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服务扩大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容量
——第十一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在长沙举行
2019-11-16许欢
文/本刊记者 许欢
9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在长沙开幕。本届论坛上,多位嘉宾客观分析了检验检测行业的现状,并提到服务对于检验检测行业扩大市场容量的重要性,也从各角度指出了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路径。
不要忽视检测行业服务的基本属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副司长乔东在会上介绍了政府对检验检测行业监管的重点及变化。他谈道,服务才是检验检测行业的基本属性,不应该忽视,而检验检测机构在寻找定位时,也无须想得太复杂,因为其基本服务就是客观出具数据及分析结果的报告。举个例子:我曾参观过澳大利亚的一家实验室,实验室只有两个人,主要做工程用的石子检测,就是用不同直径的筛子筛石子,分出不同大小的石子,再出具检测报告。即便是这样小规模的实验室也生存得很好。所以我建议检测机构定位时不要总向高看,越高越不容易找到方向,基础服务也可以找到生存空间。其实检验检测行业就是带有科技含量的服务业,不需要复杂,更不要舍本逐末。
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赋予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统一管理的职能,因此现阶段我们面临着统一改革、统一市场、统一检验检测体系、统一协调发展的问题。具体为:一是统一改革的问题,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机构数量庞大,如同需要减肥一样,要把机构数量减下去,还需要过程、方法和时间;二是统一市场的问题,现下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还不规范,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省市县一级,呈倒三角形,很多地方监管辐射不到,因此我们考虑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及制定第三方准则等办法实施监管;三是统一检测体系的问题,我国检测体系相对复杂,形制较多,管理起来非常麻烦,而我在英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地考察时发现,他们的体系只有政府和第三方机构,既简单又便于管理;四是统一协调发展的问题,在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中,不同群体发展需求也不一样,比如政府实验室与非政府实验室的需求就不一样,管理要求也不同,管理方式同样有差别。
另外,为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及实验室改革,近期在检验检测行业准入制度方面,可能也会有所调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许可范围的调整,可能会把资质许可范围扩大,今后如果是行业内部的许可,比如内部科研、内部分析测试等,便不再做许可,而法定许可也要统一清理。二是准备试行告知承诺制度,今后一些变更或变化,通过自我承诺即可,不再派人评审。三是简化程序,主要是减程序、减流程、减收费、减时间、减申报材料。四是减少证书,针对有些实验室证书较多的现象,国务院审改办已提出,要把检验检测行业的管理统一起来,也是把诸多证书统一起来,争取做到一家一证,因为很多机构都因证太多,一年之中总在接受评审,时间都被占用了。
创新激发检测行业内在活力
不久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顺利通过了亚太认可合作组织(APAC)国际同行评审,维持了国际互认资格。在为期6天的现场评审中,有 11个国家、经济体的13位同行评审员对CNAS进行了评审。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肖良在提到这次评审时透露,澳大利亚专家组非常惊奇于中国在短短4年间,CNAS认可数量的增加,比澳大利亚认可机构70年发展的数量还要多,并对我们的管理水平及人员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CNAS的认可体系运行高效,确保了认可数量持续稳步增长。
现在我国既获得认可,又获得CNAS的检测机构已达3500多家,占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总数的9%。另外,在去年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报告占1.97%,属于正常范围,因为有问题的报告在2%左右都属正常,但如果没发现或发现太多问题报告就不正常。另外,近期还要对获得CNAS的3500多家检测机构用随机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但如果在半年之内接受过评审的,则无须检查。
据悉,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已发展到39742家,实现营收2810亿元,比上年度分别增长了8.66%和18.21%;检验检测认证从业人员117.43万人,较上年度增长4.91%;拥有各类仪器设备633.8万台套,资产原值3195.5亿元,较上半年度分别增长11.1%和11.3%;2018年共出具检测报告4.28亿份,比上年度增长13.8%,平均每天出具报告117.26万份。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在谈到检验检测行业现状时表示,目前,我国国有检测机构比重降到了27.68%。企业制机构已成为检验检测市场主流,占到了机构总数的65.87%,这标志着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前,第三方检测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激发新活力就是要激发第三方检测内在活力,促进行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传递信任的行业,检验检测自身必须首先为社会所信赖。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事业单位制提供占比在2018年首次下降至30%以下,民营机构占比提升至48.7%。这是政府推动市场机制对第三方检测资源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检测认证机构改革的政策措施基本是空白,没有落到实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及小散弱的局面,依然客观存在,这也是事实。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检验检测行业从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33%,而这些机构年度基本营收只有500万元,绝大多数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弱,处在生存边缘线上,显然,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所以我们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推动第三方检测机构改革。要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坚持专业化发展要求,切实提升从业机构及人员的能力,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沟通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国际检验检测行业技术发展和前沿动态,加大技术研发能力。
