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与传播研究
2019-11-16黄云祥
黄云祥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各国的饮食文化逐渐融合。本文针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发展的趋势,归纳和整理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与传播的现状。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相应的对策,以提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效果,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一、绪论
美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在全球化之下,除了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问题,文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焦点。全球化的深入以经济发展为开端,从而带动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相互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是潜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力量之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汪明峰,2019)。从古至今,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留学、艺术活动(展会、会议、巡演)、学术交流、经济活动、移居等。在这些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过程中,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对各国国家形象的维护与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一定影响,也为文化传播理论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若按照本民族的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往往会产生交际障碍,进而发生交际摩擦,国家之间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冲突,甚至爆发战争等更大的国际问题(宋隽,2017)。
为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形成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人们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中找寻促进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的方法。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是双向的,这种冲撞与融合是动态的,自开始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彼此相互交融、互动,共同推进世界饮食文化的发展(翁乃群,2011)。通过对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饮食特点,在跨文化工作、生活交流时实现良好的沟通,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弘扬本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促进本国饮食文化的改进与发展。
二、中西饮食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及传播现状
(一)中西饮食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
传统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形式主要包含了5个方面:商品贸易与展示、国际间往来人员的言传身教、开办异域餐厅、专业著述和学校教育、影视和文学作品。本文具体分析几个西方国家与中国饮食文化相融合的因素,主要包括:餐具、原料、烹饪方法、对味道或营养的关注和饮食习惯等。饮食交流形式与传播因素如表1所示。
表1:饮食交流形式与传播因素
资料来源:本研究归纳整理
第一,商品贸易与展示。早期近代世界商品贸易蓬勃发展,其中,亚洲主要出口香料、茶叶、纺织品等;美洲则主要出口咖啡、烟草、蔗糖等。亚洲是生产香料的重要源地,香料也是因为全球化而成为世界的食品,早在其他食品能承受昂贵的长途运输费用之前,香料就已散播到世界各地(施诚,2017)。1851年,英国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地的商品在这里展示,其中不乏世界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
第二,国际间往来人员言传身教。往来人员群体众多,有外交使节、传教士、留学生、商人、旅行家及其他人员,他们推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例如,荣振华的《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记载了有920位传教士。他们在中国传教的过程中推广了西方文化,以及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翻译中国典籍、著述等,如《海外传教士书简集》等,向西方社会多方面地介绍中国,其中包括中国的食材、菜系及其烹饪方法、饮食习俗等。此外,中国到西方国家的学者、外交使节、留学生等也有一些著述和相关介绍,如清代张德彝的《随使英俄记》,季羡林《禅与东方文化》等。
第三,开办异域餐厅。这是用最直接的方式传播中西方饮食文化。自清代以来大批移民海外的中国人在华人地区开办很多中式餐厅。战乱、自然灾害,为生计使中国人来到世界各地,在异国他乡仍旧有华人的餐饮市场,移民者为了立足异国,有人选择开办中餐厅,制作家乡味道,直接或间接地传播了中国饮食文化。而西餐馆、西式饭店则是西方殖民者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打通了中国的通商口岸,西式餐厅最初服务于外国侨民,后来才逐渐加入中国餐饮市场。当时,在北京,法国人开有北京饭店、三星饭店、宝昌饭店,上海开有和平饭店、一品香番菜馆、红旗饭店等西式饭店,更进一步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的饮食文化,从西式餐品到饮食礼仪等,
第四,专业著述和学校教育。此时,除西方人撰写《东食西渐》等著述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人的专业著述,如梁实秋《雅舍谈吃》、周作人《知堂谈吃》,这些著作构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阅读盛宴。此外,由西方社会组织和中国官方开办的新式学校教育也刺激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传播。如1911年建立的金陵女子大学,当时中国的学生通常要参加“家政”课程,课程中涉及西方的营养学的内容,同时也有关于营养学的相关教材。
第五,影视和文学作品。在影视作品中,如《朱莉与朱莉亚》(法国美食题材电影)、《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美食题材纪录片)等,这些饮食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为观者呈现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推广了饮食文,也将饮食文化资源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了。传统的饮食文化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对饮食文化的传播也有重要的意义。比如黄玉雪在小说《华女阿五》中,对中国的饮食和风土人情进行了全方面的描绘,极具中国风情。再比如华裔作家雷庭招的小说《吃碗茶》,其中对茶的进行了深入的描写,折射出了中国茶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丰富的内涵。
(二)中西饮食文化融合的现状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至今已出现一些融合的实体。本文选取了中国与西方5个国家在餐具、原料、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4个方面中的饮食文化的融合。中国与西方5个国家在餐具的使用上普遍使用勺子、碗、碟子等,唯一不同的是中国人使用的筷子,由于中餐及日料在西方国家的传播,筷子渐渐地进入了西方国家;在原料的使用上以本国特产为主,烹饪方法相通的是以酿造、煎、烤;饮食习惯则不尽相同,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