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研究

2019-11-15许庆庆

科技资讯 2019年21期

许庆庆

摘  要: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典故,这些典故是文化语言的精髓,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西方典故文学进行研究,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英语文化作品的精髓,能够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眼界。该文主要围绕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  西方典故  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79-02

典故是对具有一定历史底蕴词语的再次使用,与其他文学语言相比而言,典故较为特殊,其文化特征非常鲜明。在阅读英语文學作品时,对其中的西方典故文学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也能够使我们对西方人的世界观有所认识。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其中的典故主要形成于《圣经》以及古希腊神话事件,这些典故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才能够了解典故中的故事内容,了解其内在含义。

1  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

1.1 古希腊神话

在各国文化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古希腊神话都是他们的重要素材,其中更是有着许多优秀的典故。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就受到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爱伦·坡,美国非常著名的文艺批判家,它在《失窃的信》中就这样说到:“Acertain set of highly …his de-sigh.”其中,“Procrustean bed”这个词就是一个典故,源自于古希腊神话,意在说明一种强求一致的政策。这个故事主要是讲在某个小城中的一家旅店的事情,这个店主是一名强盗,他对进驻的客商进行杀害。在他的旅店中,专门有一张为杀人而制作的床,他将往来客商骗到这里,然后将旅客按到床上……最后这名强盗的凶残行径被人发现,英雄忒休斯挺身而出,抓住了这名强盗。至此“Rrocrustean bed”一词被经常引用,而且被延伸为一种强硬非正常的手段[1]。

又比如在《唐·璜》这篇叙事诗中,“Place me on Sunium,s marbled steep……Dash down you cup of Samian wine!”在诗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即“There,swan-like,let me sing and die”,意为我愿似天鹅,哀歌而死亡。这句话其实源自于希腊神话传说,天鹅在垂死后做哀鸣状。诗人只是借助这个来表示自己宁愿死也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决心,通过这句话来烘托自己悲壮的气质。如果读者对这个典故不够了解,那么就难以理解该首诗的真正含义。

1.2 圣经的典故

在《圣经》中,有着许多的典故,这些典故为人们所流传。例如,“诺亚方舟”“替罪羊”等。莎士比亚,英国非常著名的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就引用了《圣经》中的故事。特别是他所写的《威尼斯商人》,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在这篇著作中,主人公安东尼无论是生活细节上,还是言行举止上,都体现了基督教徒的博爱之心以及宽恕之心。主人翁安东尼坚持着正义仁爱的思想,本着为众人承受苦难而牺牲,这就是对基督徒形象的借用,所以才塑造了这样一个坚守正义的人物。此外,不管是海明威还是歌德,他们的作品中都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2]。故此,要想更好地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就需要对圣经知识典故有所了解,才能够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深意。

1.3 历史事件

历史上所发生的著名事件,或者说历史上发生的人物故事,也会被人用一句简短的语言来阐述,然后经过不断传播,这些短句也就成为人尽皆知的用语,就如同中国文学中的成语故事一般。如“Sword of Damocle”,这个词的意思是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词来源于西塞罗的《图斯库拉的谈话》。该文章主要内容是说在公元前4世纪,在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个非常名叫达摩克里斯,这个人是狄奥尼修斯的亲信(西西里岛的统治者),他日夜跟随狄奥尼修斯。由于狄奥尼修斯的生活非常奢华,每天过着帝王般的生活,这使得达摩克里斯非常羡慕,他觉得过着这种生活的帝王才是世界上最为幸福的人。而他的这种想法刚好被狄奥尼修斯知道了,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他,就在宴会上让达摩克里斯坐在专属于帝王的座位上。达摩克里斯不明所以,喜滋滋地坐在帝王的座位上。但是,当他坐上去才发现,头顶上悬挂着一把宝剑,这个宝剑乃是被头发丝悬吊着的,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进而刺到座位上的人。这使得达摩克里斯在整个宴会期间都非常忐忑,他担心这把宝剑随时都会掉下来伤害自己。因此,他再也没有当初的那般想法,自此之后,该词语便表示当前面临的危机或者危险的时机,有点类似于我国词语中的千钧一发的时刻。

