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昼夜建成小汤山医院
2019-11-15
亲历者
刘长永 时任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副镇长
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2002年的冬季,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悄然降临于我国南方。
2003年春天,“非典”迅速蔓延至全国大多数地方,并造成世界范围的流行。其来势之猛,危害之烈,至今想来仍令人心悸!
2003年4月21日,在北京“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北京市决定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一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
7000人奋战7个昼夜,建成一座现代化医院
2003年4月22日晚,北京市建委连夜部署,抽调约4000人和500多台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北京六大建设集团全部上阵。据悉,该医院采用了轻型建筑材料,基本为一层病房。整个医院病房分作东西两区,每区建有6排病房。病房南侧是X光室、CT室、手术室。病房北侧为重病监护室、接诊室、检验科。
在接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小汤山建设“非典”定点医院的决定后,时任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政府常务副镇长、现任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的刘长永回忆表示,彼时小汤山镇党委立即成立以党委书记荣超英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教育组、环境卫生组、安全保卫组,分别由三位副职领导干部任组长,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不惜一切代价,不讲任何条件,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医院建设顺利进行。
由于工期短、任务重,不能按时就餐,当时小汤山镇机关干部和食堂工作人员需要等到深夜两三点才能休息。而且,镇社保所为了消除群众疑虑和担心,为“非典”医院招聘保洁员22名、车辆消毒员16名,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此外,小汤山镇党委在富来宫温泉山庄临时增设床位330张,保障了近800名医务人员及部队官兵的休息;并将62名富来宫温泉山庄工作人员纳入镇机关统一管理,工资由镇政府支付。
当时,在医院建设工地,来自北京市六大建筑公司的4000多名建设者昼夜奋战,最多时达到7000多人,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和清理难度可想而知。为保证工地环境卫生,避免造成再次污染,小汤山镇党委临时组建100多人的保洁队伍,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小汤山镇党委在镇政府办公楼专设了会议室、办公室备用,并安排专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镇机关食堂为指挥部60多名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一日三餐服务。
在7天7夜的建设中,先后组织1000余人次清运建筑垃圾400余吨,仅生活垃圾袋就用掉2万多个。
针对医院投入使用后,急需卫生保洁员和车辆消毒员的情况,镇党委及时选调40余名党员和群众分别从事医院内部打扫工作和为运送病人车辆消毒工作。在此期间,还有两名工作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员身先士卒,群众众志成城
在“非典”肆虐的高峰期建设传染病医院,心里不安恐慌肯定有的。
根据参加施工的建设者们回忆说,在施工几天后,工人们中开始出现了一些疑虑的情绪。加之几天下来的疲劳,有些人打起退堂鼓。
尤其是到了工程后期阶段,在施工建设80余间病房和焚烧炉、太平间等共4000多平方米配套设施的施工任务中,随着一间间病房及焚烧炉等相继完成,等到要搬运太平间的冷柜等设备的时候,工人们都开始发憷了,很多人都有很严重的心理负担。
这个关键时刻,党员们起了积极带头作用,例如城乡集团紫荆公司副总经理韦晓峰领头搬运太平间冷柜,渐渐地,工人们也都受到了鼓舞,加入进来。
从2003年4月30日晚间11点开始,小汤山医院开始陆陆续续收治病人,当时医务工作者都是身穿隔离服、头戴防护面罩。
在当天夜晚,还发生一件小插曲:大概在夜里一两点,医院接诊室和重症监护室电路掉闸了,影响了照明、空调等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十分紧急。当时负责保障小分队马上找来图纸,用电话指导医院的人员检查原因,反复调试。经过来来回回半个多小时,终于解除了故障,恢复了供电。
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细节是,医院投入使用后,有个医务室要加装一台空调,需要企业派人去安装。可这时候“非典”病人已经开始入住了,对于施工者们来说成了一个难题:派谁去合适呢?谁会去呢?感染上“非典”怎么办呢?
当时决定采取自愿报名加补贴的办法,让人没想到的是,消息一出立刻有人站了出来,积极响应,要知道这可是近距离“挨着”“非典”病人干活儿的工作。
令建设者们感到温暖的是,从施工开始到5月1日晚第一批“非典”病人进住,小汤山村民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尽管有些村民担心“非典”医院的建立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会不会造成病菌的传染等诸多隐忧,但是,当他们看到运送“非典”病人的车辆疾驶而过,依然自觉维护秩序,给予方便。根据刘长永回忆,当时村子里有专人每天进行街道消毒,严守所有进村路口,禁止外来人口和车辆进村。
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7天7夜,168小时,建成一所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拥有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和建筑其他医疗设施不同,传染病医院对医疗空间、建筑要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世界上拥有500张以上床位的传染病医院,建筑周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小汤山医院在规划上也从人性角度出发,建成之后医院分为“非典”病人、疑似“非典”病人两个治疗区域。尤其为了防止医护人员被传染,治疗區内设有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将医护人员与患者彻底隔离。每间病房均设有卫生间及洗浴系统,大约15平方米的病房,留着8处待介面,除必备的电灯、呼叫器、氧气,还有电话、电视、空调的插头。
据现场施工人员回忆,如果按照传染病病房设计,并没有空调设备,但是考虑北京即将进入盛夏季节,因此留有空调的备用口。每个房间也配备电视,营造舒适的环境,解除病人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在北京建工企业历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建筑史上闻所未闻,更令人吃惊的是虽然“非典”医院建在小汤山镇,但是小汤山镇却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小汤山的知名度却不断攀升,“中国小汤山”已成为当时世人瞩目的新名词。
2003年6月20日,当最后一批18位“非典”治愈患者走出北京小汤山医院时,宣告了这座全国最大的“非典”收治定点医院在高速运转51天后,以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就是这座临时建筑,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本文为《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的报道)
编辑:侯隽houjun@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