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地鸡毛!论4000辆废弃共享单车在缅甸“获新生”

2019-11-15

新潮电子 2019年8期
关键词:摩拜单车

继共享单车坟场刷爆朋友圈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共享单车潮退后的遗留问题,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单车“尸体”,既是共享单车的弃子,也是共享单车潮起潮落的见证者,而当国人近乎以第三方在审视共享单车时,一则4000辆废弃共享单车在缅甸“获新生”再次将共享单车推向舆论的焦点。

缅甸穷孩子们的单车

谁能想到在中国各地城市几乎成为垃圾的共享单车会成为异国他乡儿童的礼物?近日,据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一位名为迈克(Mike Than Tun Win)的缅甸创业者已经从ofo等共享单车初创公司那里购买了1万辆自行车,准备把它们捐赠给缅甸的学生们。此前,这些学生步行数英里去学校,他们的家里缺乏交通工具。

迈克对买来的共享单车进行了简单的改造,给它们加上后座,将二维码扫描锁改装成普通钥匙锁,随后将它们运送到缅甸。这些自行车大多是从清算人手中购买的,他们控制了oBike在新加坡关闭的业务并继承了ofo的废弃车队,这使得他们的收购价比普通自行车便宜。

实际上,单车的平均价格約20新元(约合100元人民币)。加上运输、改装和配送的费用,每辆单车的成本约35美元(约合人民币240元)。

缅甸对于共享单车的处理办法其实并不复杂,但在我国共享单车项目接连倒下、单车“尸体”成为城市环境治理难点的今天,缅甸对于共享单车的运用,似乎又一次揭开了国人的伤疤。

异想天开的回收再利用

当越来越多城市共享单车同城市垃圾画上等号的时候,缅甸这种公益行为显然比叫嚷着绿色环保、公益的一众共享单车企业更务实一些,而就在缅甸共享单车事件引发广泛舆论关注的同时,众多共享单车企业也陆续发声,竭力证明自己初心未改。

ofo在美国的分公司于2018年年中宣布收缩在美相关业务,ofo在美发言人宣称:“它们不会被丢进垃圾堆,我们希望让这些小黄车留在这里,送给用得上它们的人。”而在ofo退出印度后,单车被共享踏板车公司Bounce回收。ofo宣布关闭以色列和其他中东国家的业务后,也将单车捐给了当地的慈善机构。

而另一大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则与德国柏林的YUUE产品设计工作室共同发布了一组将单车零件变为家具用品的创意跨界合作,比如躺椅、立式灯、茶几、桌面整理架、烛台等,这些家具的原材料都来自摩拜单车的报废零部件,展示了摩拜单车“全生命周期”计划的新成果。

事实上,相比这些极富创意的“全生命周期”解决办法,报废回收是国内不少共享单车难以避免的命运。有媒体报道称,在成都市武侯区学府二段的一处拆迁厂内,堆积如山的几千辆ofo小黄车被碾压成废铁,然后被废品厂以每辆15元价格回收运走。当然,共享单车企业对该行为的解释是极少数车辆做了报废清理。

触目惊心的单车坟场

公益也好,回收再利用也罢,“全生命周期”节能环保的说法在全国各地巨大的共享单车“坟场”面前总是那么无力。

2018年,摄影师吴国勇通过无人机记录下来国内20余座城市的这一“奇观”。从天际俯瞰,各种颜色的单车堆在一起,像是美丽的花田,这是对于资本无声的讽刺。

一架大疆P4P无人机飞过高墙,看到了震撼的一幕:红黄蓝共享单车缠绕堆叠,组成一座山峰,高达七八米,横亘上百米宽。吊车从地面上抓起一团单车,车架在压力下扭曲变形。拔离地面近十米后,它们被抛弃在山顶。山脚下,工人正费力拖拽出一辆单车,如同蚂蚁爬行在沙堆下。

