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

2019-11-15蒋秋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腺肌病小剂量月经

蒋秋丽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 妇科, 陕西 汉中, 723000)

子宫腺肌病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致的弥漫或局限性病变,以往多见于40岁以上经产妇,但近些年随着剖宫产、人工流产手术的增多,发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趋势[1], 以月经失调和持续加重的痛经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手段较多,其中子宫切除术是公认治疗此症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但仅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高龄患者,大多数患者出于自身情况考虑往往选择个性化保守治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是一种新型宫内节育器,可通过左炔诺孕酮持续作用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区域,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和缓解临床症状,其积极疗效已被广泛认可[2]。米司非酮作为孕激素拮抗剂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常用药物。为寻找子宫腺肌病更高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LNG-IUS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标准的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纳入标准:伴有月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或痛经症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异常升高,经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年龄25~50岁,已婚,精神意识清醒,无手术治疗意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子宫肌瘤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入院前2个月接受过相关治疗者;有免疫或血液系统疾病。对照组患者27~49岁,平均(39.96±5.27)岁;主诉病程6个月~5年,平均(33.47±9.25)个月;生产史37例,流产史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40.05±5.32)岁; 主诉病程5个月~5年,平均(33.42±9.13)个月; 生产史35例,流产史4例。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组间上述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后第2~3 天放置LNG-IUS(芬兰Bayer Oy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40088), 放置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处理,采用探针测量宫腔深度和确定放置位置,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将LNG-IUS置入子宫,距离宫口约3 cm处剪断尾丝。观察组放置LNG-IUS前1 d口服10 mg米非司酮(北京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633), 然后于月经来潮前2~3 d口服1次,共持续治疗4次。若治疗期间出现痛经症状加剧、月经量增多等情况,需及时来院检查, 2组通过电话、门诊复查随访4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月经量变化。血清CA125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于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患者采用VAS评分自评痛经程度,得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痛经越明显。月经量采用月经卡测量并记录。采用B超评估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其中子宫体积计算公式=0.522×子宫横径×长径×前后径。治疗4个月后评估疗效,疗效标准: 月经量减少30%~50%, 子宫体积缩小20%~40%, 痛经消失为显效; 月经量减少10%~<30%, 子宫体积缩小不足20%, 痛经症状有明显减轻为有效; 未达到上述改善标准甚至症状加重者为无效。评估2组治疗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痛经VAS评分和月经量比较

治疗后, 2组血清CA125水平、痛经VAS评分和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痛经VAS评分和月经量比较

CA125: 糖类抗原125; 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比较

2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2组治疗期间仅出现少量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症状,且程度较轻,均自行好转或停药后好转,未影响治疗,安全性较好。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报道多认为和遗传、子宫损伤、高雌激素血症或高泌乳素血症、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病率为8.8%~31.0%[3]。保守疗法是目前子宫腺肌病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采用LNG-IUS和米司非酮治疗,其中LNG-IUS是一种T型塑料支架,置入宫腔内后每天可定向释放20 μg左炔诺孕酮,直接作用于间质和腺体,调节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和抑制内膜增殖,使子宫内膜逐渐萎缩和子宫体积变小,改善月经失调和痛经症状,且长期治疗安全性较好[4-5]。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药物,通过抑制孕激素的正常表达和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发挥拮抗作用,降低机体雌孕激素水平和促进异位内膜的逐渐萎缩,缩短月经期和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程度。米非司酮的量效关系研究[6]表明,口服小剂量10 mg和常规25 mg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相当,且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血清CA125是一种类似黏蛋白复合物,是临床检测卵巢疾病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含量表达和子宫腺肌病病情程度有紧密关联,因此加强血清CA125检测有助于病情和疗效评估[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量、痛经VA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也有显著下降,与田颖等[8-9]研究结论吻合,说明LNG-IUS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能显著降低血清CA125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反应,可见LNG-IUS联合小剂量米司非酮治疗不仅可增益临床疗效,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吴晓红等[10]研究指出, LNG-IUS联合小剂量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优于单纯LNG-IUS, 可降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可溶性CD147(sCD14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本研究也存在研究准备仓促、纳入样本量偏少和缺乏远期疗效观察等不足,后续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此外,近些年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完善,是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综上所述, LNG-IUS联合小剂量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腺肌病小剂量月经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