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琴,不应沉默的神器
2019-11-15沈嘉禄
沈嘉禄
今年,我们应该纪念一位盲人艺术家诞辰120年,他叫王殿玉。没听说过吗?他与上海有过交集。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一边走一边卖艺,从徐州、蚌埠、南京、无锡一路南下,整整走了两年才踏进上海的地界,在“黄楚九时代”的大世界游乐场登台演出。这位民间演奏家操持的乐器叫作“雷琴”,是他根据传统拉弦乐器——坠琴——改造而成的,比一般的板胡、二胡大很多,演奏时只需一根手指上下移动定音,却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发音犹如风啸雷鸣,余音绕梁,可独奏、合奏和重奏,最善模拟各剧种的唱腔,走兽飞禽的鸣叫以及笙管唢呐、京胡二胡等管弦乐器,甚至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也可“手到擒来”。王殿玉知道上海是个大码头,京剧票友和爱好者甚众,他就“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模仿谭鑫培、孙菊仙、梅兰芳、马连良、余叔岩、程砚秋等京剧名家的唱腔名段,兼带着宁波滩簧、梆子戏、粤剧、西洋乐器等等也一起上。一炮打响,一票难求。
王殿玉生于1899年,父母早逝,幼年跟随做烧饼、包子的哥嫂生活,六岁那年因患天花而失明,七八岁时就要拄着拐棍串村走巷地叫卖包子烧饼了,后来他跟过算命先生走江湖,也跟过人家学过胡琴,一边拉弦子一边唱小曲讨饭,最后才拜在民间说唱艺人门下学唱三弦、琴书、花鼓,还拉坠琴、三弦。后来又跟其他艺人学拉四弦,唱“二夹弦”。可以说,上海大世界这个百家争鸣的大舞台给了王殿玉一朝天下闻的机会。
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说过:王殿玉不仅是著名的演奏家,还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王殿玉收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后来都在各个省市的音乐学院或剧团中成为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今年78岁的王华杰就是王殿玉的弟子,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会长。王华杰祖籍山西,15岁那年在天津上学,与王殿玉的儿子同校,便有幸拜王殿玉为师,成了最后一个亲传弟子。
中国有不少“以一抵百”的民族樂器,或者处于休眠状态,或者被选择性遗忘。
1958年,王华杰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听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政府动员各地的优秀文艺团体及艺术人才支援边疆建设,他就从家里偷出户口簿,跟着国家民委临时组建的一个文艺团体到了大西北,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塞北江南扎下了根。同时他也成了将雷琴、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带到宁夏的“第一人”。中国的民族乐器有许多是从西域引入的,千百年后经过改良、发展又回到西北地区,这一来一去很值得玩味啊。
时值王殿玉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请王华杰先生来作一场学术报告会,他将“一直活在传说中”的雷琴也带上了,以便现场演示给上音的师生听,这当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距上次在上海演奏,倏倏已过四十年啦。
王华杰先生向我透露,将在11月17日举行的这场学术报告会上,他除了表演一些传统曲目外,还会演奏他自己创作的《穆斯林的婚礼》,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情和雷琴的表现特征,具有很强的塑造力和抒情性。
据王华杰说,王殿玉的亲授弟子如今只剩“不到两个手”啦,而且星散各地,能上台演奏的也许只有二三子,雷琴快成了“濒危物种”。近年来,国外的民族乐器如手碟、卡祖笛、马林巴、爱尔兰锡笛、曼陀铃、萨摩琵琶,以及源自中国的尺八,在时尚场合一走秀,总会引起疯狂的尖叫,而中国有不少“以一抵百”的音乐神器,或者处于休眠状态,或者被遗忘,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语境中,实在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