1.4 寓言故事

寓言指的是运用比喻的方式来阐述某种道理。其具有短小、精练的特点,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却非常深刻,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寓言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西方文化中,《伊索寓言》的影响力非常大,是对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的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寓意也较为深刻,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文化之中。其中,《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等为人们所熟知,影响较为深刻。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这个词语翻译为披着羊皮的狼,顾名思义就是表示那些伪装善良的人。又比如“sour grapes”,这个词语翻译为酸葡萄,其来源于《狐狸和葡萄》这篇语言,主要是讽刺那些自己吃不到葡萄,却反而说葡萄酸的人。在伊索寓言中,其中的故事都非常平实而且精练,有些寓言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映,而有的则揭露了人性。所以在文学创作中,创作大师们都非常喜欢引用这些寓言故事。

1.5 文学中的作品

在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因为创造了非常深刻的故事情节,或者是塑造了一些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这些作品被广为流传,继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中的典故来源。如,在19世纪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中,就对当时法国作家维尼的作品进行了批判。因为维尼的作品中有着较强的悲观消极情绪,在这个书函中呼吁作家应当进入一种纯粹的艺术天地——lvory tower,也就是象牙之塔的意思。随后,“象牙塔”这个典故就被广为流传,意为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3]。又比如,在《年轻的公爵》这本小说中,借用赛马场的俚语来将那些外表不起眼但是却能够夺魁的马匹比喻为“黑马”,随后,这个词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2  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分析

2.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其实就是在保证语言规范的前提条件之下,将英语典故直接翻译过来,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修饰,从而提高翻译的直观效果。在中外文化的一些耳熟能详的典故中,这种翻译方法的应用较为常见。如滑铁卢、象牙塔等。如此一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只要有一些常识的读者,就能对直译背后的典故来源有所了解。如,“Early communes were founded under the Utopian socialists.”在这句话之中,“Utopian”这个词其实是来自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描绘的一个理想世界,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乌托邦”一词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直接进行翻译不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过多的阻碍。

2.2 意译法

在英汉互译中,很难做到字、词、句的一一对应,此时,翻译者就需要另辟蹊径,对翻译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在保证原义不变的基础下,对表达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英语翻译过程中,直译与意译一般是相互辅助的,翻译者需要以英语作品为依据,根据作品中的实际含义,然后结合自己的文学素养,去深入地分析典故,以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2.3 借用法

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可以借用一些人们熟知的英语典故来辅助翻译,这样就能够让原先非常复杂的英语表达变得更加的形象生动,继而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如,“All the tickets have been sold for the singer,s performance in London this week,and the public believed that this will be her swan song. ”在《伊索寓言》中,存在著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天鹅临死才唱歌。故此,在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之中,swan song被翻译成绝唱。在这段话中,翻译者就可以借用这个典故来体现翻译中的文学情感。

2.4 释义法

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的典故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故此,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需要对技巧进行灵活的应用,要尽可能根据原文的语用目的,将典故中所蕴含的内涵表达出来。如,“She sowed the apple of discord between the countrise.”其中,“the apple of discord”这个词源自于希腊故事,我们可以摒弃典故背后的复杂故事背景,可以将其直接翻译成祸根。这样一来,就能够对其含义有所更加清晰的了解。

3  结语

综上,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表达方式,也能够将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更好地体现出来。一般而言,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来源于古希腊圣湖、圣经、历史故事以及寓言等,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之时,我们需要从英语文化着手,从典故的来源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典故背后的深意。如此一来,就能够借助典故线索来了解英语文化,继而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莹.英语文学作品中西方典故文学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26):119-120.

[2] 王庆萍.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分析[J].校园英语,2018(41):238-239.

[3] 李智勇.浅谈《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8(4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