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思维”与“场景写作”
2019-11-16成卓华
摘 要:中国的传统戏剧作为一个综合艺术,表演是它的主要目的,中国传统戏剧创作思维主要是要求剧本写作能够为表演提供相应的空间发展。从我国近现代的戏剧创作思维来看,我国的戏剧在对西方的戏剧进行着模仿,衡量戏剧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写实和程式的对立,在我国的话剧发展的过程中,并没能对剧作和表演互动式的创作的优势进行很好的借鉴。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创作思维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讨论了创作思维在今天的影响。
关键词:表演程式;场景写作;传统戏剧;创作思维
作者简介:成卓华,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1
引言:
在20世纪的时候,不同于我国传统戏剧方式的是,西方的戏剧中出现了“场景写作”的写作方式,我国在对传统的戏剧进行不断探索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提高对戏剧文学写作剧场意识的重视程度。中国传统戏剧的创作思维是要对戏剧文学的“程式思维”进行研究和探索,我们要结合“程式思维”与“场景写作”,要对优秀的戏剧创作思维进行学习,要明白对我国戏剧产生约束的原因,以此来对我国的戏剧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延续。
一、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思维
所谓的艺术思维,是指很多的艺术家对于戏剧创作产生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进行传统戏剧创作的时候,无论是从选材的利益还是戏剧结构的布局,以及对人物的情节的创作,都是需要创作的人对这些细节进行不断的探索,将更好的戏剧形式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大家[1]。不同的戏剧的形式是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思维方式的,哪怕是对于戏剧中的话剧、歌剧,以及舞剧都是有着不同的戏曲思维。不同的戏曲的创作形式和创作的动机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在戏曲的创作过程中,创作的思维主要是提高对人物进行分析,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创作的艺术家来进行创作,或者是兴趣的所在,或者是情感的表达,又或者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感悟,将这些想法都通过戏剧来进行表达。
戏剧的创作形式和平时的小说电影或者是电视剧都是不一样的,主要的不相同地方是我们的戏剧和戏曲是需要对人物形象进行更加鲜明的刻画,需要把戏曲中的人物同剧以及诗的特点进行结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戏曲的创作者不仅要具有对戏剧的了解,同时也要对诗有一个学习的程度,这也就是意味着,戏剧的创作者要从诗人的角度对历史的故事进行观察,对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要选择合适的题材来发现诗的感情和剧的人物动作。
二、传统戏剧不同的创作思维具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
戏剧的结构不单单是依据剧的结构或者是诗的结构,而是要将诗和剧的结构进行结合,如果创作者仅仅使用基础的戏剧的结构方法,写出的戏曲的剧本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戏剧的创作结构,应该有外部的结构同时也具有内部的结构,在戏剧的结构中既有延续的传统戏剧结构也要有创新和改变[2]。对于戏曲的结构来说,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剧核和诗核的良好结合,这种良好的结合不是将剧核和诗核进行混合,也不是指剧核和诗核之间的巧合,而是有一种自然的有机的结合。
这种剧核是指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有一些比较特定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例如在《牡丹亭》中的寻梦,寻这个字就是最佳的选择,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当时的情感,也刻画出了动作的细节。这种剧核和诗核的结合,对于戏曲和戏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使戏曲和戏剧更加吸引观众,同时也能够增加戏曲或者是戏剧的魅力。这样一来,我们的戏剧创作就会变得更加吸引观众,同时也会使我国传统的戏剧具有更长的生命力。
三、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的意義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戏剧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我国从20世纪初期开始,很多的戏剧种类都是来源于西方的文化,我们吸取了很多的西方文化,为了创作出更多的新型艺术,我国戏剧的发展首先是要对我们的传统内容进行肯定,学习新的内容,获取更新的生命力[3]。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曾经将戏剧作为封建社会文化否弃,但是到今天,我们要从尊重艺术的角度去考虑我们的传统戏剧文化,同时更要从现代的艺术文化角度对戏剧进行创新,将戏剧和我们的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将戏剧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整理,戏剧的创作者更应该思考戏剧“程式”的自身内部所存在着的问题,思考进行创作的思维优势和如何为传统戏剧的发展创造能量。
结束语:
结合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不论是我国的传统话剧的文学,还是我国的表演艺术的形式创作,都是需要对戏剧创作表演的“程式思维”和“场景写作”进行相应的布局。我国的传统戏剧中的“程式思维”的创作过程是需要结合实际,对程式的规律以及节奏的规律进行遵循,但是,也需要对相应的结构思维进行不断地变化和创新,来达到更好的戏剧作品。我们在对传统的戏剧创作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的时候,也要进行实践和创作,这样才能为中国的传统戏剧创作出适合我国发展形势的戏剧作品。
参考文献:
[1]董卉川.论中国现代诗剧的艺术张力[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周珉佳.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D].吉林大学,2015.
[3]王雪敏.徐晓钟戏剧艺术论[D].广西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