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开封航运铸就空前繁荣

2019-11-16刘永加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汴河黄河

刘永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著名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开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岂不知这种繁荣的背后,全靠着发达的漕运业支撑。“东都三带”铸辉煌

开封作为北宋政府的首都,历经9帝168年,这正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宏,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开封。

当时的开封属于北方的平原城市,既有陆路之便,更是一个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城市,可以说是北方的一个水城,全国水路交通的一个巨大中心。据《宋史·食货志》载:“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太祖起兵间,有天下,惩唐季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以成强干弱枝之势,故于兵食为重。”显然,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的庞大水利网,使开封的水利交通空前发展起来,形成“天下之枢”的有利地位。

当时有个“东都三带”的说法,据北宋文学家范镇《东斋记事》载:当宋太祖正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割据两浙的吴越王钱俶,为了讨好宋廷,向宋称臣,谋求偏安。有一次,钱俶亲自到东京,向宋太祖进贡一条珍贵的“宝犀带”。赵匡胤看后,很风趣地对他说:“朕有三带,与此不同。”钱俶听后,未解其意恳求一见。赵匡胤笑着说:“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钱俶听后,顿觉惭愧,同时又极其佩服赵匡胤的远见卓识。由此可见,水路交通对开封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首屈一指的汴河

宋代雖以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为主要漕运干线,实际上汴河的运输量远在其他三河之上,汴河可谓是北宋的生命线,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巨额的军费开支,大部分仰仗于汴河输入的东南财税,沟通内外,汴河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宋史·河渠志》载:“宋都大梁,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于淮、泗。每岁自春及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以通行重载为准。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因此,汴河对于都城开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运输能力远在其他诸河之上。《宋史·太宗纪》还载:太宗末年,汴河在开封附近决口,太宗亲自督工堵塞,一些护驾的亲王近臣也都躬与其事,人人都泥泞沾衣。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张方平在《论汴河利害事》一文中说:“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之利同言也。大众之命,惟汴是赖。”可见汴河的地位之重要,在当时上上下下人所共知。

汴河关系着国家安危,可是汴河水道时常发生问题。汴河的水源是由黄河分流出来的,黄河所挟的泥沙很多,汴河沉淀淤积自然不能避免,若要使汴河的水量保持在可以航运的水平,就必须常疏浚。

面对汴河频繁决口,北宋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疏浚方案,包括木案狭河、束水深驶,开新汴口、调剂水势、便利漕运,导洛通汴等。特别是导洛通汴工程作用最大。由于引黄济汴带来的各类问题较多,而清淤工作又十分麻烦,投入过大,所以,宋政府想尽办法使汴河避开黄河的影响,以节省维持汴河漕运的成本,于是就推出了导洛通汴的新举措。

导洛通汴,又称“清汴”。早在北宋元丰(1078—1085年)以前,就曾有人建议:“请自巩西山七里店孤柏岭下凿七十里,导洛入汴,可以四时行运。”但未能实施。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五月,供俸官张从惠再次建议导洛通汴;都水监丞范子渊当时也建议“于汜水镇北门导洛水入于汴,为清汴通漕,以省开闭汴口功费”。并奉诏进行实地勘测,自河阴县西十里测量至洛口,认为西高东下,可以行水。按范子渊的想法,只要导洛通汴,汴渠引黄的各种问题均可得以解决。范子渊设计的导洛入汴的主要工程有:从巩义神尾山起,至士家堤止,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黄河,自沙谷至河阴县十里店,穿渠五十二里,引洛水入汴。总计用工357万。宋神宗对导洛工程比较慎重,又派蔡州观察使宋用臣现场查勘拿出意见。宋用臣复勘后认为范子渊的方案可行,并提出了自己的补充意见,被宋神宗所采纳,并差宋用臣提举导洛通汴工程。

导洛通汴工程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二十一日开工,到六月十七日完工,七月闭汴口断黄河水,改用洛水入汴,并通漕运。由于洛水含沙量少,汴渠淤积速度自然大为减缓。由此可见,“清汴”的效果是显著的。“清汴”不仅是改变运河水源的问题,而且是测量、开凿、置闸、防洪、水柜等各项运河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宋代为改善和发展人工运河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对于汴河的重大作用,北宋宋庠《汴渠春望漕舟数十里》诗写道:

虎眼春波溢宕沟,万艘衔尾饷中州。

控淮引海无穷利,枉是滔滔本浊流。

北宋韦骧《汴河》诗,对汴河的历史作用则作了进一步肯定:

通济名渠古到今,当时疏导用功深。

源高直接黄河泻,流去遥归碧海浔。

护冢尚存芳草乱,隋舟安在绿杨阴。

年年漕运无穷已,谁谓东南力不任!

