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愚公”付志国:35 年种80 万棵树

2019-11-16阿航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1期
关键词:树坑沙河风沙

●文/阿航

“我还要再种20万棵树,这辈子我要种满100万棵树!”

本文主人公

他从河南开封来到新疆和静县支边,并在新疆扎根娶妻生子。因不堪忍受“人被风沙欺负”,他开始了旷日持久的造林治沙之旅,用35年时间栽下了80万棵树,治理了1.2万亩沙化地,保护了158万亩耕地,成功阻止了风沙对农田的侵蚀。

2018年11月30日,他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授予“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如今,已经76岁高龄的他,仍坚守在造林治沙的第一线,带领他的儿孙们在沙漠中种树。截至目前,他已经种了80万棵树,打算再种20万棵树,种足100万棵树。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愚公”的付志周。

娶妻生子,扎根边疆一辈子

1943年,付志周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和十几个年轻人一同来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入疆后,他们被分配到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落户。刚进村子落下脚,他们就来到村口,站在高岗上翘首远望,只见满眼黄灿灿的一大片“麦子”。一个女青年蹦跳着欢呼:“好大的一片麦田啊!这回不愁没有馒头吃了!”可当他们跑近一看,顿时傻了眼——哪里是什么黄灿灿的麦田,分明是漫漫黄沙中一片枯黄的芨芨草。

当晚,由于村子里没有电,他们早早就躺下睡了。夜半,迷迷糊糊中,他们听见屋外风沙呜呜作响,翌日一早醒来,惊恐地发现,身上盖的被子铺了一层黄沙,头发、脸、鼻孔里也都是沙子,就连锅灶、脸盆里都是沙子。几个从城市来的青年,被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骇住了,禁不住叫苦连天,有些后悔来到这儿。可其中一个女青年不但不抱怨,还热情满怀:“别看现在这里黄沙漫漫,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让这里改天换地,变成绿树成荫的美丽家园……”付志周问身旁的一个男青年,这个女孩叫什么名字。那人告诉他,她叫陈爱兰。从那一刻起,陈爱兰这个名字就住进了付志周的心里。

在以后的劳动和生活中,付志周开始关注陈爱兰。他发现陈爱兰不但不怕苦、不怕累,而且乐于帮助别人。一天,付志周干活时衣服刮了一个大口子,回到住地后,陈爱兰主动帮他缝补上了。于是,付志周也经常帮陈爱兰干一些体力活。慢慢地,爱情的小火苗就在两个人心里悄悄地点燃,而且越燃越旺。不久,付志周便与陈爱兰确立了恋爱关系。

付志周与陈爱兰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他们都有“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意愿,都有一种“不会被困境吓倒,更不会退缩”的坚韧精神。两年后,他们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在新疆和静县民政局领了结婚证,算是在新疆扎下了根。随后的十来年里,他们的3个儿子和3个女儿相继出生,为这个小家庭注入了勃勃生机。

其间,和他们一同来的十几个年轻人,因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和劳动环境,相继返回了河南开封,只有他们两个留了下来。有人笑他们“憨”,他们却说:“当初,我们是怀着支援新疆建设的理想和信念来到这里的,我们不能让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半途而废……”

1983年,付志周家分到47亩地,夫妻俩十分开心。春天,付志周和妻子在承包田里栽下棉花苗,眼见着地里的小苗一天一天吐出新绿,夫妻俩高兴得眉开眼笑。然而,一场风沙在一夜之间就把地里的小苗全“埋”死了。看着一片狼藉的棉花地,付志周不服输地说:“我就不信,我斗不过风沙!”

历尽艰辛,筑起了绿色屏障

1984年初,付志周和妻子在自家承包地边上,开始用最古老的方法种树——他赶着牛车拉上树苗和水,用铁锹和砍土曼(类似于洋镐的工具)挖树坑。前边树坑刚刚挖好,还没等把树苗移进去,坑周围的沙子就塌方了,树坑又被沙子填平了。怎么办?

付志周想到一个法子:在动锹挖树坑之前,先在树坑位置倒点水,然后再向下挖坑。因为水能起到一定粘合和固定的作用,树坑不仅可以挖得深一些,树坑周围沙子也不会立刻倒塌把树坑填平。利用水维持的短暂平衡,付志周刚在前边把树坑挖好,妻子在后边紧跟着就把树苗移进去,用手扶正之后再填埋上沙土。

树苗栽好之后,剩下就是给树苗浇水,缺了水树苗活不了。而沙漠里没有水,付志周和妻子赶着牛车,从村子里一车一车地拉水,一桶一桶地提水,一棵一棵地浇水。每浇下一瓢水,付志周仿佛看到了树苗长出了一片嫩叶;每浇下一桶水,付志周仿佛看到了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每浇下一车水,付志周仿佛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树林。在付志周眼里,满是希望的绿色,满是绿色的希望。

然而现实真的很残酷,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没挺过一个月便都枯死了,连一棵树苗都没能成活。这时,村子里的人开始七嘴八舌嘲讽他们:“这不是两个大傻子吗?有钱没地方花往沙子里扔!千百年来,咱这地方就没种活过树!”付志周没有气馁,反倒更加坚定了种树的决心。

