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诚信缺失问题与培养策略
2019-11-16王高巍
王高巍
摘 要:当今青少年一代耳濡目染着良莠不齐的社会风气,不乏诚信缺失现象发生。而培养青少年诚信意识工作是一门系统工程,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密切配合与不懈努力。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使传统社会价值体系遭受到了冲击,学校固有的培育模式面临着考验,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观念也在扭曲,这周遭的一切均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诚信的树立。
关键词:青少年;诚信;培养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且对青少年来说,既是不可或缺的高贵品质,又是指引为人处世、养成良好道德的重要罗盘。故诚信品质不论就初中生个人还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而言,其重要地位和影响不言而喻。而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条向初中生灌输诚信观念的不二途径。若要取得积极的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就必须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穿和渗透。
一、青少年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代青少年诚信缺失现象在校园中尤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平常不专心听课,到考试时就想蒙混过关,使尽浑身解数想出作弊招数来对付监考老师,应付考试;擅自改分数,用假成绩欺骗家长。更有甚者,越过家长,冒充家长签署各种汇报单,欺骗老师和班主任;捏造谎言,冠学校为由,骗家长财物,用于私人消费;虚造家庭事故,骗取批假,以致能逃学玩乐,而荒废了学业;敢违纪却不敢面对,犯错不敢承认,乐于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搪塞、隐盖,等等。该些列举仅是青少年在校园中普遍发生的诚信问题,而诚信缺失已经对我国青少年的良好人格品质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单是家庭和学校,还有社会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二、青少年诚信缺失的缘由
1.教育自身存在的漏洞。
学生有错不认,知错不改,淡定地撒谎、欺骗等,这些问题虽然体现在了他们身上,但是这是不是也折射出教育根源存在漏洞呢?我们若真心希望学生接受并良好继承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讲诚信,那么教育本身就应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在教育中,如果学校是“两面派”作风,表面浩浩荡荡向学生宣扬诚信理论,而实际上却为了应付各种上级检查要求学生配合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事,试问,学校有何种理由要求学生讲究诚信?学生固然是不服的,故有学生问道:“学校教导我们要诚信,为何又要我们说假话呢?”
2.社会氛围和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消极的市场经济影响,使得制假风气分外盛行,学生的诚信意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初中生对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认知,因此易评判错误和被误导,产生对社会偏颇的态度,甚至引发对社会的信任危机。青少年心灵纯洁无邪,家长的不良和不当的素质也潜移默化地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的贪欲、欺瞒等陋习的形成一部分原因便是源自错误的家教模式。
三、培养青少年诚信的途径
1.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在信息化社会,市民们自由地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肆意转发,各抒己见。但是总体而言,大份额的社会舆论还是来自媒体的影响。假若媒体只为博关注而丧失责任感,丢弃真、善、美,那么涌向大众的将是一股泛滥的思潮。媒体作为社会舆论主要方,当肩负责任感和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和健康的、有利于培养其良好诚信品质的公共氛围。而官方则要给与媒体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带领众媒体迈向正确的舆论道路。青少年一代是国家民族的希望,社会定好正确的主基调,相信青少年诚信缺失的问题会得到改善。
2.校园强有力的诚信教育。
学校,是青少年诚信品质形成的重要场所。而教师,是学生积极学习及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自身先诚信为人,诚信做事,而后诚信育人,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对于不诚实、弄虚作假的教师当处以相应的惩罚,且应严格制定相关制度,避免同类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经常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課程,应重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对相应课程予以考核,这样就能同步引起学科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使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切实的育人目的。诚信要做到实践教育,所有学校都应当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类诚信教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和品质。
3.家长为青少年树立诚信模范。
身心尚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其文明习惯、道德风貌及三观的养成与家长的言传身教是不可分离的。殊不知,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日常成长都可能产生潜在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当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毋庸置疑,每个家庭的文化层次是不同的,虽不能苛求每个家庭教育具备理论阐述实践的能力,但是行动中体现出的道德诚信也同具影响力。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就应先做好了示范,切不可单方面地指责孩子。努力做到理论完美结合实践,同时配合学校的诚信教育。
四、结语
不可否认,青少年诚信意识的培养与形成是一项浩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构造出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教育、引导和提高青少年的诚信观念,培养他们的诚信人格。
参考文献:
[1]蓝庆华.青少年诚信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2,(05).
[2]李朝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探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