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也应遵循科学原理
2019-11-16郭凯
郭凯
日前,《南阳日报》报道称水氢汽车“只需加水即可行驶”,引发质疑。新技术的提出者往往比较专业,拥有许多的资源,他们所提出的解释和成果,我们在缺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很难进行反驳。而且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是个守旧的人,是个被新世界抛弃的人,都希望自己是随着这个世界不断进步,拥抱新科技带来的奇迹,拥抱新的未来的人。但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必要试错与“骗局”完全不同,当新技术出现时,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用科学原理去分析真伪。
当我们在水氢汽车的报道中看到“只需要加水就能行驶”这一描述时,具备初中以上物理常识的读者都可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原理,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
可能有人要问了,理论不是在不断进步吗?为什么基础原理就不能被打破?我的回答是,基础理论确实有可能被打破,但理论上的创新,跟技术发明的创新,是由不同的人来做的。我们所说的“科技”,是由“科学”和“技术”两部分构成的,它们在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上,分别代表了哲学家的传统和技术工匠的传统,发展到现在,就是做基础科学的人和做技术工程的人。
我们不会认为身为技术发明家的瓦特、爱迪生能够做理论家牛顿、爱因斯坦的工作,也不会认为身处汽车能源、氢气制备等具体技术领域的专家,会像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理论物理学家那样,去重建物质深层结构模型。
科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取得今天的影响力,就在于它是高度分工的,各司其职的。一些人负责理论,提供理解世界的基本框架,而另一些人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进行实用技术更新。如果有人宣布,自己的某个发明,不但是天才般的实用技术创新,还打破了科学基础原理,那么很明显,他其实没有得到科学界任何一方的认可。
历史上最明显的类似案例,就是永动机的发明了。几个世纪里,所谓的永动机发明层出不穷,并且随着技术不断翻新,除了利用轮子外,还有利用浮力、毛细作用、电磁力等各种方法做的永动机,然而无一成功。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理论学家们开始论证,为什么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19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在大量实践检验和理论计算基础上,得出了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自然界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和不变,不可能憑空生成和消失。基础科学限定了永动机这一技术发明的天花板,只要这一基础理论不被打破,永动机就不可能造出来的,西方各国的专利局纷纷开始停止审查与永动机有关的专利申请。
如果说,在能量守恒定律诞生之前,技术工匠们制造永动机的努力,是在用实际案例探寻各种可能,那么在定律诞生并被验证多年之后,还在进行尝试,那就只可能是以下其中之一了:制作者缺乏基本的理论基础,这是一个骗局,或者,制造人只是想做一个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