“以前觉得课本上,人们把牛奶倒进河沟里不可思议。现在这个时代,更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吴国勇如此说道。任意一个共享单车坟场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缅甸公益机构向学生们捐出的单车数量,艺术家们用作品揭露当代中国资本疯狂的、无序的投资,更引发了人们对共享单车泡沫破灭后现状的思考以及共享经济与社会资源之间的关系讨论。

百万起步的共享单车

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深深地刺痛了互联网乃至共享经济的追随者,而造成这一切的,无非是共享单车当年的狂飙猛进。2015年?2016年,

“共享单车”这一名词开始在大众视野中出现,并迅速蹿红,资本的助力下,全国各地快速崛起近百家共享单车企业,不仅线下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摆满了大街小巷,线上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甚至能占满用户手机屏幕。

创业者、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甚至传统企业,各方人马疯狂涌入共享单车领域的结果是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交科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城市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达2300万。其中,ofo车辆数达1000万辆、摩拜为800万辆,其他所有平台共计500万辆。动辄数十甚至上百万级的投放带来极度繁华的景象,再加上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等概念加持,共享单车一度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然而,随着竞争加剧与市场饱和度上升,共享单车投放过度已经成为共识,随着共享单车倒闭潮在2017年的开启,共享单车也迅速从“新四大发明”变为“城市蝗虫”。倒下的小品牌以及大品牌维护费用的下滑,让红极一时的共享单车成为新的城市垃圾。

据测算,到2020年,将有至少1000万辆共享单车面临报废,不仅占用公共空间和土地资源,还将产生至少16万吨的城市垃圾。从互联网人人追捧的明星到给城市“添堵”的垃圾,共享单车身份属性在短短数年里便经历了巨大转化,这难道一点预期都没有吗?

早有预期的资源浪费

在共享单车整个行业经历过山车的过程中,有关共享单车对社会公共资源浪费的讨论就从未停息过。共享单车在全国各个城市大规模铺设的过程中,就有人提出过单车停放点占用公共交通资源的问题,不过在绿色出行的大背景下,反对者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轮又一轮亢奋的流量追逐战。

以共享单车核心战场北京为例,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17年9月,北京市有15家共享单车自行车企业,投放运营车辆达235万辆。按照上海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郭建荣的算法,常住人口中,每50人拥有一辆共享单车比较合适。照此计算,参照去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北京仅需要43万辆共享单车,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比例同样夸张的还有厦门,按照每50人一辆共享单车计算,厦门岛内只需4万辆即可,可在疯狂的投放下,厦门岛内共享单车数量一度突破30万辆。

共享单车投放泛滥引发了不少城市管理部门的担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约谈共享单车企业的同时,也都发表了共享单车新政,规定限制平台继续投放新车,而中国消费者协会摩拜、ofo、永安行、优拜、哈罗单车、拜客出行、小蓝等共享单车企业就单车投放、运营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约谈,早在2017年时,共享单车数量饱和的问题已经成了重点,只不过共享单车产业同样没能避开“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即使早早地就意识到共享单车投放泛滥不仅会造成虚假繁荣,更会引发一连串城市治理和资源浪费问题,可共享单车的领域的创业者们显然不会去想太多。在共享单车这个风口上,只有不断加大单车投放数量,才可能赢得漂亮的终端数据,当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同平台流量、互联网KPI挂上钩的时候,蒙眼狂奔的创业者们显然不会想太多。

曾经疯狂的创业者们

或许共享单车的出发点是好的,当ofo还在高校校园里面折腾,摩拜主打一线城市白领群体“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时,整个商业模式乃至运营并没有多大的問题。可在资本的驱动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显然满足不了资本投资回报的要求,大干快上赢得的不仅仅是资本的青睐,更符合

互联网流量经济的特性。然而,当整个共享单车产业都沉溺于数据

带来的“快感”时,野蛮生长的隐患也渐渐浮除水面。有了滴滴、快的、Uber们在出行网约车领域的范例,共享单车企业从一开始就特别在意规模和速度,ofo与摩拜两大寡头不仅依靠近乎“免费”的补贴策略捕获终端消费者,更在资本的支持下疯狂扩大单车铺设规模。

