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解决对策

2019-11-16鞠永琴

青年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心理疏导

鞠永琴

摘 要:当今社会,思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途径,其人文性、实践性是影响学生思想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式与发展环境,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与思政教育理念的滞后,成为制约德育目标全面落实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思政教育者应转变原有的教育活动形式,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特征,对思政教育规划进行全面调整,为学生积极道德观念的塑造提供更具体的引导教育,增强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素养。

关键词:心理疏导;认知观念;教育环境

一、引言

在思政教育全面改革落实阶段渗透人文关怀要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找准自身价值定位,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观念,同时也是从感性层面出发,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理解学生道德、思想表現的有效途径。思政教育者应立足于新时期大学生实际个体发展需求,平衡学生差异化思维认知与心理发展状态之间的矛盾,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端正价值观念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缺失人文关怀的现实原因

(一)价值主体地位被忽视

思政教育的影响是双向的,需要受教育主体与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化的教学需求与主观能动表现特征,教育者应尊重学生价值主体的地位,通过合理的沟通、教育、规划手段,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拓展思想、政治及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沟通渠道。然而,现阶段,教育者在进行思政实践教育阶段,往往过分注重权威性,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与价值理念的不同,学生通常处于教育客体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发展观念与主动性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阻碍,人文精神被忽视。

(二)个体价值定位不准确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一直是依照社会本位价值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认为社会整体的价值远高于个人发展价值,个体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服务,具体的教育内容不适合个体需求,对个人价值定位不明确。思政教育应平衡社会需求与个人实现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发展需求与价值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思想教育与正确的政治观念引导,将学生差异化思想发展需求与社会整体价值统一起来,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避免出现因整体利益与个人发展的矛盾而引发的价值虚无主义,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对自身价值定位。

(三)心理咨询、疏导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全面推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将关注重点放在整体教育任务的落实上,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盛行,将单一、机械的说教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对现代科技、理论、经济及政治等方面的新思潮、社会热点等关注度不高。教育规划从宏观角度出发,强调思政活动的形式、主题,却忽视了学生微观层面上的发展需求,活动流于形式,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部分浪费,而且学生的实践参与比例也达不到预期。同时,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就业及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更复杂、多样,学生群体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能力不高。而高校心理咨询、疏导机制的缺失,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部分发达国家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每一千名学生就需要学校配置一名专业心理疏导专家。而国内的心理疏导、咨询系统中,每名辅导教师面向的学生数量达到了五千名以上。一些高校的心理疏导机构形同虚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意识薄弱。

(四)侧重政治观念教育,忽视道德实践教育

思政教育的内容即包括政治观念、政治素养及社会认知等理论方面的内容,也涉及道德品质、价值理念等方面内容。现阶段,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具体工作过程中,更注重政治理论相关内容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为主要教育、宣传目标,对学生群体思想特征与品德修养的研究不深入,教育内容陈旧、单一。这种道德观念引导教育的缺失,一方面使得思政教育内容结构缺乏科学性,宣传效果与教育目标很难达到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却在道德品质发展方面缺乏有效的引导,其结果导致学生人格缺陷问题严重。例如,某高校学生为了测试熊的嗅觉、辨别能力,两次向熊泼洒硫酸,从侧面反映出当大大学生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缺乏人文素养。

三、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优化思政教育实践形式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监管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信息时代,学生接受信息与发表舆论的平台被拓宽,容易受复杂的网络舆论影响。同时,部分学生承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其情感变化、心理状态及思维认知等很难被掌握,思政教育的推行困难重重。针对该种情况,打造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阵地,提升高校心理疏导、调节机制的运行实效性,成为缓解学生负面状态、帮助学生疏导压力的重要路径。具体地,在心理教育、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同时打造线下专业疏导队伍与网络平台咨询服务系统,定期举办相关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心理异常情况。在网络平台上开设相关的心理、思政教育服务系统,教育者化身为倾听者与引导者,拓展互动渠道,避免因为面对面带来的紧张、焦躁、尴尬等情绪。

(二)树立正确的个体价值认知观念

为更好地发挥思政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导向作用,首先应该树立准确的人文关怀认知理念,在思政全过程教育中贯彻人文精神,积极发挥其在思想引导、价值导向及个人认知等方面的辅助教育作用。在具体的思政实践工作中,教育者不仅需要合理认识人文理念,将其作为实践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而且还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宣传工作,帮助受教育对象塑造正确的认知观念,对个体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发挥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体作用,合理反馈自身发展诉求。此外,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指导理念与自身的认知是相协调的,只有正确的观念支持,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将人本思想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育者应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学业、就业及生活方面的压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中,提升道德、品德方面的修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实现内外兼修的思政教育目标。

(三)打造具备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教育者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教师,才会给学生以好的教育。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者,才能提高施教的效果。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不断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当教师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確的价值观。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得到巩固,还要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提高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让学生有更高的人文素养。

(四)创建和谐的思政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就必然会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在塑造校园环境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环境的塑造力度,让大学生在校园中随处感受到人文关怀,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感受到同学的团结友爱。校园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结合体。自然环境优美,可以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让学生在绿色环境中生活,在书香环境中接受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在人文环境的塑造中,塑造浓重的文化软环境,让整个校园都充满了人文氛围,让大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五)在寻求共性发展路径的基础上突出个性教育原则

传统思政工作形式为了统一教育进度、更快速地完成宣传任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对理论内容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个体地位被忽视,使得教育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针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高校在推行新时期思政改革教育进程时,应立足于学生日常表现、品德修养、行为特征、性格发展、个人能力及职业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表现,在开展共性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个性化教学的内容,注重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差异性、阶段性与层次性,依照因材施教、因事制宜的原则,在掌握学生具体发展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共性发展目标与方案。在执行教育方案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特殊情况等内容,适当调整教育方案、形式,找准时机温和、有序、科学地开展思想引导、鼓励工作,为大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更具人文性的环境,为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规划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大力推广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是落实人本思想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尊重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具体表现。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个体价值被忽视及发展定位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教育者应在思政教育中创新融入人文关怀要素,从宏观角度找准思政工作现代化改革的方向,从微观层面出发,构建符合学生现实需求的疏导机制,转变对人文观念的认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人文理念。

参考文献:

[1]冯开甫,李小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表现形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2]李庆华,贾凯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3]陈华,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考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4]刘怡然.中国梦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理念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2017(17).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心理疏导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