境商贸发展势头正盛,出口仍占主导地位,“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深度融合,跨境电商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行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人才的需求;其次,在跨境贸易领域中,传统的外贸借助“互联网”B2B平台的支持,仍然占据了跨境贸易的主体,而B2C的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也是未来跨境贸易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因此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变化也在原来的传统外贸业务能力上增加了对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客服能力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中突出了以下几点: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在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上有很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CET-4级或CET-6级证书;熟悉进出口流程/商贸服务外包流程;能灵活操作办公系统软件,如word、excel、ppt等;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细致谨慎、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此外,职业资格证书是连接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桥梁,是检验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成效的重要手段。
根据以上调研和分析,初步确定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通过对英语知识和外贸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跨境商贸必备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和跨境商贸工作实务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从事涉外企事业单位对外贸易、国际采购、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商贸服务外包相关工作的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跨境贸易发展需要,具有外贸业务综合素质,掌握英语、国际贸易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跨境贸易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职业知识方面,企业需要程度前三位是: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在职业技能方面,企业需要程度前五位是: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在职业素质方面,企业需要程度前四位是: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要对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认其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最后通过解构重构,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来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
首先,高职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非“教育家”,所以要加强对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充分意识到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加强职业实践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商务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英语水平证书和商务职业能力,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其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现有的课程体系能基本满足行业企业对跨境商贸人才的需求,但针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跨境电商对传统外贸的渗透逐步加深,因此课程体系需要凸显语言为本,能力优先的特色。一方面,要凸显英语语言的优势,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掌握语言技巧,熟练运用英语完成国际贸易各环节的交际任务。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要分解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专项训练,同时也要进行综合实训,做到语言学习不断线不偏科。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跨境业务技巧的培训,开设满足企业要求、符合岗位设置的课程内容,并引入仿真实训软件,开展校内外实训,帮助学生走入职场环境,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再次,课程体系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政策法规。当前,“一带一路”项目的进一步拓展,给商务英语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开设与之相关的跨文化交際、文化概况、会展服务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商务文化、国家概况、文化禁忌、社交礼仪等知识。
此外,在行业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现在比较活跃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中小型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企业或者工贸一体化的公司;外贸业务的方式也主要通过电商平台来开展;在劳动组织上小微企业一人多岗现象比较突出,要求外贸业务员要同时进行单证、跟单等操作,而大中型企业则分工明确,将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与客服、文案设计、图片处理等进行了细分;此外,外贸从业人员要开拓海外市场,开发海外客户,工作时间受客户所在国时差影响,入行前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企业培养的时间跨度较长,因此企业在人员招聘中除了重视应聘人员的英语听说的运用能力、函电撰写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更强调应聘人员的认真负责、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
基于此,针对语言能力培养,建议开设商务英语精读、听力、口语课程;针对外贸业务能力培养建议开设外贸函电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商务英语翻译、涉外商务谈判等课程,针对跨境电商运营、客服能力建议开设跨境电商英语、跨境电商操作实务、PS制图入门等课程。这样将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方向、专业选修融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基本符合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建议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考核手段方面尝试改革。
首先,在教学资源的教材选择应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强调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学习资源应以多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料的形式进行展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学习资源,录制微课视频,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空间课程实训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高处理涉外企事业单位跨境贸易、生产管理、国际采购、商贸服务外包的一线岗位业务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专业必修课中的语言基础课程建议采用全英文教学,主要选择小组学习法、互动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专业必修课中的非语言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互选课建议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ISAS教学法、情景模拟、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以及空间、模拟仿真实训、全英语与双语等教学手段。
最后在考核手段方面,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模式,完善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为考核形式。在考核内容上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在考核时间上以“过程考核”为主,在考核方法上突出“工学结合”、以“项目作业”为主,第三方考核加校本考核相结合,并融入专业技能测试。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色,跨学科的商务英语专业又有着复合型的专业特点。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必须确立科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完善的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以职业作为构建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紧紧围繞培养和提升学生从事国际商务、的职业能力,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基本要求,构建包含校内实训、社会实践与企业顶岗实习三个维度,实行课堂、学校与企业三个课堂联动的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技能培养由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熟练递进,使学生角色由校园人到准职业人、再到职业人转换发展,从而实现本专业培养“外语能力+涉外服务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获得社会认可,真正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