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房企管理培训生选拔培养研究
2019-11-16赵辉
赵辉
当前,房地产产业可以说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房企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房企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等方面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内部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长久的稳定。因此为了提升房地产企业的人才造血功能,保证其稳定发展,应当对于企业的管培生选拔培养进行研究。本文对当前百强房地产企业管理培训生的选拔培养进行了研究,供参考。
一、引言
管理培训生(Management Trainee)是一个外来术语,在外企里一般是“以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选拔项目。我国一些房地产企业也引进并采用了管理培训生计划。自1998年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走过了高增长高回报的“黄金十年”和中增长分化加剧的“白银十年”。当前,房地产企业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多元化发展和转型的也在加速。在这一趋势下,房地产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各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但是,当前部分房地产企业没有充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与考评认证工作,机制并不完善,导致了员工无法持续成长,人才流失严重,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当前百强房企管培生选拔培养现状
据调查,当前80%以上的百强房地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管培生选拔培养项目,管培生项目为这些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和企业规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房地产企业进行管培生选拔培养工作中,有做的好的,比如某房企的“新动力”项目,该项目自2000年开始实施,现已成为地产管培生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品牌。“新动力”的成功在于:1.清晰的培养定位,即:培养善经营、懂管理、专业知识过硬、不断超越自我的职业经理人。2.培训的系统性,除了集中培训外,公司给每位“新动力”成员安排了轮岗、配备导师和两年后工作轮换的机会,以及定期开展的测评和绩效评估。3.“新动力”的培养与该公司的优才TPP/MPP/LPP培养项目形成了有效衔接,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有效通道。
但是从百强房企管培生培养的总体上看,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有:管培生项目培养目标不清晰,内部轮岗等培养安排执行不畅,培养体系中缺乏相应的考评认证机制,对企业内部原有人员造成的冲击等。经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首先,企业的人才战略不清晰,对于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其次,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人才培育体系。主要表现在:人才定义模糊;人才选拔标准过于简单;人才培训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行为,对员工的发展未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人才培养未形成闭环,在一定的周期内,未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对管培生的成长进行评估。因此,应当对各企业管培生选拔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从而搭建符合企业战略及实际情况的管培生选拔培养体系。
三、管理培训生选拔培训的策略
(一)做好人才定义与选拔
人才定义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人才战略,明确企业管培生等各类人才定义,并界定人才标准。为提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需要建立人才分层管理体系,为人才选拔、培养、职业发展等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人才选拔标准是关键。人才选拔就是在人才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人员队伍情况,设定一系列的选拔评估方案,并根据方案选出优秀人员进入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在管培生的选拔标准中,除了考虑候选人的智能、人格、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还需兼顾逆商、职业倾向、行为风格等维度,因此,除了通过毕业院校档次、学习成绩、实习成果、职业规划等考察外,还应结合单一或多种方法组合的测评工具。集团型企业应及时建立本企业的管培生选拔模型。
(二)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完善的培训体系对管培生培养发展至关重要。应根据各类人才标准和培养目标,来针对性的设计各类人才的培养方案,并有效衔接。应届毕业生的管培生是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应充分遵循“721”的培训法则,即10%的课堂培训,帮助应届毕业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和企业人的转化;20%的培训设计为轮岗或主题任务等,帮助提升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及业务知识储备等;70%的培训设计为在岗历练,提升其业务能力。在后续的中阶段培养中,培训过程中应遵循“分层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职位、不同等级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考核。考虑到管培生5年以上的成才率,百强房企必须制定相应的中高阶人才发展项目,将符合标准的优秀管培生纳入培养池。
(三)完善人才认证,形成闭环
人才认证就是综合运用测评类、积分类、绩效类等方式,选取合适的认证工具,对各级人才在培养期内的成长进行评估。在对管培生的人力资源政策中,人才认证结果应与管培生的晋升、福利待遇进行紧密连接,使员工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加努力地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人才认证是对前期培养过程的总结归纳,也是下一阶段培养计划的开端。
四、结语
企业要认识到管培生选拔与培养的重要性,对管培生培养进行明确的定位,有效搭建管培生培养体系,并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发展通道,从而为企业发展起到充足的人才助力作用。(作者单位:南京临江老城改造建设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