共享单车疯狂的时候,除了ofo和摩拜这两大巨头组成的第一阵营外,小蓝、优拜、小鸣、酷骑、CCbike、一步、骑呗、哈罗等近70家公司加入,每个月会发生至少两笔以上的融资,平均每笔上千万。共享单车几乎没有经过市场培育的过程,就拉出一条放量增长的陡峭直线,一年里集聚起近18亿资本。达到同等的规模,团购花了7年、网约车花了4年。

不缺钱的岁月里,“铺出更多车-圈住更多用户-刷出好看的单量-拿到更多融资”成为共享单车企业共同的发展逻辑。“跑到市场第一,这是你唯一的目标,钱的事你不用管。”——投资人的许诺更让共享单车企业如同打了鸡血般亢奋,而这场疯狂追逐流量的游戏最终演变为“资金短缺-退押困难-企业倒闭”,而在这个泡沫膨胀到破裂的过程中,不仅为城市留下了一地垃圾,更耗费了大量资金、资源,并将整个产业链拖到了漩涡中。

深陷泥沼的产业链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投放数量超200万辆。而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将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从产能来看,这个数字甚至会达到3000万。相比之下,以往在中国每年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中,内需也仅仅只有2500万辆上下。

这个数据不仅仅见证了共享单车的繁华,更见证了整个共享单车产业链的沉浮。被誉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的天津王庆坨镇,曾在20年前颇为辉煌,但近年来产业的下行趋势,使得这个小镇一度凋敝。随着共享单车订单的纷至沓来,王庆坨又再一次春意盎然。上海凤凰、永安行等自行车制造企业都成为共享单车生态成长红利的分享者,可随着共享单车规模的扩大与沉寂,整个造车产业链也深陷泥沼。

与其他硬件领域一样,自行车领域也包括元件提供方与最终组装厂,这一长串链条至少会涉及十几家企业,整车公司生产的正常流程,一般先是向上游元件厂下订单,元件供给达到要求后,才会与下游的代工厂就某个时间段的产量达成一致;这其中存在一个向元件厂交付预付款的流程,而此时距整车组装尚有较长时间。

这一流程的影响简单来说即:如果整车企业下了一笔价值10亿元的单车订单,它用于周转的资金必须超过10亿,才能保证下游组装厂时刻有元件可用。这无疑伴随着重资产的现金流风险,在ofo跌下神坛的过程中,上海凤凰尾代表的造车企业显然成为了牺牲品。

数据显示,在2017年初共享单车蒙眼狂飙的日子里,上海凤凰接下ofo的订单代价为每辆车仅收8元加工费,在透支市场潜力的造车运动中,低利润很多时候意味着饮鸩止渴,可在活下去的压力面前,造车企业又不得不选择同共享单车企业合作,随着越来越多产业链相关企业被拖下共享单车泥潭,当ofo上了老赖名单后,上海凤凰等一众造车企业的货款极有可能血本无归。从这个角度看,单车供应链既是“城市蝗虫”现象形成的帮凶,也是受害者,在整个生态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制造链扩充的产能、囤积的原材料同样成为了变相的资源浪费。

一地鸡毛后的挣扎

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有越来越多缺乏运维的共享单车沦为废品,面对以千万计数的共享单车,公益捐赠显然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饱受共享单车“尸体”困扰的城市管理者们也开始了行动。

自今年6月起,北京东城区故宫、王府井周边的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商业街区、居住区等重要路段均被纳入“入栏结算”实施范围。这意味着,如若骑行者随意停车,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厦门、太原、石家庄等城市市政人员也纷纷开展共享单车清理工作,根据各地共享单车管理规定,集中整治乱停乱放共享单车。

