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胜时刻》: 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

2019-11-15

综艺报 2019年19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虚构胜利

走进影院前,《决胜时刻》最吸引我的是宣传中提到的4K彩色修复版开国大典实况。现代技术为历史的真实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领袖们的伟人风采在色彩衬托下有了更生动的真实,天安门城楼下人民的兴高采烈也在色彩的映照下有了更真实的温度——色彩让70年的历史变得更近了,让似乎已经久远的、那些因牺牲换取的胜利再次逼近到我们面前。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上一直是个难题——拘泥于历史真实,艺术创作上就少了空间,反而让真实变得寡淡;跳脱历史真实过度发挥虚构,则往往让历史面目可疑,失去真实的力量和魅力。

看得出《决胜时刻》在求取上述难题的平衡上有想法、有思路。给主席写信的小战士是虚构,其牺牲让主席流泪当然也是虚构,但恐怕观众看后都能在历史真实的呼应下感受到艺术的真实——当主席小女儿哇地哭出来的时候,观众能真切感受到即將到来的胜利背后牺牲代价有多大,以及片头开场毛主席西苑点兵时面庞上那滴泪珠的沉重。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决胜时刻》用饱含革命情谊和理想的段落浓墨重彩地注解了“胜利的代价”——在开国大典之前的数十年时间里,那些前赴后继为夺取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们没能等来最后胜利的一刻。包括电影中对任弼时拉小提琴祝福开国大典的描述,感人至深(任弼时1950年逝世)。他们是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牺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滚滚向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片没有在战争场面上过多追求真实,也没在英勇牺牲上花过多篇幅表现——突破过去的惯性,“反其道行之”,在文戏上、在虚构人物和桥段的创作上力透纸背,从而为历史真实力量的感染力奠定了基础,这是《决胜时刻》黄建新和宁海强两位导演的功力所在。

该片另一个在历史真实表达上有着雷霆万钧之势的段落是周恩来与张治中在谈判桌前关于内战性质的争论——这不是兄弟之争,这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这段辩论实际上有力回应了近年来甚嚣尘上的对解放战争性质“历史虚无主义化”的社会舆论。仅此一处,《决胜时刻》便有了极大的时代价值,廓清历史真貌,涤荡社会迷雾。

当然,影片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比如创作上显然有意想通过敌特行动这一悬念去推动叙事,增强观众注意力,但这条叙事线被其他枝蔓情节打散了,对手“破坏”的危险有时间上的迫近却没有“恐惧”上的逼近——领袖们在戏园子里本是个可以形成敌我紧张氛围的桥段,但主席最后的街边用餐却几乎无惊无险地结束了。

当然,瑕不掩瑜,《决胜时刻》为国庆档打了个精彩的前战,展开了主旋律电影创作上的新气象。另外,笔者特别推荐影片“彩蛋”——毛主席与子女的家庭生活场景是过去电影中鲜见的,温馨、动人中令人不禁感受到颠沛流离的革命斗争工作给伟人家庭留下的创痛。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虚构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虚构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虚构的钥匙
虚构
坚持
胜利的手势
胜利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