本文主人公

经过仔细观察和琢磨,付志周注意到,树苗栽下去后,每次为树苗浇水时,浇下去的水很快便渗进沙子里消失不见,树苗根须几乎没有吸收到一滴水分。没有水分的滋养,树苗怎么可能活?于是,付志周想了一个办法:在栽种树苗之前,先把每棵树苗根须裹上一团泥土,由于泥土的固水作用,每天浇下去的水能很大部分被树苗根须吸收掉。一段时日以后,等根须滋养大了、扎深了,也就不容易被旱死了。这一招果然奏效,树苗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种树的地方离家三四公里,付志周和妻子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天色大黑了才回转。为了多种树,他们中午不回家吃饭,而是吃早晨从家带的馒头和咸菜对付。时间一久,付志周和妻子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胃病。有一次,付志周胃病发作,疼得在地上直打滚。陈爱兰唤回大儿子把付志周送进医院。出院后,儿子女儿不赞同付志周和陈爱兰再去种树了,怕他们把身体搞垮了。付志周和陈爱兰依然坚持去种树。

不久后一次意外,让儿子女儿的思想有了转变。那天刮大风,孩子们放学的路上,被大风卷着在地上滚出好远,胳膊、膝盖都跌破了皮。儿子女儿听了孩子们的哭诉,开始觉得父母坚持种树改变环境是对的,从那天起,儿子女儿只要有闲暇时间,就跟着父母一起去种树。他们深刻领悟到:“如果我们不种树改变气候环境,说不定哪天再刮风就把娃儿们刮跑了!”

有了儿女的支持,没几年工夫,付志周家承包地四周就长起了一排排杨树。高大的杨树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挡住了风沙对庄稼的侵袭。从此,昔日黄沙漫漫不见绿苗的庄稼地,开始出现了片片盎然的绿色。

种树治沙初见成效后,付志周又有了更长远的想法——把沙河子都种上树,让阿尔莫敦村以及附近的十几个村庄永不受风沙侵袭。

沙河子原是开都河的支流,百多年前因水位下降,地上水变成了地下水,形成了一片无垠的沙漠。因地处风口,风沙日渐成患,侵蚀着附近的村庄和农田。

治理沙漠,老少三代齐上阵

付志周知道,想要彻底摆脱风沙侵蚀,唯有种树防沙。付志周召开家庭会议,劝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他一起去沙河子种树。

子女们加入种树的队伍,也带来了科学种树的新方法和新理念。二儿媳妇何雨艳是巴州农校毕业的,所学的专业就是园林园艺,她建议付志周用机械代替单纯人工种树。于是,全家人凑了200多万元,又向亲朋借了80多万元,买回了一台拖拉机、三台推土机和一些杂七杂八的种树机械。他们在沙河子打了7眼机井,修筑了8公里长的防渗渠,拉了5公里长的高压电线……

看到祖辈和父辈干得热火朝天,孙辈们也不甘落后加入进来。大孙子付廷瑞积极响应爷爷召唤,农大毕业后立刻回到哈尔莫敦村,和爷爷一起种树。二孙女付廷芳是林业大学的高材生,她紧随哥哥其后回到哈尔莫敦村。她和爷爷实地种了几天树后,便建议爷爷:从外地采购回来的树苗,与本地土壤需要融合和适应,使得树苗种植的成活率大大降低。而如果在本地自行培育树苗种植,就能很好地避开这个问题,从而能大大提高树苗种植的成活率。

付志周觉得二孙女的想法很有道理,于是拿出一块土地做苗圃,让二孙女负责培育树苗。正如付廷芳所说,本地土壤培育出的树苗,完全契合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树苗种植的成活率一下从45%提高到了95%以上。一年下来,树苗的成活数量比之前多了3万多棵。

在付志周以及儿孙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望无垠的沙河子沙漠开始出现一块又一块的绿洲。而且,随着岁月更迭,这片绿洲越来越大,向沙漠深处不断延伸。由于沙河子沙漠中的树越栽越多,不但昔日灭绝踪迹的小鸟、小刺猬等小动物又回来了,而且附近村庄和农田受风沙侵害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为了种树治沙,付家老少三代齐上阵,舍“小家”为“大家”,种树治沙绿化沙河子,因此,人们敬称付志周为“当代愚公”。

哈尔莫敦村以及附近村屯的村民亲眼目睹了沙河子沙漠一天一个变化,在感叹付志周一家无私付出的同时,也都纷纷自愿加入到种树治沙的队伍中来。看到村民思想上的转变,付志周欣慰地笑了,种起树来也更加有劲头了。

从1984年至今,35个春夏秋冬悄然而过,付志周和妻子陈爱兰一直坚持在种树治沙的第一线。截至目前,付志周一家人治理了1.2万亩沙化地,建成了34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保护了158万亩耕地,植被覆盖率从最初的3%提高到了现今的70%。新疆和静县“三北”四期防护林人工林总共30万亩,付志周一家就种了6000亩80万株。

2018年11月30日,付志周受邀参加“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授予“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

面对各种荣誉,付志周依然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在他心里,能带领子孙们多种一棵树、多治理1亩沙化地,能带动周围村民一起种树治沙,这些是最让他欣慰的事儿。2019年4月10日,静和县林业局运来了一百亩地的树苗,付志周打算带着家人在这几天抓紧把这些树苗全种上,“树苗时间放久了,成活率就会大大下降。”

2019年8月的一天,付志周披着衣服走在沙河子的一片杨树林里,抚摸着他和家人亲手种下的一棵棵杨树,禁不住心潮澎湃:“这里原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我用了大半辈子,让它一点一点绿起来了,看着就高兴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年76岁的付志周依然豪情满怀:“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我不会停下种树的工作。我还要再种20万棵树,这辈子我要种满100万棵树!”

猜你喜欢

树坑沙河风沙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拐角
白沙河
树坑真空式吸水器专利技术介绍
风沙地区公路路基防护措施初探
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
流域汇流计算方法在风峪沙河段的应用探讨
引导青少年参加“让北京的树坑绿起来”科技活动方案
高考试题中“风沙、河沙”知识点的解读
南水北调中线北沙河倒虹吸渐变段地基处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