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的设计与运用
2019-11-15王志强
新修订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还未正式与广大一线教师见面,我有幸较早地与新教材有深刻接触,从体例到内容到美编,印象惊艳。在我看来,如果说2004年版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是1.0版本的话,新修订的教材应该是3.0,甚至是4.0或5.0版本。新教材可谓特色鲜明、亮点颇多,其中教学活动设计是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之所以说教学活动设计有亮点,一是因为教材中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形式灵活、类型多样,非常便于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操作;二是这些任务和活动各有侧重,目标指向各不相同,能较好地完成新课标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三是因为这些活动非常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从听、说、读、看、写各项语言技能的角度加强了对语篇和主题的学习,将会有效提升教学效益。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如何通过活动的开展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这不仅事关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也直接决定了教材的整体使用成效,更决定了英语整体教学效益。
创造性使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外研版新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是“Starting out”,这可算是一个单元的导入部分。多数传统教材在导入部分的设计往往会给人以鸡肋之感,常遭教师弃用,而外研版新教材的这部分设计则非常有实用价值。“Starting out”的活动设计一般包括两部分:一个是 Watch the video;另一个形式比较灵活,可能是回答问题、填表格、听录音、看图片等。“Starting out”部分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并重点落实了新课标对听、说、读、看、写五项基本技能中“看”(Viewing)的要求。
以必修一Unit 3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Family Matters”,“Starting out”部分设计的两个活动是:
1.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2.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活动1的视频是关于一个家庭的故事,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两个问题: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这个家庭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2给出的四幅图片分别是:德国漫画《父与子》、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国的电视剧《家有儿女》和美国影片《超人总动员》,要求学生回答知道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哪个家庭,以及还知道哪些其他的家庭故事。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只是把这两部分作为简单的导入一带而过,就枉费了编者的一番苦心。按高一正常的教学进度,本单元的学习时间应该在国庆节后。教师可以在放假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国庆假期,特别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提前熟悉四幅关于家庭的图片所呈现的故事素材,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最让你感动的瞬间、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教育等话题,进行课前准备。这样教师在正式授课时,就可以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看法,或以Class report的方式进行一个阶段的专题分享。这样的任务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本单元主题,更重要的是前期的准备与后续的分享能促进学生对家庭、对亲情的理解。同时,任务设计明确、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这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互助合作、真实交流与表达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为保证活动的开展效果,教师可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由于学生对此话题比较熟悉,假期时又提前准备了内容,所以能够进行比较充分的表达。教师应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与发展。
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以每单元的“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为例,该部分教学重点在于阅读,呈现的是单元的第一篇主课文,并设计了4—5个读前读后活动,对提升阅读理解水平都有较好的深化作用。其中,第4个活动一般为“Complete the chart / table/ post with expressions from passage.”这是一个典型的读后活动。例如,必修一Unit 3第一篇主课文Like Father, Like Son的第四个任务设计见图3。
必修二Unit 3 第一篇主课文A Game for the World的第4个教学活动设计见图4。
从表面上看,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教材语篇中的几个重点短语,但从深层次看,每个活动都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学习观。必修一Unit 3 Like Father, Like Son的活动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总结语篇大意的同时掌握剧本的几个基本要素:背景、人物、情节。通过完成此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语篇材料中的语言知识,还掌握了剧本文体的基本结构,这恰恰是传统的语言教学比较缺乏的。
必修二Unit 3的第一篇主课文A Game for the World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语篇的“总—分—总”结构。教师可以利用此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框架结构,了解文体知识;教师也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根据框架复述课文内容,甚至设计写作活动,通过对“总—分—总”文章结构的理解与模仿,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的评价对此类活动的开展将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教师只关注到学生填空的内容是否正确,那教学还是只停留在语言学习的浅层,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机械记忆,忽略了语篇结构、文体特征、表达逻辑等深层次的语言学习要求,这样的评价将使活动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从整体角度理解教材活动的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充分利用活动设计完成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必修二Unit 6 的第一篇主课文Sharks: Dangerous or Endangered? 从1975年的美国影片Jaws的开头场景讲起。这部电影根据Peter Benchley的著作改编,讲述了大白鲨攻击和吃掉游泳者的故事。影片引起了人们对大白鲨的巨大恐惧,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大白鲨的大规模捕杀,再加上切割鱼鳍的開展,鲨鱼数量急剧减少。这个结果使Peter Benchley对自己作品进行深刻反思,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鲨鱼的重新认识与保护。文章的读后活动中有这样一个设计(见图5):Complete the chart showing how attitudes towards sharks have changed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passage.
这个活动对语篇内容与语言知识理解的要求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完成填写任务,了解到人们对鲨鱼态度的转变,从而对鲨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人们对鲨鱼的态度一开始是害怕,观看影片Jaws后变得更加恐惧,再到后来转变为反对切割鱼鳍,提倡保护鲨鱼。这种对鲨鱼态度的变化是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会引发学生对更广泛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这样的活动设计潜移默化地把育人目标落实到了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这样的育人更有实效,也更具生命力。
所以,对于这类活动任务的评价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只有根植于人与自然这个主题语境,从学生的知识认知到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想升华的角度去评价,才能让评价在真正意义上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并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
王志强,山东省烟台教科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副院长,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