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9-11-16梁志媛
梁志媛
摘 要: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带动了高职院校的兴起,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面对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有效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对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供各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
一、高职教育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设计不符合学生岗位需求
在高职院校当前的实际教育课程设计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不一致,这就导致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无法激发出来。例如,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定位这一部分比较模糊,缺乏功能性指导。家长之所以会将孩子送到高职院校,就是为了让孩子学到工作技巧、具备工作能力,将来步入社会之后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课程设计脱离了岗位需求,学生会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有的高职院校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与认知不够准确、全面,长期下去,很有可能导致高职院校课程的设计出现技能掌握不全面等状况,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教育规范,并且,在高校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上也没有任何的提升效果。
另外,高职院校课程的实质内容和岗位需求之间存在十分严重的偏离现象,大部分的教育都是以理论教学为核心的,很少有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差,即便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很难落实到实际的应用中,严重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
高职院校課程编排可以说是教育的关键与基础,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那么高校教育课程就存在会较为严重的学科倾向性,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不仅如此,在教育课程的落实上,教师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与落后,教学方法也比较简单,在对某一知识点的传授上,缺乏设计。就算以实践教育传授的知识也较为片面,仅仅是围绕教材上的理论展开,缺乏创新性。我国的高校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学也是为提升学生分数进行的,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技能操作,也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育课程缺少特点
高职院校强调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高校一般会和企业合作,而该行为也意味着高职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跨界特征。很多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会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高校只有不停地对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和企业密切联系,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院校都实施了校企合作,但在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上表现为缺乏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呈现出来的形式和方法千篇一律。并且,高校教师没有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很多时候,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这样下来,高职院校会越发缺乏属于自己的特点,导致在社会的地位也不显著。我国的高职院校有着很多的本科定位,这样反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所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单一,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活。
二、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教育课程应体现出岗位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程都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这和本科院校有些许不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必须包含学科、知识、课程三个环节,从岗位基础再到能力的培养,最终深入到课程。高职院校课程教育必须要将实践性显露出来,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既是求证,也是学习的过程。
教育课程岗位核心能力的体现,必须要教师、专家、企业三者合作。院校以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对岗位核心能力需求的差异进行分析,看学生是否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并明确学生的核心岗位,从而渐渐精确到课程体系中来。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必须要满足精、细、强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工作能力。例如,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就必须在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加以定位,对星级较高的酒店管理与前台高级岗位等进行定位,从而使学生了解该工作的性质与作用。
(二)专业素质需和专业服务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教育课程的改革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专业素质与专业服务有机结合,从而很好地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最缺乏、也最提倡的人才类型。
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学生可以在公共选修课中提升自己的课外能力,如个人修养、艺术修养等。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育上,教师应该更重视学生的通用能力。实际的工作中,并不是说学生掌握了一门技术就可以了,而应该尽可能地将注意力放在通用能力上。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涉及到计算机的使用,公共基础计算机教学也是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的重点学科之一,学生可以学习到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熟练应用一些办公软件,从而满足工作的基本需求。专业模块的学生也可以将专业学习作为主要内容,把计算机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增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例如,对于鞋帽服装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多关注flash动面或者3D舞台效果等,这样一来,他们在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又和专业能力进行了密切联系。
(三)从多个层次开展实践课程
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还必须进行多层次的实践课程开发,从“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三个层面来开展,对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首先,学中做是指在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一边学习一边做,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对专业知识加以应用,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针对测绘专业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性质的测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准确测量,在进行指导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公差知识结合进来,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成效;针对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数据、参数进行计算,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其次,从做中学来展开实践。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教师请教,以免问题越堆越多。例如,当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花卉市场,让学生统计出花卉市场的运营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体会到实际的工作性质,培养其工作能力。
最后是探中学,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探索,从中获取知识,在毕业设计时,将主要的专业课程技术与知识点结合,以此来有效的实现知识点和技术技能的“连线成面”效果。
三、结语
在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上,课程必须体现出岗位核心能力,并且,高职院校要将专业素质和专业服务相结合,从多个层次来开展实践课程,以此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聂强.跨界与融合: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叶春林.探究实践导向的高职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83.
[3]王秀宇,王志刚.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7(14):312,314.
[4]潘琼.分析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C]//新教育时代,2015:1.
[5]邵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