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15宋鹏
宋鹏
STEAM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课程方向,作为农村小学也应该主动把握教育变革脉搏,探索和实践出符合农村小学教育实际并结合农村教育资源的STEAM课程。笔者以学校社团活动为抓手,组织学校六年级的同学参与到STEAM社团活动中,通过多样的课程设计尝试,最终在STEAM课程建设探索方面得到了一些课例经验。
STEAM的概念来源于北美,迅速在全美得到热捧后,在亚洲如新加坡等地也得到了推广。2018年7月16-27日,笔者与同校的三位老师一起去江西新余参加了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暑期师资STEAM课程培训。其间,为我们授课的是来自美国加州布利斯特许学校的Wanny校长等一行5人。她们学校的STEAM课程以及PBL项目式学习在全美都是非常有特点、有效果的。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能够接受如此高端、先进、纯正的STEAM课程,我们决定积极尝试。返校后经过讨论和分析,制定了《曲阜市王庄辛庄小学STEAM课程实施方案》,对STEAM课程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下面,笔者就谈一下STEAM课程的探究与实践情况。
一、认知:STEAM是什么
STEAM是一个组合词,每一个字母代表了一个单词,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
STEAM是以问题为切入点,数学和科学的基础性知识相结合,通过技术应用,经过学生艺术性的创造和实践,最终成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过程。
STEAM融入了区别于以往STEM的A(艺术)的含义。实则,艺术是不可缺的,因为艺术是创造力很好的体现渠道,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艺术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且也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
这样看来,STEAM课程跟我们省内乃至全国近年大力探索的课程整合这一教科研主题十分吻合,相比之下STEAM课程应该说目的性更明确一些,同时在美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课程结构,这其中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STEAM本身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有一个4个C的技能要求包含在目标中,4C由沟通converse、创造create、批判性思维critique、合作cooperate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这需要我们在设计课程时要将这个原则始终贯穿于教学策略之中,小学阶段尤其要体现在数学、科学的课堂。
二、实践:STEAM怎么用
在课程实施初期,我们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测试:
一杯水、一支铅笔、一张纸,如何能让陌生人知道这杯水不能喝?
大多数孩子会用笔在纸上写下这杯水不能喝或者画个毒品的标志等等。当然也会有人想出直接将纸撕碎、将笔折断直接扔到杯子里这样的打破常规、创意的做法。后来我们从六年级里抽选了26位同学,这些孩子的能力也都是参差不齐,这样的组合利于我们对于STEAM课程的阶段性反馈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层次的孩子对于课程的不同的适应性。
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STEAM课程标准,因此,我们的STEAM课程目标可以更开放,形式可以更多样,只要我们把握住4C技能的培养目标就可以开展课程实施。比如可以是课堂上一个制作模型的小实验,也可以是一个需要调查、反馈最终形成产品的长期活动。
我们学校本学期开始尝试的STEAM社团活动是一个长期的PBL项目式学习,本次的主导性问题是“如何帮助行动不便的人?”所谓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就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创设生活实际情境,让孩子们组建团队去解决一个开放性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学习知识、技能。比如,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你如何利用仿生学建造一个主题公园?
PBL项目式学习主要有以下9个环节(最终产品展示后的学习报告可以算第10个环节):
在整个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穿插进三个STEAM的活动,也是为了不断强化学生的4C技能而融入。
项目一:纸片搭楼
活动背景及要求:我们让孩子自己分组并选择一张自己喜欢颜色的卡纸,然后告诉他们活动的要求。同样颜色的纸片不能接触,不能撕、剪、折,怎样才能搭得最高。结果每一个组都搭得差不多,因为人数本来就差不多,所以小组之间就会互相争辩自己的最高。
活动分析:这样的结果和争论都在意料之中,因为学生们大都属于固定性思维。其实我们的要求只有两条,一是同样颜色的纸片不能接触,二是不能撕、剪、折,三是要搭得最高。只要是这些条件之外,其实什么都可以尝试去做。所以,为什么没有小组之间一起合作的呢?孩子们对于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的做法尝试太少,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很多孩子在反馈表里面都说到,原来合作那么重要,原来题目的要求也需要好好琢磨。
项目二:为同伴設计一款书包
活动背景及要求:按照“访问——深入挖掘——提炼问题——聚焦核心问题——画草图——分享方案——更新设计——制作模型——产品反馈”的流程进行,随后让同伴一组向大家分享展示设计产品,重点让孩子们体验同理心、沟通、创造力。
活动分析:拥有同理心是非常重要,这让很多孩子看待问题时,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会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进行定制,也会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了解规则甚至是制定规则。所以很多孩子反馈说:原来,我认为好看的装饰,别人不一定喜欢或者需要,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意愿。
项目三:风能小车
活动背景及要求:用冰糕棒、竹签、线轴、气球等工具,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利用风能设计一辆不用碰就能跑得远的小车,这对孩子们是个巨大的考验,而且我们有时间限制。
活动分析:孩子们一开始信心满满,过于注重款式、颜色等,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当真正的测试时才发现小车根本跑不动,于是开始一次次改进、测试、再改进、再测试,甚至有一个组最后十分钟又全部推倒重来。最终只有不到一半的小组成功,但他们经历的失败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很多孩子反馈解决问题需要先把问题解决,才能去考虑优化方案。
STEAM课程不是老师领着学生们学,是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以及与他人沟通、尝试、验证等,以切实的、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建设的这个过程,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不是从经历中学习,而是从经历的反思中学习。
三、改变:STEAM带来了什么
STEAM带来的不仅带来课程上的整合和创新,还有教育的观念的革新,它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模式要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学校的教育观也都需要一些改变。科技素养是未来孩子们能够立足于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我坚信我们正在尝试的已经不是在单纯地培养优秀的小学生,我们是在创造和改变未来。
STEAM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学过知识后不是结束了,而是一个运用知识的开始,在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太了解和不太熟悉的地方就会有问题、有疑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继续去研究、思考,最终无论成果如何,学生的思维是不断被训练的,其思维模式和观念都可能有所改变。因此,STEAM强调成长型思维。
总之,经过STEAM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继续修正和完善。
1.课程能力培养的局限性。我们知道基于STEAM课程的PBL项目式学习对于孩子的能力培养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日常的学科课程之中如何更好地去结合落实,依然是个问题,比如一般教师的接受程度、学业考试的压力等。
2.课程评价的薄弱。当我们回到学校时,在推动活动开展时有许多新点子去尝试,但相对应的如何有效评价却也成了新的问题。
3.课程的有效结合。如何将大量的作业向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转化,并保持良好效果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作者单位:曲阜市王庄镇辛庄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