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019-11-16谢丹丹
谢丹丹
摘 要:遵义会议科学评价毛泽东以及改革开放作为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两大事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遵义会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对纠正教条主义、恢复和坚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制度保障。邓小平在这两大大事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始终坚持维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
遵义会议科学评价毛泽东以及改革开放是20世纪深刻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两大事件虽然所处历史条件不同,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上重要的转折点,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在这两大事件中邓小平既是参与者,又是改革开放的主导者,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
一、科学把握和坚定支持毛泽东思想,大胆推进改革开放
(一)遵义会议前后鼎力支持维护毛泽东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1935年1月召开的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党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坚决反对王明“左”倾错误思想,鼎力支持自觉维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前,我党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在军事上遭遇重大失败,损失惨重。另外,“左”倾错误思想的追随者给毛泽东扣上“富农路线”和“狭隘经验论”的帽子,排挤毛泽东,推翻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时候,邓小平同志,勇敢地站了出来,从革命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出发,坚决支持毛泽东,维护毛泽东的思想路线,抵制教条主义者的错误路线。在这一过程中,他收到“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压迫,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但是邓小平依然认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主张是正确的,代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邓小平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我党自从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直到现在已经九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犯过错误,而且一直是胜利地发展着。”不难看出,邓小平在遵义会议之后,更加坚定维护毛泽东,坚持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定信念。
(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富起来”
提出改革开放动力论,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落后,人民生活依然贫苦的条件下,在计划经济弊端日益明显,而文化大革命又使党和国家遭受严重的挫折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气魄和智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支撑,在坚持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环境,提出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他明确将改革开放视为关系中华民族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招。他还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问题,强调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要学习资本主义的优点。这是在当时传统社会思想僵化、封闭下的一个重要的决定。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这四十年里,国家实现了“富起来”,正在迈向“强起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二、坚定地维护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第二代领导集体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来指引革命的正确方向。
(一)遵义会议,自觉维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选出了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首的新一代领导层,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遵义会议最为成熟的领导集体。自此之后,毛泽东同志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了。邓小平在遵义会议前后的政治生涯也迎来了重要转机, 由遵义会议前的被排挤而受到重用,协助中央工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他还自觉支持和维护新的领导集团的和谐与团结。在 1935 年的 6 月,红一、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后,张国焘公然分裂党和红军,邓小平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了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二)带领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随着周恩来、毛泽东等通知的相继逝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带领中国人 民站起来,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一重大的历史关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该如何继续向前推进成为一个重要 的问题。然而,华国锋在主持中央工作后,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时候一个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领导集体的出现 是十分重要的。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次全会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并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这个新的领导集体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一个更加成熟的领导集体,是一个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富起来的领导集体。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带领下,我们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了 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的新境界。
(三)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需要认真研究,深入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及其重大意义,并使之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明确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中国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怎样进行这样的改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理论, 这一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是中国以往改革的主要理论指导,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邓小平在两大事件中积极作为对当代的贡献
(一)遵义会议精神在当代焕发光芒
遵义会议精神,不是今天我们所指的某种会议的一般意义上的精神,它在本质上体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在从弱小走向强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在自我反省、自我革新的过程中思想得以升华的精神成果。正是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正是这次会议,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奋进史开辟了道路。遵义会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本质,堪称实事求是的典范;遵义会议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遵义会议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求索、独立、和团结,其实质就是求索精神,这种求索的精神,在当代焕发出真理的光芒。中国的革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上下求索,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遵义会议正为贯彻独立自主思想提供了历史机遇,成为中共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
(二)改革开放彰显了政治气魄和大智慧
邓小平在向资本主义开放的问题上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并为此设定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学习资本主义主要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集中于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管理水平等物质技术层面的学习,而不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二是学习资本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向资本主义学习,并非是完全倒向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是必须建立在坚持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正如邓小平所言,學习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开放,并非构成全部工作的重心,其只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从更为重要的层面而言,“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牢牢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从具体实际出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蒋永清.邓小平一个鲜为人知的自我评价[N].北京日报,2014-06-30.
[3]邓小平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4)
[4]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
[5]黄力之.继续改革开放 彰显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J].社会科学报,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