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本视角下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研究

2019-11-16王茜雯刘娜段茹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子女家庭职业

王茜雯 刘娜 段茹津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原因除了外在的行业市场外,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来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在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庭、学校这两大场所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家庭、学校这两大文化因子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文化资本;大学生;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88-03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供需严重不平衡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这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而走上考研道路,企图以此缓解

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然而,在这种“外有强敌”的严峻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却仍然“内有隐患”,许多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就更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对自己职业选择的看法、信念和理想,它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一个标准,体现了学生在职业选择时

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选择从事某个职业是建立在他自身的择业观基础之上,它决定了一个人职业选择的标准以及职业行为与感受,影响着一个人对该职业的坚持性。因此,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大学生本

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从大学生内部因素出发探讨大学生的择业观。国内学者大多通过调查和分析市场职业需求和高等教育质量两大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更偏向于从家庭、社会、学校出发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近几年,也有相关学者从心理资本来研究大学生的择业观,试图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内部的心理

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

从文化资本这一视野系统地研究大学生择业观,国内外的

研究比较少,为了丰富已有研究,本研究将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文化资本这一角度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现状。文化资本是指个人和家庭掌握的与经济资源(经济资本)、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同等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布迪厄在文化再生产理论中提出的概念。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样,也可以投资于各种市场并获取相应的回报。本研究采取布迪厄对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客观化、制度化的三种分类方式,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相当于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一种“投资”,家庭与学校的文化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它们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作用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观念,从而在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上发挥不同程度的效力。

大学生所接触的文化多样复杂,综合起来研究比较困难且

容易造成对某一场域文化的疏漏。本研究主要从家庭、学校这两大文化场域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从而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

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不理性的择业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树立自己的择业观时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择业观具有功利性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十分注重薪资待遇,把这看成自己是否选择某一职业的先决条件之一,这种利益导向的择业观

念容易使大学生忽视职业其他方面的价值以及职业对自身条件和特征的适切性。学生在择业方向上更偏重于那些像国企等比较稳定的工作,而灵活多变的外企和具有风险与挑战的创业,较少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限制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的灵活

性与变通性。此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倾向明显偏向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价值,缺乏社会责任的担当。

(二)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缺少的不是职业知识,而是职业能力;大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却疏于对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学校里更多学习的是理论层面上的知识,缺少职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大学生很难在日后择业时顺利地将所学知识与所选职业接轨。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的问题,一多半的学生到了大四才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在还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匆地进行择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后对职业满意度不高,职业胜任感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三)择业自主性较低,专业依赖性强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总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朋友以及老师,少部分学生认为择业主要靠自己完成,总体来看大学生择业自主性不高,求职独立性不强。这种不端正的择业观既体现出大学生对未来求职的不自信,又体现出其明显的择业依

赖心理。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时还是会向自己的专业倾斜,希望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挂钩。可见,当今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依赖性比较强。

三、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

当下,大学生不适宜的择业观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严重困

扰。通过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对比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其家庭文化、学校文化,本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关系紧密。家庭与学校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接触最为密切的两大场所。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因此,探讨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家庭文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并成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家庭文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具有漫长性、持续性和直接性的特点,其影响一直伴随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根据布迪厄对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客观化、制度化的三种分类方式,与之对应,本研究将家庭文化资本分为三种形态,包括家庭文化的制度形态、消费形态和经验形态。

消费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是指家庭文化资源的多寡和质量,它往往与家庭的经济资本挂钩。家庭是子女最早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场所,也是对子女价值观影响效果最大的场所。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有可能为子女提供更为丰富而优质的文化资源。在消费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中,家庭文化资源的占有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重要因素。家庭文化资源制约着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社会阶层高的家庭往往能够为子女提供更为丰富和先

进的文化资源,从而使他们掌握丰富的职业信息;而文化资源匮乏的家庭,无法为子女提供丰富多元的职业信息,子女就缺少了从家庭获得理性择业观的这条重要途径。因此,家庭文化资源的多寡制约着大学生择业观的树立,从而起着代际传递的作用。

制度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指几代家庭成员凭借自己的能力积累下来的“资格条件”,包括家庭成员的职业、学历、资历等。绝大多数家长在子女进行职业选择时起到了重要的干预作用,并且对子女提出了明确的职业要求。由于择业自主性不强,子女也更倾向于听取家长的意见,向家长期待的就业单位倾斜。从这种以职业选择为中介的家长—子女互动模式中可以看出,家长的决策和干涉在子女择业过程中甚至比择业的主体——子女更占有主导和优势地位。父母的职业会对子女的择业观造成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他们通过自己的职业为子女提供对各种职业的预判。此外,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推崇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他们的子女通过家庭这一场域获得社会主流文化的机会更多。而对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子女来说,从父母身上获得优质的文化资源不容易实现。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父母会带给子女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作用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在择业时对父母所传递的文化产生倾斜,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择业观。