他强调,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这些年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并不很好,应该在这些方面进一步着力、进一步下功夫。检验检测产业学科交叉度高、分工细,受市场影响,前沿科研成果转化较快,其发展尤其需要和其他学科深度融会贯通、交叉结合,更要借助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破行业学科间壁垒,大力推进检验检测行业内部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扩大普通领域与第三方检测领域的交流合作、整合冲突,从而激发检测行业的内在活力。
第三方检测的机会还很多
“今年,很多人觉得检验检测行业压力大,特别受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竞争加剧,大家的担心有所增加,不知中国TIC行业未来如何发展。事实上,带动中国TIC行业的动力并没有变。政府关注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中国消费者对质量日益提升的需求仍在增长,而且政府也把一些市场开放给了第三方检测,因此中国TIC市场增长的动力并没有变。尤其在经济不是特别好时,更要乐观看待。”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在以“中国TIC大有可为”为主题的演讲中称,中国第三方检测的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最快,特别是其市场容量的增长比GDP的增长还要高,大概是GDP的两倍,发展空间很大。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国际化,也为检验检测行业带来了发展途径,因此中国TIC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也是机会。
都说“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检验检测机构也可以利用专业能力和质量相关的数据,帮助生产企业提升质量,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为客户找到较为可靠的运营商、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检测,在这些方面数据分析都很有用,也能使市场释放出更多容量。另外,电子商务也是高速发展的行业,检验检测行业的服务可以针对电子商务来做,而行业自身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去做。
中国TIC行业经过30年发展,已培养出众多人才,尤其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资源好、设备先进,很多技术人才在技术上多有沉淀,如何让这些人才有效流动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激活TIC行业活力非常重要。而与国外TIC行业相比,我国TIC行业经营效率也不高,因为我国的检测机构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竞争力必然不够,这也是检验检测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因此,检验检测行业需要有效整合,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后,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效率。
另外,如果中国在国际上始终没有颇具竞争力的检验检测机构,这个行业就不能算发展得很好,因为在全球的检验检测市场,即使是中小国家都已有全球性的机构,所以中国迟早也会有。如果机构现在有能力可以往外走,也希望政府能帮助TIC行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化。从1978年到2018年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主要靠人口红利;而中国TIC行业的上半场则是跑马圈地,下半场的机会就要靠精耕细作,如果不用精细化管理来提升效率,就会失去竞争力。如果说上半场是靠机会,下半场则是靠战略战术,就需要考虑未来几年的增长点。
申屠献忠强调,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领导力和核心团队,一定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比如这几年的市场环境不好,如果公司团队好,市场份额依然能不断增长。这需要领导人和核心团队有企业家精神和战略思维能力。企业家精神就是情怀和使命感;战略思维能力就是洞察未来增长点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战略选择,不能什么都做,要选择长板做,做成这个领域的代表,就成功了。
此外,人才是能够决定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流动的趋势也是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往哪里流,哪里就会发展。与战略不同,培养人才要提升其短板,特别作为领导者不能有短板,因为领导人直接决定能否进入新领域,如果没有优秀的领导人及团队,就贸然进入新领域,则会把之前的业务也拖垮。欧陆科技集团中国区董事长秦殊涵也同样谈到了领导力问题,在他看来,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大企业的领导者都会脱离基层,而商业的本质需要领导者能够抓住事物本质,否则在判断上就会出问题,无法找到市场真实的需求,因为靠下面人员层层反映的情况早已失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夏青主要从创新的角度,剖析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潜在机会。他认为,检验检测机构不应该只默默无闻低头做事,不关心数据从何而来、测试方法能否反映公众需求,这样会失去很多机会。所以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从后面走到前面,大胆进行创新,因为第三方检测与人民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就是要由人民享受生态文明的福祉,而第三方检测的数据就是人民需要的,也是最为缺乏的。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可以从这个角度多做思考。
发达国家有句话:“发展的标志是人的幸福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如要每天想着用数据支撑人民的选择,是幸福最大化;想着人民应该避开什么,就是环境影响最小化。这就是绿色发展战略对检验检测行业的最新要求。此外,作为第三方检测数据的使用者,我希望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建议有能力的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把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数据查找出来,为人民所用,从根本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而这些数据的用处也很大,比如环境监测总站的水和气的监测数据,就是由检测机构经过整编提供的数据,既好看又容易理解。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谁说都没用,只有把可靠的数据拿出来才可信。因此检测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更为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