明明是共享单车遗留的“债”,却需要城市公共部门调配市政资源来填,这样的结果显然你不是大众希望希望看到的,可经历2018年的寒潮后,共享单车企业在终端运营商显得越来越无力。随着摩拜创始人团队的全面离开,标志摩拜单车已经进入美团时代。摩拜卖身,小黄车垂死挣扎,两大巨头的结局令无数人唏嘘的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企业无力维持终端设备的运营。

当然,共享单车产业依旧拥有不少忠实粉,在摩拜、ofo草草收场的同时,依旧有哈啰单车这样的黑马杀出,可问题是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其他共享商业模式,其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始终是无法回避的。

单车在前,汽车在后

共享单车坟场的出现,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诠释了资本疯狂、无序投资的后遗症,可资本的记忆似乎不必鱼的记忆长多久,在共享单车一地鸡毛后不久,共享汽车坟场也跟着出现。

2019年初,数千辆“左中右微公交”堆积在杭州新沙村和东江嘴村的三片荒地上,虽然大部分车辆都没有明显外观破损,可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蒙着一层灰尘。共享汽车坟场的新闻报道一出,品牌负责人立刻宣称“那里肯定不是坟场,是我们的中转中心”。

不管数千辆共享汽车堆积在一起的真实目的如何,共享汽车并不赚钱已经是行业公认的事实。早期的车辆投入已屬于重资产,后续的车位、车辆调度和运维同样开销巨大。重资产的运营需要庞大的资源来支撑,在吉利、力帆、长安、长城等综合实力强大的车企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支持下,或许会有变数,但其它共享商业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

乱得一塌糊涂的共享商业

共享单车狂飙猛进的时间里,各种共向商业层出不穷,共享KTV、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家具、共享睡眠......随便共享+天使轮融资,只要共享就能拿到资本的钱,让共享商业在2017年前后遍地开花。

然而,风口论与伪需求的争论尚未结束,各种花式共享商业模式就接连熄火,大量共享经济项目死于盲目扩张后的危机。资本、媒体的热捧让创业者冲昏了头脑,他们享受于PPT、画大饼带来的快感,却不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共享经济领域的创业者倒下了,企业可以烟消云散,可充电宝、雨伞、篮球等共享标的物却被永远的留下,“创业不成就当做慈善了”成为无数共享商业创业者们的独白,可他们真有思考过共享经济的意义与资源滥投造成的浪费吗?

需要反思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

在不断践行共享经济理念的过程中,其整合并优化匹配社会闲散资源、节能减排等绿色属性得到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全球范围内商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潮流。比起在欧洲市场Uber和Airbnb的如火如荼,中国市场的共享经济热潮却又显得不那么真实。从O2O到共享经济,在险象丛生的中国市场似乎一切新兴模式都离不开烧钱二字。对“有形资产”的执念成为制约中国共享经济的一道无形之锁,在中国市场,共享经济的热潮从“无形商品”开始。

越来越多共享商业模式从“存量盘活”走向“增量共享”的过程中,追逐互联网流量成为各共享企业的首要任务,“增量”带来的重资产不但成为共享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包袱,更耗费大量社会资源,逐渐偏离共享经济本意,也酿成了共享单车现在的悲剧。

写在最后:

昂贵的试错代价共享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人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现在又似乎眼看它甚至于它背后的共享经济都陷入了某种僵局。事实上,国内大多共享商业从诞生起就伴随着争议,时间能成为去伪存真的最好手段,可这期间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在持续烧钱的漩涡中,动辄全社会资源为某一个共享商业买单的试错成本必然会被遏制,当潮水退去时,裸泳者必将浮出水面。

猜你喜欢

摩拜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摩拜推出多项福利,同时发布摩拜助力车
共享单车发展困境与出路展望——基于摩拜和ofo的品牌比较分析
共享单车,汝欲何往?
共享单车来了
摩拜的宿命
共享经济思维引领 招行与摩拜达成战略合作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