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2019-11-15张晓平祁富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芬酯帕瑞昔布比洛

张晓平, 祁富军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麻醉科, 陕西 西安, 710038)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自然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导致[1]。胸腺切除治疗是现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呼吸、咳嗽、排痰等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2]。临床中常用的镇痛药物为阿片类药物,但相关研究[3-4]结果显示,传统的阿片类镇痛药可导致患者呼吸抑制,诱发肌无力危象,故临床中重症肌无力患者多禁用该药。氟比洛芬酯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研究[5]表明其对术后患者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近年来有研究[6]显示,帕瑞昔布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更佳,且副作用较少。本研究选取11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帕瑞昔布钠、氟比洛芬酯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麻醉镇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0~55岁,平均38.9岁, Osserman分型Ⅰ型31例、Ⅱa型16例、Ⅱb型10例、Ⅲ型3例; 对照组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21~53岁,平均39.3岁, Osserman分型Ⅰ型29例, Ⅱa型14例, Ⅱb型11例, Ⅲ型4例。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① 患者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中Ⅰ~Ⅱ级标准[7]; ② 年龄20~<60岁; ③ 手术前24 h未使用过相关镇痛药物; ④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①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② 有重要脏器疾病或功能障碍; ③ 长期服用相关镇痛药物或抗抑郁类药物。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胸腺扩大切除术进行胸腺切除治疗,麻醉方法、术中维持麻醉方法均相同。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缓慢滴注0.8~1.0 mg/kg氟比洛芬酯(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8), 在0.5 h内滴注完毕; 观察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0.6~1.0 mg/kg帕瑞昔布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4), 在30 min内完成滴注。在滴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如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其他相关反应,立刻停止药物滴注。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术后1、2、6、12、24 h静息状态下与运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低证明患者镇痛效果越好。对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6、12、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进行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肺不张、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术后不同时点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运动状态下的组内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 分

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与术后1 h比较, *P<0.05; 与术后2 h比较, #P<0.05; 与术后6 h比较, △P<0.05;

与术后12 h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各时点MAP、HR、RR、SpO2情况

2组MAP、HR、RR、SpO2指标不同时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2组间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RR、SpO2情况比较

MAP: 平均动脉压; HR: 心率; RR: 呼吸频率; SpO2: 血氧饱和度。

与术前比较, *P<0.05; 与术后1 h比较, #P<0.05; 与术后2 h比较, △P<0.05; 与术后6 h比较, ▲P<0.05; 与术前12 h比较, ▽P<0.05。

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胸腺切除,临床中多采用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术[8-9]。该手术通常选择胸骨正中切口作为手术入路,手术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大,对纵膈脂肪进行清扫时极易造成胸膜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气胸、胸腔积液等[10-11]。此外,手术后患者极易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这对于患者术后的咳嗽、排痰、呼吸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患者康复进程延误,而咳嗽、排痰、呼吸困难会使患者出现肺不张或肺部感染情况,引起重症肌无力危象[12-13]。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使用后可导致呼吸抑制,易诱发肌无力危象,故临床中对于该病患者禁用此类药物。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研究[14-15]表明其对于患者的术后镇痛有显著效果。帕瑞昔布钠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持久的优点,研究[16-17]结果显示其在骨科、妇科、普外科、耳鼻喉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较为确切,具有较长的镇痛时间。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中均属常见的术后镇痛药物,本研究比较其镇痛效果,可为术后患者镇痛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运动状态下的组内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MAP、HR、RR、SpO2指标不同时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2组间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少,氟比洛芬酯也具有一定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帕瑞昔布钠,两者对MAP、HR、RR、SpO2指标的影响组间无显著差异。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以脂微球作为药物载体,镇痛时间约7 h[18]。帕瑞昔布钠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能够迅速发挥镇痛效果,作用时间更长。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受到损伤时可大量释放环氧化酶-2从而加速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帕瑞昔布钠可直接抑制环氧化酶-2的产生,减少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让炎性细胞的浸润率下降,减少炎症反应,且在生效过程中对疼痛超敏进行抑制,使镇痛效果进一步提升[19]。研究[20]显示,帕瑞昔布钠对环氧化酶-1的表达无抑制作用,从而可减少血小板、胃肠黏膜、脏器功能的损害。

综上所述,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均具有术后镇痛的效果,但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及镇痛时间显著优于氟比洛芬酯,且不良反应更少,两种药物对MAP、HR、RR、SpO2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芬酯帕瑞昔布比洛
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手术及术后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帕瑞昔布钠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探析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注射用帕瑞昔布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