经验形态的文化资本是指家庭成员彼此之间长时间形成的文化氛围,其中蕴含着各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在经验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中,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择业

观的重要因素。教养方式是一个家庭中亲子相处的文化,它并不直接影响子女的择业观,而是通过影响子女对父辈文化的吸收程度进而发挥干预大学生择业观形成的作用,因此它对大学生择

业观的形成具有间接性的作用。教养方式是权威型的家庭,父辈的文化特征以及职业价值观念对子女的职业观念影响程度深,子女往往对于父母的经验持完全借鉴的态度,子女更倾向于无条件地接受老一辈人的职业价值灌输;而在相对民主的家庭里,子女会把家长的职业建议看作一个参照,他们在职业选择上体现出独立性、灵活性的特点。

(二)学校文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除了最具影响的家庭文化之外,学校文化对大学生的择业

观也有重要影响。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使各个学校独有特色。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受着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文化以各种形式直接影

响着学生的择业观。

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课程中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因素影响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大学是除了家庭之外学生第二大接触职业信息的场所,也是学生获得系统职业讯息和树立正确择业观所必不可少的渠道。但研究发现,近68.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对学生职业上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整体结构来看,其内容十分丰富,并且整个过程贯穿大学生涯的全过程,体现出全程性、循序渐进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园学习生活向社会工作生涯

过渡,这也是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胜任力上明显高于他国大

学毕业生的重要因素。当下大学生突出的问题是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薄弱,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四才“临阵磨枪”,开始进行职業规划,导致在择业时茫然无措,随意性较大。除此之外,大学的校风校训、课外活动、地理位置以及校园环境等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发挥着不同的文化效用。例如,师范类院校的校训往往和“教书育人”有关,大部分课外活动都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而校园环境往往是儒雅的,这些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特定的文化体验——教师文化,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也会更具有教师这一职业倾向性。因此,学校文化在大学生的择业倾向中更多地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四、改善大学生择业观的措施

(一)创造合理、丰富的家庭文化

在大学生所接触的所有文化当中,家庭文化对大学生择

业观的影响程度最大。若想使家庭文化在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由于家庭文化资源制约着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因此,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为子女创造合理、先进的文化。家长要为子女提供各种接触优秀文化的机会,同时要引导孩子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形成自己的择业观。其

次,由于家庭成员的文化特征和职业价值对大学生职业选择

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家庭成员在给予子女职业建议之前应该反思自己所在家庭的文化是否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家长要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特征和职业价值观念来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对其进行指导教

育,不要把消极的职业文化传递给孩子。最后,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所以家长既不能

让子女过于依赖自己的价值观念,也不能对子女的职业选择完

全放任不管。此外,家长在给予孩子择业建议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自主择业,让他们自己做职业选择的主人。家庭文化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从出生开始就奠定了基础,民主型的家庭最利于大

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择业观。作为学生家长,面对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家长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分析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孩子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孩子的特长,鼓励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培养孩子面对职业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挫折的优良品质,使孩子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构建完善、适宜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完善和丰富学校文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择业最大的考验之一就是完全缺少实习经验,对所期待职业根本没有实践认知,从而也无法考量这项工作适合自己与否。所以学校要给予大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他们实习经历的填充,从而减少他们日后择业时的迷茫。学校必须创造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择业意向以及职业诉求了解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把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同步。有研究者认为,素质拓展训练营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方式,其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团队精神、择业心理、人际交往等训练,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高校应重点建设素质拓展训练营。同时注重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将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市场模式,开设视频课程和系列讲座,通过增加课程信息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择业观的树立上具有导向和渗透功能,同时,学校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好的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职业价值取向;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单调和不足。

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其就业的前提,影响着大学生职业选择

的标准以及职业行为与职业感受和对该职业的坚持性。对我国国内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成为大学生就

业难的瓶颈。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在大学生择业这一环节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好的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对营造良好的就业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改进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促进这两大文化因子在大學生择业观上产生积极作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缓解其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平.大学生择业观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21-22.

[2]Bourdieu, Pierre.1984.“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R.Nice, trans.).

[3]何平.试论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J].学习与探索,2002(4):30-31.

[4]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7-70.

[5]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15):1-10.

[6]Career Services-Cornell University. Welcome to Cornell

Career[EB/OL].(2009-5-28)[2019-03-27].http://www.career.cornell.org.

[7]罗德明.构建“全程分段、同步配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5).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子女家庭职业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我爱的职业
恋练有词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