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的影响与发展策略

2019-11-16李茵茵

青年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大数据

李茵茵

摘 要:大数据视角下,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呼之欲出。图书馆将在业务功能、技术体系、人员素质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大数据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资产。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创新图书馆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提供数据服务,深入信息化转型任务,实现服务数据化,为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常态服务。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应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发展驱动力、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具有人文精神的智慧图书馆。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服务;新一代图书馆系统

一、大数据视角下的图书馆

(一)大数据对图书馆业务功能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不但要积极收集、存储、建立大数据,将各种载体,即书、报、刊、音视频资源、数据库中的内容以知识为核心重新组合,建立信息化资源,成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相关业务部门,更要注重收集读者行为日志和工作人员行为日志等。例如,在读者使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收集读者的地理位置、进馆时间、搜索历史、搜索时间、浏览历史、借阅历史和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时间、内容、效率等大量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数据,共同组成图书馆的大数据,存储并共享大数据,为各种数据服务提供基础,建立一个无处不在主动、智能的图书馆服务环境,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大数据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应是功能强大的智能型服务。图书馆不仅要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纸型资源与电子资源互补共存,更要实现在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大数据的共享,注重挖掘知识,经过大量数据捕获、组织、分析和决策后做到知识服务,实现服务数据化。知识服务的前提是懂得处理大数据,这对数据分析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专业要求。图书馆的业务中心应从基础的资料查阅服务提升为数据加工和分析服务,以数据为中心开展采访、编目、服务等工作,将传统的编目进行外包或委托加工,业务重心转向数据的采集、规范、关联、审核、校验、揭示、挖掘以及系统的构建、运行和优化上来,以拓宽和深化图书馆的业务功能[1]。

未来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提供数据服务,深入信息化转型任务,实现服务数据化,为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常态服务。

(二)大数据对图书馆技术体系的影响

为了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笔者查阅了省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使用最多的管理系统为Libsys、ILAS和SULCMIS,它们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或Sybase作为数据库服务平台,可见当前图书馆仍主要采用关系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撑,并在此基础上使用web 2.0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技术支撑仍是数据库、系统和Web 2.0技术。笔者相信在大数据的冲击下,大数据技术将颠覆现在的主流,变革现在使用的管理系统,RFID和移动技术将在数据收集工作中承担大任,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也将朝web3.0和语义分析方向发展。最新调查显示,3个大数据技术Hadoop、BigData、NoSQL霸占了技術领域薪资最高的3个岗位,从榜单的数据来看,大数据无疑是硅谷最有价值产业之一[2]。笔者认为,大数据必然引发技术革新,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以NoSQL为代表的新型的数据库技术以及语义分析技术将组成图书馆新技术体系,引领图书馆走入智能服务时代。

(三)大数据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服务有了第一次质的飞跃,它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人为管理升级为自动化操作、计算机系统管理,大数据的冲击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相信其服务将迎来第二次飞跃。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掌握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外,将面临许多新型技术手段,如探索非结构化数据的业务流程再造,推进数据分析和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等,为资源加工与知识服务构建良好的数据支撑体系。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将迎接新的任务,他们要教授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从海量资源中提取关键性数据,进而获得知识。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据加工和分析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应懂得通过应用软件和服务更精确地捕捉用户行为和习惯。图书馆采编人员应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快速有效地评估出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且通过对读者平日使用资源日志及阅读偏好的收集,预测出读者最可能关注的热点和动态,为有效评估图书馆已有文献的质量和读者对未购买文献的需求提供数据支持。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掌握读者需解决的疑问,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和推送服务,在开发和报道文献资源方面进行学科化服务,在宣传和扩大图书馆的影响等方面争取更大的主动性。

二、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一)数据兴馆,从量变到质量同变

伴随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发展,经过数字图书馆多年的建设,图书馆的资源日趋丰富,多数图书馆已拥有大量的数据库、电子图书、各种音视频资源、机构库、特色资源等,这些资源范围广、品种多、类型广泛、总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快,为图书馆大数据提供了“量”的支持[3]。

(二)数据助管,从管理信息化到管理数据化

图书馆如何利用大数据,目前讨论最多的是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等方面,但这些大都局限在如何服务读者的方面。笔者认为,大数据可以对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提供很大帮助,如果说管理信息化是管理工作的一次飞跃,那么管理数据化将是管理工作的又一次飞跃。

(三)数据聚人,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

大数据的产生将促使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数据的相关业务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推动力,这些业务也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点和战略制高点,数据是一切业务的基础,业务是大量数据的价值体现[4]。

(四)智能服务,从资源整合到智慧传播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大数据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挑战传统的“真人”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