惠民河与五丈河

惠民河也叫蔡河,是开封四条重要穿城河流之一,惠民河包括闵河、蔡河和自合流镇至长平镇一段河道。《东京梦华录》载,“由石塘、惠民河而至京师者,陈、颍、许、蔡、光、寿六州。”但是,惠民河湾多、河面窄、水源少,受天然降雨的影响明显,时而水浅阻航、时而泛滥成灾。宋太祖为方便运输京西物资,经多次修治,对惠民河的疏治,另辟水源解决通漕用水,前后用了6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条漕路。

为更大程度地满足漕运水位需要,在惠民河上开始设置斗门,调节水量和控制舟楫往来。《宋史·河渠志》载:“犹以其浅涸,故植木横栈,栈为水之节,启闭以时。”用简易的蓄水木结构的节制闸控制河水,解决了河枯水浅航行的困难。苏轼诗句“船留村市闹,闸发寒波涨”,就写到了当时的简易船闸。

有了畅通的航道、充沛的水源,大量粮食和钱帛盐茶、薪炭等物资由惠民河直运京师开封,这条漕道为输纳京西乃至淮南二路粮财,巩固中央集权,活跃京畿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蔡河贯京师,为都人所仰”,神宗以后,惠民河水运效益发挥得最好,北宋宋祁有诗为证:

远水同萦带,联堤类筑垣。

行舟压天底,卧木拥沙痕。

鲂鱮逃空罶,凫鹥泊迥村。

层波真可羡,由此到都门。

由于交通便利,京城惠民河上舟船如蚁,呈现了江南水城的繁忙景象。

五丈河又称广济河,开凿于唐朝武则天时期,五丈河在北宋尚未统一以及稳定的阶段就担负着重要的漕运工作。后周时,对五丈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宋太祖即位后,開始大规模兴修广济河水道。“先是,五丈河泥淤,不利行舟。遂诏左监门卫将军陈承昭于京城之西,夹汴水造斗门,引京、索、蔡河水通城濠入斗门,俾架流汴水之上,东进于五丈河,以便东北漕运。公私咸利。”

五丈河主要问题是淤积严重,宋政府对它的整治没有间断过,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三月,五丈河改名为广济河。设立京北排岸司,负责修理河道。为了解决五丈河的水源问题,宋政府历朝都十分重视,到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将金水河作为广济河的上源,由咸丰门里,依旧道通行,以通漕运;五丈河在北宋时期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漕运的顺利到京。

漕运带来开封的繁荣

汴河等四条水道分别从东西南北向首都开封运送物资,给首都的繁荣发展带来无穷的物资支持。据《宋史·食货志上三·漕运》载:太宗初年一年由汴河从江淮运来的米有300万石,菽100万石;由黄河运来的只有粟50万石和菽30万石;由惠民河从陈、蔡运来的也只有粟40万石,菽20万石;由广济河从齐鲁运来的最少,仅粟12万石。太宗晚年由汴河运来的米已经增加到580万石。真宗中年又增加到700万石,神宗时定制,汴河每年要运600万石,广济河要运62万石,惠民河要运60万石。除粮食外,运河每年北运的其他物资,如金、银、钱、帛、茶等多种军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数量也非常大。

正因为有这几条运河运输来的各方的货物,开封城内大街小巷,各种行业都相当兴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得很详细,历历如在目:“东角楼街巷,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珍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开封的繁荣可见一斑。

为了保证漕运所需,宋代官营船场每年打造大量的漕船。北宋至道末年(997年),一年内共打造漕船3237只。北宋天禧末年(1021年),年产2916只。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诸路创漕船二千五百四十艘”。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吉州一年打造漕船1300只,明州、温州各打造600只。北宋政和四年的一年产量是6700只。这也是开封漕运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汴河黄河
沈括与北宋大运河
黄河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黄河,我爱你
《清明上河图》赏析报告
『黄河』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