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扇过的翅膀,构成了当下的我
2019-11-16沈嘉柯
沈嘉柯
我从小就挺宅,不爱跟其他孩子玩。从17岁那年开始,我在法律系的课堂上听到各种故事,其中很多让我瞠目结舌,这让我大学时写作很顺利。
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心理学杂志社,完全出于好奇。那时我并不知道,我打开了人间的潘多拉盒子,见到了深海才有的奇异斑斓。
当时,单位规定员工必须值夜班,接咨询热线电话。当然,夜晚回家不方便,单位会给50块钱的车费补助。好几个同事不乐意地说:“为什么不邀请社会义工参与呢?”领导回答:“社会义工根本没有相关知识,不像你们天天受熏陶,有基础。”但是当时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有几百块,所以谁也不乐意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不过,我之所以選择在这家杂志社工作,就是因为怀着对他人的好奇心。说不定有精彩故事呢!
就这样,在深夜,我开始跟各地许多千奇百怪的人谈心,各种你能够想象到的奇葩人士、边缘故事,应有尽有。有的故事,让你难过落泪;有的故事,让你愤怒。但这些情绪我都得控制好。一般我接到问题后,会按照电话咨询手册的标准回答来应对。应付不了的,请他们明天接着打。
后来我又当了半年记者,一会儿飞去北京采访,一会儿去小城市参加医学会议,一会儿去山村了解最底层人的生活。最终,我变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我去很多大学和知名企业做讲座,登台演讲浑然忘我,从不紧张,效果奇佳。我自己都想不到,当年我接热线电话的经历,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些我不喜欢的、厌烦的,甚至是我抗拒的人生阅历,一点点成就了我。不知不觉,功夫居然就上了身。
十年前我扇动翅膀,构成了当下的我。
我们在这世上,选择什么就成为什么。人被塑造,也自我塑造。做过的事情、涌出的念头,构成了此时此刻的我们,再走向下一步。
十年前,我是一个怀有好奇心的人,也是一个想要摆脱既定生活的人。我放弃了通过父亲找关系得来的工作;我放弃了一个网站的邀请,去了心理学杂志社,想搞清楚心中的各种困惑。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在的我。
人生可以规划,并且要努力,但不该死板僵硬地去执行,也不要拒绝尝试改变。遭遇失败,要能反思,然后站起来。
如今我很明确自己要什么,并且会朝着那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沿途还有惊喜和改变,我也会凝视它、思考它、审视它、选择它。荣耀声名、经济回报,都只是附属品,辅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生自由和内心满足。对此,我深信不疑。
十年过去了。时间的陈酿里,多少事,奔流如江河,总让人热泪盈眶。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颜,因为,今天,永远是你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此刻,永远是你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