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之名,“变”之法,成全舞者梦

2019-11-16刘承志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孩子课堂

刘承志

回溯中国教育几千年的延续,糟粕与精华并存。磕磕绊绊的前行中,教育事业走到了今天。无论我们多么的心存厚望,我们都无法回避,更无须回避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一个学校里终归不会个个都是佼佼者。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厌学,率性而为,抵触对抗,甚而无端寻衅,扰乱秩序。进而我们惊呼,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如果我们不闻不问,任由蔓延和发展,损的就绝不简单是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形象,而是教育大局和国家未来。面对这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们责无旁贷,一定要量己之力,行教育者之实,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实现对他们的转化。因为在学校教育这个大舞台上,舞动的不应仅仅是能上名牌大学的精英,更应是所有孩子健康的人性修为。

以“爱”的名义,融化三冬坚冰

我们不该心安理得地妄谈“性善”抑或“性恶”这些陈词,因为如果理性地去想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必须负责地承认,后天的教育和影响才是罪魁。作为一个普通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追究谁或谁的责任。我只想,这样的学生现在就活跃在我们的班级里,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做?他们就如同历三冬之寒凝结而成的三尺之冰,坚硬而寒冷,弃之不顾,早晚就是伤人的利器。那么,就让我们以“爱”的名义,用心的温泉去暖化他们吧!只有这样,“二川融融”,才能见大地回春,一派祥和。

林崇德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你是否爱你的学生?答案从“非常爱”到“不爱”分五个等级,90%的老师都选择了“非常爱”这一项;然后又分别集中了这些老师的4000个学生,问他们感受到老师爱自己,答案也分为5个等级,结果却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爱”和“爱”。为什么我们倾心爱着的学生却认为我们不爱他们呢?是否我们爱的方式不妥,爱的不明不白,亦是否并没有真的爱,而是假借了爱的名义。在我的学生中,有过一个叫刘天明的孩子,我教他的时候,他读初二,一米七几的大个,坐在教室的最后排,课上要么昏昏欲睡,要么鸡飞狗跳,有时甚至不知去向。找他谈过,对他的情况,也发自内心的理解、体谅过,几番软硬兼施后,略有成效,他能做到的最好状态就是,上课不离开教室、不扰乱他人。其实,我知道,他已经很尽力了。每次看到他无比难受的坐在椅子上,每次必须交的试卷上都只潦草的写了只有他自己才认识的名字,我的内心是无助的。又一次的违纪之后,面对着他嬉皮笑脸的道歉,我无奈的和他约定,要不以后再上课的时候,练练写好自己的名字吧,长大以后,很多的时候要写自己名字的。是呀,一个人得会写自己的名字呀,就这样,每次的英语课,他偶尔还会鼓捣鼓捣别人,但更多的时候,是在那儿一遍一遍的写着自己的名字。若干年后,一个电话告诉我:“老师,我必须请你吃饭,我当村主任了,每次在文件上签下自己名字的时候,就会想起英语老师让我一遍一遍的写自己的名字。”他戏问我,是否当初知道他要在很多文件上签字。是呀,于他而言,英语是那么遥远,他眼前能做的、可做的、要做的事情做好了,也是收获。于我而言,那时那刻,无论我多么渴望及格率100%,都没有怨恨他、苛求他,只是为他寻了一件他能做的事,或许有无奈,更谈不上爱,但却因为这件事,让我悟得,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走出阴霾,沐浴阳光。当“爱”之本做到了,教育之路才会平坦,才会宽阔。

以“变”的思维,给其用武之地

素质教育,就是要走出传统,体现教育的本质。“变”的思维,既要考虑整个课堂模式转变,也要考虑组织形式不僵化,不呆板。经常改一改课堂的“游戏规则”,他们才不会厌倦,走回老路。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需要关爱的那部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天天有新意,节节有氛围,又何来学生在课堂里“魂不守舍”呢?“变”的思维,还要变在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上。如果单一地以考试考什么、我们学什么为指导,那么我们也就只剩下机械的“教书”了。当每日所面对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单调,想不产生问题又怎么可能呢?我想,问题的缘起始于兴趣缺失,而问题的消除也应缘于激活和保持兴趣。要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投入,让其每一天都能于快乐中产生无限向往。

倡导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参与若干活动之后,关注学生整个英语学习生涯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唯成绩论的教学理念。于学生而言,激发、保持兴趣远远比记忆单词重要,学习方法远远比背诵一段对话重要,文化意识远远比读懂一篇短文重要。进而在我的课堂上,真实的情境创设多了,死记硬背对话少了;视听原版资源多了,过度教授教材少了;提供展示平台的机会多了,教师一言堂少了。并且歌曲比赛、趣配音、情景剧等实践性的活动成为了常态。我的学生有这样的一个孩子,我教他三年级的时候,他在椅子上坐不了40分钟,写不成一个最简单的字,课上要么自己鼓捣,要么鼓捣别人,课下要么是他孤独的身影在操场上晃,要么是他在旁观他人游戏,他是众人眼中十足的“特殊学生”。一个下雨天,我教授第六单元story time,这是一篇故事教学,主要以Zoom和Zip摘苹果比赛为话题情境,训练本单元学过的数字单词,相对来说并容易。课堂过半,我偶然的一瞥,居然发现他在跟着同学们一起跟读。一股暖流,让我在课堂上频频偷偷的看了他一眼又一眼,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知道,这个孩子学得并不比其它孩子慢。综合展示环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了他一个简单的角色,同学们投我以诧异,我报之以鼓励。也许是我第一次听他说英语,又或许是我对他的迫切期望,他表现的完美极了,不光准确,语音、语调、节奏都堪称完美,表演结束后,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他羞涩而自豪的坐下后,眼睛里流露出的眼神,让我毕生难忘。自此之后,他成为了我最宠爱的学生,课上关爱最多的是他,课下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他。他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从一言不发,到具有语言天赋,从写反字到写英语短文,从问题孩子到正常学生,他可能就是花园里那株晚开的花,我很庆幸我参与了他成长的过程。每年教师节,他或者他父母如期而至的电话,对他对我都是无比幸福的事。

我们在呼吁家庭、社会进行反思的同时,更多的是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形成教育合力。素质教育是根源性的教育,是一個系统性的工程。如果我们都能各司其守,以谨严平和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对待工作,教育的最终影响力也就可以表现出来了。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孩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