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课科学训练的有效性
2019-11-15张建武
张建武
小学体育训练,就是对那些具有体育特长和体育爱好的学生展开体育训练活动,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工作,促使这些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小学体育训练还缺乏有效的科学性,所以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小学体育科学训练的有效性入手,提出具体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也促使小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要贴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体育训练的开展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其发展规律,促使小学体育科学训练有效性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在身心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分别考虑。一方面,在小学生的生理方面,小学生的免疫能力不太好,他们生理负荷的承受力也较低,并且他们还在快速发育的阶段。所以在小学体育训练的开展中,老师要合理科学地进行训练因素的施加,使得学生的身体技能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有效地提高,使得小学生可以高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比如,小学生的肌肉水分含量比较高,但是蛋白质含量并不高,因此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要将小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充分考虑进来,应该注重动力性的训练,要重视学生跳跃练习以及轻负荷练习以及协调性练习和爆发力练习,减少或者是避免过高负荷的力量训练,以免影响小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以及训练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要非常注意小学生体育训练的实际强度,因为小学体育训练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而不是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从而使得体育训练变为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负担,使得学生对体育训练非常消极。另一方面,在小学生的心理方面,小学生一般注意力不是非常集中,而且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对于一些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乏味的情绪,不利于体育训练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所以开展小学体育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运用多样丰富的、可以激起小学生兴趣的训练方式。比如,老师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可以运用体育小竞赛以及小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自主自觉性
想要使得体育训练科学有效开展,提高小学生体育训练的自主自觉性,体育老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老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所以老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形象,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提高体育训练的自觉性。所以老师在开展体育训练的时候,要充满热情和激情,帶着饱满的情绪进行体育训练,使得学生在老师饱满情绪的带领下更好地投入体育训练活动。第二,要重视积累学生好的运动体验,使得小学生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自觉性。好的运动体验,会使得小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体育老师在日常体育训练的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激发自身的成就感,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继续完成体育训练的动力。比如,老师应该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不时地鼓励学生,使得学生的体育训练信心很好地激发出来。老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灵活地运用器材,地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成功和进步,使学生越发地喜爱体育训练,也通过运动体验的累积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自觉性。第三,还要注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巩固小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自主自觉性。在体育训练的活动开展中,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打造一个可以进行自我展示和自主学习的平台,更好地发挥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也使小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能动性很好地调动起来。
三、研究富有学校特色的训练方法
要积极自主地探究富有学校特点的体育训练方法,这是促进小学体育科学训练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在小学体育训练的具体开展中,老师要结合学校体育训练的实际资源和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研究富有本学校特色的训练方法。例如,可以运用学校周围的自然条件进行越野训练,这样的运动场地会更加开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小操场。还可以进行体育器材的自制,进行杠铃的自制以及沙袋的自制,进行田径活动训练和重量训练,有效地缓解学校体育训练器材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训练模式,可以通过分层合作以及小群体训练等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以及身体素质,还有学生的爱好以及实际的体育训练人数,灵活地转变体育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得体育训练的教学模式越发多样丰富,促使小学体育训练科学性的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训练是一个需要引起老师和学校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想要提高小学体育科学训练的有效性,需要老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因素,以及小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和运动爱好。通过体育训练教学模式的灵活转变,促使小学生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地完善,也促使小学体育科学训练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嵩县纸房镇中心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