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东港市椅圈镇关工委草莓老专家于维盛:帮农致富不能停

2019-11-16杨永乐

中国火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果农草莓大棚

杨永乐

于维盛(左)与果农交流草莓种植技术

于维盛是辽宁省东港市椅圈镇政府机关的一名老干部。他出生在一个果树栽培世家,十几岁起就跟爷爷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参加工作后,他从事乡镇的农业科技工作,特别是在草莓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成绩尤为突出,为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星火计划带头人、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百姓心中的财神

2016年,于维盛退休了。但他人退心不退,继续为老百姓增收服务,坚持研究草莓栽培新技术,终于成功研究“草莓苗冷藏促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为了使这项技术得到尽快推广,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于维盛在村里挑选了几名有文化、脑子灵的青年农民,定期为他们办培训班,手把手地到草莓大棚教他们。棚内温度高了怎样处理,如何满足小苗的光照条件,怎样才能达到草莓苗冷藏效果。老师教得认真,学生记得深刻,经过努力,这几家的大棚草莓当季就取得了显著效果。采用了于老师的新技术后,草莓收入成倍增长。青年果农傅晓利家的4 个大棚草莓当季就收入80 万元,比传统技术管理的大棚草莓收入翻了一番,这一消息立即轰动了全村,果农纷纷前来学习致富秘方。

村民们发现,傅晓利这个年轻人有文化,接受新技术快,还是共产党员,是个带领群众致富的好苗子。第二年村支部换届,大家都一致推选他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小傅没有辜负村民的期望,当上书记后,就把发展大棚草莓作为本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首先请老专家于维盛为本村的技术顾问,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每次办班村民们都踊跃参加。于维盛还经常深入草莓棚区进行技术指导,果农们只要看见他,都拉着他看看自己家的草莓,希望指点迷津。村民徐斌激动地说:“我以前是一名电焊工,在外打工,力没少出,钱没挣多少。现在回家种大棚,一年挣个40—50 万元。于老师就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财神,有了他的指导,我们肯定能发家致富。”

现在,全村40 岁以下的年轻人,除了在外当兵、读书的,有500 多人在家搞起大棚草莓栽培。前些年在外打工的一些青年,也都返乡开始种植大棚草莓。其中有50 多对青年夫妇返回家乡,加入到大棚草莓栽培这个行列。30 多岁的徐良两口子,前几年在外地打工,老板给的工资也算可观,看到家乡的大棚草莓发展得如此兴旺,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新建了6 亩高标准大棚。他高兴地说:“有了于老师的新技术,早就该回家搞大棚种植了,守家立业还多挣钱。现在资金不足,等有了钱,我还想大干,再建几个大棚。”这些年轻人有文化,脑子灵,经过于老师的精心培育,用不了多久,一代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扎根农村这块沃土的生力军。

小傅书记说:“我们村有700 户,现在已有600 多户经营大棚草莓,面积达3000 多亩,其中采用于老师草莓苗冷藏新技术的有1000 多亩,全村草莓总收入超亿元。仅草莓一项,平均每人年纯收入2 万多元。现在全村大棚草莓种得红红火火,地无荒、人无闲,家家都在种大棚,人人都在努力发家致富。打麻将、唠闲嗑的少了,打仗吵架的没有了,这都是于老师的功劳啊。”

学生心中的标杆

因为于维盛有技术、不保守、爱帮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请他传授草莓栽培技术的单位和个人更多了。沈阳农业大学、辽东学院、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东港分校都请他讲课传技术;北京的百宝园、黑龙江省黑河市、吉林省的梨树县,大连市的稼兴农业、庄河市的宏晟农资公司等外省市的单位和公司也请他讲课传授经验;当地的相关单位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各村也都制定了果农培训计划,中小学校也请他给学生们讲科学技术课。退休三年来,每年都为大家讲课130 多场次,每年参加培训人数都超过8000 人。针对听课的对象不同,讲课的内容也有改变:给大学生讲课,植物生理、遗传育种等理论方面多一些,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给果农讲课,实用技术要多一些,多学实用技术,早日发家致富;给小学生讲课,就要用启发式,用现身说法,开动孩子们的脑筋,学科学,爱科学,长大当个科学家。

平日里,于维盛除了为大家讲课,还要为东港广播电台的《金土地》栏目每天作讲座半小时。有时录制节目,一次就录制3—4 个小时。他还建立微信群,群成员现已发展到5000 多个,每天要回复他们提出的千余条关于草莓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他说:“我刚退休时,计划每天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现在打一次乒乓球也是一种奢望。可是看到老百姓这么需要我,期盼我去帮助他们,我哪能停下来啊! ”

儿子心中的榜样

于维盛的儿子于海涛在学校读书时,就是学习尖子。考大学填报志愿时,他希望儿子报一所农业院校,但奶奶坚决反对:咱家世代农民,好不容易孙子有了出息,不准报考农业学校。孝顺的孙子最终被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录取,毕业后被新加坡远洋公司选中。由于技术水平高,工作成绩优异,很快就担任公司30 万吨大货轮的船长,年薪超过百万。面对这样的待遇,于维盛却冒出了一个超乎常人的想法,动员儿子返回家乡,父子俩共同创业。经过父亲的反复动员,儿子终于同意父亲的意见,放弃了外企的丰厚待遇,回乡创业。现在,爷儿俩与好友合伙投资3000 万元,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成立了“于苗”公司,建起了千亩大棚草莓示范园,预计投产3年后产值可超亿元。现在儿子和同事们合作很融洽,公司运作一切正常。看到这些,于维盛很欣慰,他的草莓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得到传承,又可以在外省适合栽培草莓的地区得到示范推广,从而带动更多的百姓走向富裕。

猜你喜欢

果农草莓大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樱桃大棚赤松茸 果农致富好途径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林小丫 助力果农“杨梅”吐气
草莓
偷摘葡萄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