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
2019-11-16杨亮雷世鑫孙董平徐婕高蓉李红强
杨亮 雷世鑫 孙董平 徐婕 高蓉 李红强
摘 要:实验室建设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组成,且病理实验室是高等医学院校进行病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而安全观念及防护意识的缺乏将可能导致实验室感染、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影响生命安全及环境安全,更严重可危及全人类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开展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c)-0154-02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1]。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实验队伍日益庞大,但同时由于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各种实验室安全隐患也日益凸现[2]。如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号楼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发生投毒事件;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的一次实验课致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杆菌等[3]。这一系列频发的、严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警钟。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实验室的特殊性,学生实验及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可能致病的化学试剂及有潜在危险的操作环节等,所以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复杂,应高度重视。
1 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等医学院校由于病理实验教学、病理检验的特殊性,病理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化学危害、生物危害、物理危害。
1.1 化学危害
病理实验室有较多种类的化学试剂,二甲苯、甲醛、乙醇、盐酸、硝酸、硫酸、丙酮都是操作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品,这些化学试剂都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对眼睛、皮肤、上呼吸道、黏膜等组织器官造成较大损伤; 而且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部位的伤害; 更严重者可致畸、致癌[4]。
1.2 生物危害
实验室中的生物危害是指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5]。病理科生物危害主要来源于新鲜组织标本、组织细胞培养标本、胸腹水和宫颈刮片等体液标本、细胞学穿刺标本等。主要的感染途径:利器损伤造成创面接触污染;制片过程中摊烤片、组织细胞培养时产生气溶胶的吸入。未及时处理的细胞培养标本、盛放器皿、操作工具等对机体造成的二次感染。
1.3 物理危害
物理危害主要指的是机械操作、温度、噪音等因素带来的伤害。病理制片过程中,使用轮转式或滑动式切片机, 稍不注意,锋利的切片刀就会引起操作者的损伤和仪器的损坏。融蜡、摊片烤片时较高的温度也可造成人员的烫伤。
2 病理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2.1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病理学课程属于医学基础课,课程开设时间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掌握的实验操作安全的知识较少,容易出现试剂、仪器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安全隐患,甚至因为生物危害使操作者因感染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播散流行。
2.2 实验室人员操作不规范
实验室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能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实验教学或科研过程中麻痹大意,操作不规范。如不能规范使用化学试剂、不及时关闭仪器电源,不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3 规章制度不规范
规章制度不规范。实验室没有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使用制度、操作制度等,或有规章制度而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实验者操作不规范、闲杂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这种实验室内部安全管理混乱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也是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常见原因[6]。
3 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实验室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
3.1 加强对病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结合病理实验室的性质,制定病理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室学生守则、安全制度等具体措施,将生物安全教育贯彻到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生安全意识和医学专业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创造高标准的实验教学环境。同时也为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和保障。
3.2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实验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不当,思想不重视和没有责任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安全隐患的根源在于相关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知识不熟悉,对标准操作程序不了解。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识及其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实验室人员及实验室安全进行定期考核和随机抽查。
3.3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最近几年发生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表明,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势在必行。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过程[7]。教师应将安全教育整合到学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安全无小事”,树立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基本的科研素质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3.4 提高操作防范意识
为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对机体的伤害,病理实验室需要配置空气净化系统,如取材台要安装排风系统,制片室要安装通风橱。使用高效杀菌剂福尔马林固定新鮮的标本,不但能杀灭标本的病毒和细菌,而且利于病理制片,是病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保障因素。培养操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取材时戴防护口罩、手套。对于有传染性的标本,要固定充分后再取材。为避免伤及他人,制片使用后的废刀片要单独收集并处理。仪器使用后要切断电源,清洗干净。
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学实验室承担着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实验室的安全是学校工作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必须从教育入手,实验室人员和学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如何有效地通过教育带动整个学校甚至社会的安全大环境,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萍萍,崔言顺,刘美.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91-193.
[2] 杨怡姝,沈思嗣,王小利,等.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8-190.
[3] 潘越,吴林根.高校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4):119-122.
[4] 李志华,吴阿清,陈涛,等.应用本质安全管理,加强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预防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83-286.
[5] 夏朝霞.试论病理实验室的生物危害与生物安全管理[A].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6] 陈少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4):119-121.
[7] 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