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精神

2019-11-16潘妍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古雅炮制西药

潘妍

白芷、细辛……黄芪、天麻、何首乌……我闭上眼,吸了一口气,仿佛能闻见古雅的名字中传来的独特药香。

它们都是中药,但中药并不都有古雅的名称。许多中药平凡得让人以为不是药材。

在我看来,中药的伟大之处,有相当一部分在于其平凡。西药是受过高级医疗教育者的专属;它们复杂的药性只有医生敢调遣。但在中国有哪位老母亲没给受凉的孙儿煮过生姜水呢?又有多少不识字的母亲,用烫海带腌白糖治疗咽痛的孩子?“性温、益气补血”的黑米,“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茶,从广义上说都是中药的一部分,它们充满着平凡的气息。中药不仅用来治病,更融入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常常又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它是衍生在民间的文化。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中国精神。

除普遍性不同以外,西药与中药的另一种差异在于治疗角度。西药多用于治疗外来疾病的侵入;中药却更善于人体内部的调理。中药主用于调和体内寒热紊乱、调养病后的虚弱之症,将中华民族的和谐之道贯彻在医病施药中。比起西药的消灭病症,中药更倾向于增强免疫机能,使人体自行祛病、寒热平衡,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中庸调和的中国传统精神。

但中药精神远不止于平凡温柔。事实上,关于中药的故事,多与侠义有关。例如东阿阿胶的传说——从未出过远门的姑娘,为了挽救乡亲的生命,孤身一人去斩杀凶猛胜虎的黑驴,又如孙思邈治疗穷苦农民耳上的冻疮,以祛寒湿的中药为馅,包成耳状食物,称为“娇耳”,即是餃子,大锅熬煮,人人等量,不取分文,不仅仅体现悬壶济世的仁心,更有挑战冷漠势力的人性和等级制度社会的侠骨。中药代表着施用它的医者精神和侠肝义胆的中国传统精神。

中国精神在中药上得到了传承,但如今这种传承面临着无人延续的窘境。前两年,由统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可以得知,许多巧妙绝伦的技艺正濒临失传。举国上下,中药炮制大师级传承人竟只剩下四人。虽然药材炮制只是中药的一部分,但这反映出文化传承的现实问题。一种技艺,如果不被需要和使用,终究只能被埋在过去的灰烬里。中药学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什么让中药炮制造成少人问津呢?心焦的患者和家属本来就有从众看西医的心理,且中药药效不能立竿见影,被放弃是在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中药药效和价格可能会比西药更具优势。我认为,人们应该多了解中药的奥妙,认识其价值,乃至一切传统文化的价值。

西药纯度高,疗效毋庸置疑,但我对中药总有些眷恋感。也许是同源于华夏大地的亲近;也许是妈妈用天麻炖母鸡为我“补脑”时眼中的期许,那种阿莫西林之类药物给不了的熨帖和温情。我爱着这些形状奇特的药材,爱着它们苦涩的药汁,爱着平凡质朴的山药、鳝鱼,爱着冬日炉上的水汽,爱着中药文化里千百年来细水长流的仁义精神……

猜你喜欢

古雅炮制西药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古雅意韵华安玉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时光雕刻的古雅之美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